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3月07日
南极游人均10万,谁在为“世界尽头”买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南极旅游持续升温,中国已成第二大客源国。然而,南极旅行门槛较高,环境脆弱且突发情况多发。2023-2024年旅游季,中国游客达9384人次,创历史新高。春节期间,滞留事件凸显了天气对行程的影响。专业人士建议购买保险,选择靠谱旅行社以应对风险。自由行虽有低价船票,但风险自担。跟团游可依赖旅行社的资源和协调能力。未来,南极旅游资源竞争将更激烈,行程创新和服务升级至关重要,同时需关注游客年轻化趋势,细分市场。

📈 南极旅游持续升温,中国已成为南极第二大旅游客源国,2023-2024年旅游季中国游客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但游客需注意南极旅行存在一定门槛,如环境脆弱和突发天气等。

✈️ 滞留事件:春节期间,因恶劣天气导致的游客滞留事件,突显了天气对南极游体验的关键影响。游客应充分了解天气风险,购买相应保险,以减少潜在的经济损失。

🛡️ 旅行社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靠谱的旅行社可以提供专业的资源掌控和协调能力,在突发情况下更好地保障游客行程,降低自由行可能面临的风险。众信旅游等旅行社已开始布局南极包船业务,提前抢占资源。

💰 产品差异显著:南极游产品价格差异大,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价格影响体验,低价产品可能仅提供船票,不含大交通和住宿,或仅为海上巡游,无法登陆。务必注意行程包含内容。

文 | 闻旅派,作者 | 郭鸿云,编辑 | 李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神秘”的南极好像一点也不神秘了。

曾经只有跟科考挂钩才能去的地方,如今攻略中最低三四万人民币就能走一趟,中国也已成为南极第二大旅游客源国。

然而南极相较于其他目的地,还是存在一定旅行门槛,不仅仅是因为与中国距离遥远,生态环境脆弱“规矩”多,更在于在这片“人间最后净土”上不可预估的突发情况太多,搞定一张船票也不建议独自出发说走就走。

想要不留遗憾的体验一程,还是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找一个靠谱的产品服务商。

01

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发布的最新报告数据,2023—2024年南极旅游季,全球共有12.21万人次到访南极,其中中国游客有9384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这一“新高”或许在即将结束的2024—2025年新旅游季被再次打破,从已经曝出的相关信息看,新一季南极游更是异常火爆。

特别是春节期间,去南极过春节都成为了一种新潮流。以至于当有意外情况发生时,“数百名游客滞留南极”就有一大半是中国人。

根据公开报道信息,这次滞留事件发生在2月5日,国内开工的第一天。因为当时天气情况恶劣,原定的飞机无法按时从乔治王岛起飞,直到2月6号下午才返程。

有提前预定了回国机票,或者已经安排了后续其他旅行计划的游客,不得不临时调整改期,机票改签酒店退订,额外支出了一笔不小的改期费用。

特别是春节期间家庭出游的客人,几个人的行程一起改,损失得有十几二十万。

这究竟是不是因为船公司问题才造成的损失,是不是应该赔偿成了滞留事件结束后依然被大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毕竟十几二十万不论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一笔小钱。

但在专业做南极旅行产品的业者看来,有这样疑问还是因为大部分人对南极游了解不够多,天气是影响南极游体验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飞行,能不能登陆也得看天气。

虽然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夏季,但暴风雪、浓雾等极端天气依然频发。做过充分了解的客人,都会在登船前买一份覆盖极端天气影响行程的保险,影响行程体验难以避免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减少钱的损失。

也有遭遇飞机延误的客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损失十几二十万的应该是个别游客,如果只是普通航班改签,损失不会那么大,每人大概三四千左右,而船公司是有500美金赔偿的,大部分游客是能覆盖改签带来的额外支出。

真正受影响比较惨的,应该是他们同飞机下一航次的客人,因为他们是完成旅行之后才延误,而下一航次客人是整个行程时间都要缩短,按照惯例是不会把行程顺延的。

对于船公司来说都会提前把这样一两天的延误风险写在合同里,就看游客是不是仔细认真的读了条款,真遇到只能是怪运气不好。

又或者自己找个靠谱点的旅行社一价全含,在遥远的南极还是专业人员更具备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要比自由行的风险小很多。

02

闻旅也注意到,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看到的南极自由行攻略,抢到三四万一张Last minute低价船票的很多都是已经具有丰富海外旅行经验的旅行博主,还有一部分是留学生和华人,这部分人群往往有更充足的旅行时间,很好的英文交流能力。

对于大部分普通中国游客来说,想实现去南极的梦想,还是会选择跟团。(未经核实的统计数据,跟团去南极的游客比例大约在60%~70%左右,供参考)

但是怎么选择产品,找一个靠谱旅行社,对于没有经验的游客来说也有点难。

一方面是新媒体渠道的兴起带来的信息爆炸,各类“专家”、“达人”博主的科普贴、经验贴层出不穷,信息真伪与时效性很难甄辩。

另一方面南极游产品价格阶梯相差又特别大,几万块钱去一次和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差别究竟在哪儿,很多人也不了解。

单纯考虑价格因素,满心期待出发,踩雷“吐槽”不断的情况并不少见。

什么季节去,做什么船,船上设施如何,舱位什么级别,是否有登陆计划、能登陆几次,有没有专业探险队员带领,是不是包含南美洲其他国家的行程计划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一个南极产品的定价。

作为已经从事极地旅游业务超15年,自己也去过30余次南极的资深业者,众信旅游集团极地游轮产品中心负责人赵鑫表示,几十万起的南极游产品很常见,即便是普通人去一次,花费也得在十万左右,如果是“飞进飞出”,价格更要十五万起。

随着南极旅游热,越来越多服务商入局,之前只有2-3家做飞南极这个市场,现在增加到6-7家,包括飞行班次,此前一天只有3个架次,现在最多已经增加到8个架次。

且新船的设施也有全面的升级,以房型为例,新船的80%~90%都设计成了阳台房,空间也更大,这也是导致当前南极旅行成本要比此前高的原因之一。

如果是价差很大的低价产品,很可能只有一张船票,大交通和住宿是否涵盖在内需要格外注意下;或者是行程存在什么“猫腻”,只是在南极海域进行巡游,以在船上观光为主,能远眺帝企鹅群、冰裂隙等景观,但不会登陆。

一分价钱一分体验的道理,在南极这个目的地更为贴切。

03

就拿春节期间发生滞留事件来说,如果是跟团出行,负责任的旅行社一定会提前帮客人买好保险,至少会尽到提醒和说明的义务,在专业人士看来是常识的事情对于游客而言,很可能就是不了解的信息差,隐藏的“雷”。

而资源掌控和协调能力强的旅行社,更是有底气保障游客未出发的行程不受影响。

就比如前文提到的众信旅游,据闻旅了解,这个春节其带去南极的客人船期也受到影响,临登船前四天才知道原本的船不能按时出发。

作为负责人赵鑫的想法是,很多客人可能一生只来一次南极,还是在春节这么重要的假期,行程不受影响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因为哪怕是赔钱,客人折腾了这么久,飞了这么远,也很难挽救那种失望的心情。

最终在团队尽全力的协调下,他们还是顺利把这180名游客分别安排到了其他不同航次上,确保了客人能顺利出发,可以继续享受完美旅程。

听着很容易,但南极旅游资源极其有限且分散,从操作层面四天时间协调出180个舱位,没有强大的朋友圈、资源库很难做得到。

这就是旅行社应该发挥的专业能力和服务价值。如果是自由行的游客,自己找代理单独购买船票,遇到相似情况可能得到的也只有按照合同约定给到的赔偿。

不能说自由行去南极不好,只是对于游客来说,选择了哪种形式,就该做好承担哪种风险的准备。有这样的心态,意外突发的时候也才会更加坦然,减少失望。

据了解,在2024—2025新旅游季通过众信旅游去到南极的游客数量超过1000人,按照上一旅游季中国游客9384人次来看,这一数值能占到市场十分之一左右。

赵鑫特别提到,以目前中国游客对南极旅游的热情,预计下一旅游季众信旅游能够带去南极的游客数量还将有大幅增长,下一季(2025—2026年)预计可达1500人,而下下季(2026—2027年)有望可达1600~1700人。

这一数据增长预测并不是一点依据没有,据闻旅了解,目前众信旅游已经在着手谈两年后(2026—2027年)的南极包船业务,提前布局抢占资源。

想必,对于能带多少游客去南极,心里已经有了底。

众所周知,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极为敏感,每年能接纳的游客数量有限。

可预见未来针对于南极旅游资源的争夺将会越来越激烈,针对于行程设计的创新以及服务体验的升级,与对资源的把控能力同等重要。

且赴南极游客群逐步年轻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以更低成本实现南极梦的需求现实存在,如何把市场进一步细分,以更丰富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对于南极游这门生意来说,也会是机遇所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南极旅游 风险管理 旅行社选择 旅游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