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03月04日
高中周末双休,为啥争议这么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多地推进高中双休制度引发热议。支持者认为符合减负政策和学生身心健康需求,但也有家长担心影响课程进度和高考复习。文章指出,单休本身违规,减负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调整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考核指标,转变家长观念,注重培养孩子自立自主能力,避免将双休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内卷”,引导孩子发展兴趣爱好,探索更多人生可能。

⚖️ 高中双休的推行符合国家减负政策的大方向,也顺应了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保障学生的休息权,但同时也引发了家长关于课程进度和复习时间的担忧。

🎯 减负是教育领域的大势所趋,从延长课间时长、增加体育课占比,到压缩家庭作业、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一系列措施都在推进中。然而,高考选拔的性质未变,升学率仍是重要指标,这使得减负举措的推行面临挑战。

👨‍👩‍👧‍👦 家长的心态转变至关重要,应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中心,培养其自立、自强、自主选择的能力,而非仅仅关注升学考试。同时,要避免将双休变成校外辅导班的“内卷”,引导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参与社会实践。

📝 教育部早已明确规定不应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各地逐步落实高中双休制度是对此规定的回归和尊重,有助于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和身心健康。

2025-03-03 21:46 上海

澎湃首席评论员 与归

近期,全国多地逐步推进落实普通高中双休制度,如杭州市高一、二年级全面停止周末返校;扬州、南通等地高一、二双休,高三单休;长沙市部分高中下发周末放假通知;东莞要求高中学校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放假,学生周末以自愿为原则留校自习……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应当说,这些举措既符合为学生减负的政策大方向,也符合青春期的成长规律和身心健康需求。

不过,相关话题还是引发了热议。在“问政湖南”平台的微调查中,超10万名家长支持“减负从还学生周末开始”,但也有7.4万余名家长认为高中双休会导致“课程学不完,压缩高三复习时间”。类似的讨论也存在于其他地方,比如有的杭州家长就觉得“只让我们的孩子双休不公平”。

众所周知,在成年人的视角里,双休是一种休息权的保障和满足,对当事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怎么轮到了自己的孩子双休,反而觉得不公平了?到底公平不公平,是否应该更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早在2009年,教育部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2023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也提出,学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应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作好衔接。

换言之,单休或不休本身就是违规的,只不过突破规定的做法多了,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了主流,才让双休显得“格格不入”。成年人在连续工作五天后尚且需要休息,何况孩子?

不只是双休,近年来,从延长课间时长、增加体育课占比,到压缩家庭作业、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教育领域为中小学生减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减负是大势所趋,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涉及方方面面的调整,但不得不走下去。减负,才能更好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成才。

当然,鉴于高考选拔性考试的性质没有变,高中课程任务及学习压力比义务教育阶段大,升学率也仍然被不少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视作最主要的政绩,如果对学生、教师乃至学校的考核指标不做调整,类似双休这样的“反内卷”举措就很难实质性推进。

值得关注的还有家长的心态。有家长就认为,“孩子在学校最放心”“孩子在家根本没有自我管理能力”……这其实是把教育的责任完全压给了学校。家长不妨先把观念转变过来,以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个“1”为中心,注重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主选择的能力,而不是“升学考试至上”。

把双休还给高中生,也不能明面上不去学校上课了,私下里却把孩子送到校外辅导班,如此换个地方继续“卷”,也有违减负的初衷。腾出来的双休,不妨引导孩子将其用在体育锻炼、兴趣爱好、社会实践上,让孩子真正放松身心,去探索更多人生的可能。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中双休 教育减负 学生权益 家长观念 素质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