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8月15日
「空」牛奶盒与「空」笔芯:家庭作业背后的产业链揭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空牛奶盒、空笔芯作为作业在电商平台流通的现象,指出这反映了学校作业的形式主义及带来的诸多问题

🎈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时出现‘以作业代教育’倾向,布置各种作业,如劳动教育变为家长代劳后孩子摆拍

😣家长间的隐形竞争和胜负欲使‘做作业’变为‘买作业’,如购买空牛奶盒来满足学校环保作业要求

❌空笔芯行动将其数量作为学习成效量化指标,是荒谬衡量方法,易扭曲学生学习动机并造成资源浪费

🙅‍♂️上交空牛奶盒和空笔芯的活动虽初衷良好,但执行中扭曲,成为一场形式主义,背离教育初心

近日,据媒体报道,空牛奶盒、空笔芯正作为一种商品,明码标价在电商平台悄悄流通。为完成环保作业,学生得按月交空牛奶盒;为加强学生日常学习管理,有的学校开展「笔芯行动」,与量化考核挂钩,学生不得不按时上交一定数量的空笔芯。

网购空笔芯、牛奶盒现象的出现,无疑说明这类家庭作业已然异化成了一桩生意。这类网购生意越火,越说明类似作业的荒诞性,也越说明形式主义作业正在成为新的负担。

01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去拼多多“买”作业?

最近在一些电商平台或二手交易平台上,存在一些奇怪的「买卖」:空牛奶盒,30 元 100 个包邮;空笔芯,200 根 32 元。大量的空牛奶盒和空笔芯等本该被当作废品回收的东西,现在却被精心包装整理,正在被成捆售卖。并且,随着暑假的即将结束,竟然摇身一变成了热销商品。

大家猜一猜,买家是谁呢?

没错,竟是学生和家长们!

近日,多地学生家长都接到一则通知,通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牛奶盒,返校后学校会对牛奶盒统一回收。虽说学校不要求数量且自愿参与,但家长们可不敢掉以轻心,没有喝牛奶习惯的家庭,开始让孩子天天喝,甚至全家人开始一起喝牛奶集盒子,实在不行就花钱去四处收集空盒子,硬生生催生了一条电商平台销售空牛奶盒的产业链。

这件事情令人啼笑皆非,听起来很魔幻,但是又充满了现实主义元素。

首先是学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时,开始出现「以作业代教育」的倾向。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在推进五育并举,要求学校要开展美育、体育、劳育等。这一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一些学校搞起「素质教育」花样百出,但是不少学校在推进时,想到的就是给学生布置各种作业,如开展劳动教育,给学生布置劳动打卡作业,要求拍照上传。而这种打卡作业往往变为家长做完后,让孩子摆拍。

其次是家长之间存在的隐形竞争和强烈的胜负欲,使「做作业」变为「买作业」。暑假即将结束,你孩子的「作业」完成了吗?你的孩子完成了多少「作业」?你的孩子「作业」质量怎么样?这些都是学校和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部分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在学校落后,也是疲于应对,被迫「接招」,不得不采取「对策」,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作业」,以完成任务,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02 100个空牛奶盒装得下环保行为的点滴吗?

环保作业的初衷,无非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然而,环保行为的点滴坚持只能被粗浅理解为上交空盒子吗?

购买牛奶盒的需求让最初收集牛奶盒的初衷显得讽刺而可笑。浙江的邓女士最近面临了一个特殊的挑战,她的儿子所在的学校发布了一项通知,让孩子在暑假期间收集空牛奶盒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习惯。虽然学校声明这是一个自愿参与的活动,并且没有设定具体的收集数量,但邓女士意识到,即便如此,家长们之间仍存在一种隐性的竞争,一些家长可能会提交数量庞大的空牛奶盒,以显示孩子的积极参与。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在这场非正式的"比赛"中处于劣势,邓女士决定采取行动:她和家人一起改变了喝牛奶的习惯,从大盒装牛奶转为小盒装,动员全家人一起参与到这项环保活动中。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已经成功收集了一百多个空牛奶盒,虽然数量不算最多,但至少确保了孩子不会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而那些想交几百个空奶盒,在老师面前露脸的家长,或者不想花时间收集空奶盒的家长怎么完成这项环保作业呢?随着需求的增加,线上市场出现了许多销售空牛奶盒的店铺,这些商家提供的服务满足了那些希望通过购买而非自己收集来完成环保作业的家长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解决方案。

空牛奶盒背后所反映的,是家长们深层次的焦虑和攀比心理。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家长们常常担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无法脱颖而出,害怕孩子在同龄人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担忧促使他们在面对学校布置的环保作业时,不惜采取购买空牛奶盒的方式来增加孩子完成任务的数量,以此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孩子的积极参与和家庭的支持。另外,在家长群体中,存在着一种隐性的竞争关系。当一些家长开始通过购买空牛奶盒来增加孩子的成绩时,其他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也可能会跟进这种做法,从而形成了一种攀比的循环。当然,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一些家长对教育本质理解的误区。他们可能认为,通过外在的数量展示,可以更直接地体现孩子的能力和成就,而忽视了培养孩子内在品质和实际能力的重要性。

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实现其应有的环保目的,反而可能向孩子们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和价值观。第一,环保作业的初衷是教育孩子们认识到资源的宝贵,学会回收利用,保护环境。然而,购买空牛奶盒的行为与这一目的背道而驰,孩子们可能会误解为环保是一种可以通过金钱交易来实现的形式,而非实际行动。第二,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孩子们学到,当面临困难或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时,可以通过捷径来达到目的。这种投机取巧的心态可能会影响他们处理其他问题的方式,不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品质。第三,购买空牛奶盒剥夺了孩子实际参与环保行动的机会,使环保教育变得空洞和表面化,从而会让孩子们对学校教育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产生怀疑。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环保活动的初衷——原本旨在通过孩子们亲自收集牛奶盒来提高环保意识的活动,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以数量为导向的形式主义活动。

100 个空牛奶盒装不下环保行为的点滴。环保是一个非常大的主题场域,涉及方方面面,牛奶盒的回收,其实仅仅是一个最小单位的场景。学校应该教给孩子们真正的环保理念,而不是为了环保而环保,更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指标而环保。

03 200根空笔芯容纳的是勤学苦练的汗水吗?

除了空奶盒之外,空笔芯的销量也很是不错,一般也是家长和学生下单购买。与牛奶盒不同,空笔芯的收集群体主要集中在初高中学生。在广东一所私立中学读高二的温倩介绍了她学校正在开展的「笔芯行动」——每个班都有专门的笔芯箱,还有专门的学生负责记录。箱子两侧是透明的,一直处于上锁状态,每星期六开启一次,结算笔芯数量,上交给学校。这项行动匹配着另一项所谓「笔不离手」的计划,构成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管理手段之一。

空笔芯行动反映的是量化指标的荒谬性和对学习过程的误解。将空笔芯的数量作为学习成效的量化指标,实际上是一种荒谬的衡量方法。这种做法忽略了学习的核心要素——深度和质量。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用尽大量笔芯,但这并不能证明他们真正理解了知识点或提升了思维能力。学习是一个包含理解、分析、创造和应用的复杂过程,而单纯的物质消耗并不能反映这一过程的丰富性,仅仅通过笔芯的使用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对学习过程的严重误解。

空笔芯行动容易扭曲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将笔芯数量作为衡量学习的标准,实则引入了一个错误的激励机制。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学生过分关注于物质消耗的表象,而忽视了学习的实质和内涵。学生可能会认为,只要笔芯用得快、用得多,就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学习变成了一种追求数量而非质量的过程。这种以物质消耗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容易扭曲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此外,这种评价方式还可能导致学生采取不诚实的手段来达到表面的"标准",为了完成「任务」,有学生就想办法「走巧」,有没事就拿着笔在草稿本上涂涂画画的,有把笔尖拔下来,把笔管中的油墨吹光的……不过,这些方法都不如直接网上购买空笔芯来得方便快捷,如果学生为了增加笔芯数量而故意浪费或购买大量空笔芯,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与环保理念相悖。

200 根空笔芯也不完全等于勤学苦练的汗水。学习的过程远比单纯的书写复杂,将学习成果简单化为物质消耗,也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育评价应当摒弃这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做法,转向更加全面、深入和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04 收集“空”物品还是空洞的形式?素质教育“空空如也”?

上交空牛奶盒的活动大多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对空笔芯的要求面向的则是初高中生,无论交空牛奶盒,还是交空笔芯,就学校用意而言当然是好的。前者旨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后者则是督促学生「笔不离手」,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但是美好的愿景在执行途中却悄然扭曲,环保行为的点滴坚持被粗浅理解为上交空盒子,笔尖下的勤学苦练成为了新的约束,这些要求甚至还催生了不同程度的造假——学生难以交差,家长网购以假乱真,老师无奈必须执行,学校又生怕在某项评比中落后,演变成了一场场为达标而起的「智慧较量」,背离了教育的初心。

幼儿园、小学收牛奶盒,初高中收空笔芯,这场覆盖教育全周期的形式主义空洞无比。当收集变成了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时,其背后的教育意义便开始淡化。孩子们可能更多地关注于收集本身,而并不理解为何要这样做。这种形式主义,空洞无比,未能触及教育的本质。它忽视了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忽视了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重要性,更忽视了教育的长远目标。对此,网友们也是深有感触:「教育的悲歌,在于形式的华丽遮蔽了实质的光芒。」原本自愿参与的温馨画面,被「中国式家长」不经意间卷入的竞争漩涡所侵蚀,让纯真的努力都沾染上了功利的色彩。

教育减负,最要紧的就是减去形式主义的负担,莫让素质教育「空空如也」。教育减负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真正的减负不仅仅是减少书面作业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去除那些形式主义的无用功。素质教育的评判标准应该是明确的:教育过程是否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兴趣?是否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不是简单地通过一些表面的行为来衡量。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和塑造灵魂,它超越了简单的数量指标和表面形式,是一项深入且富有内涵的工作。真正的教育,要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拼搏成为一种人生态度。当教育过程被简化为完成各项量化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并充斥着虚假的执行和表面的功夫时,所谓的素质教育很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洞的仪式,最终的结果可能就像用竹篮打水一样,看似有所收获,实则一无所获。

总的来说,空牛奶盒和空笔芯的大型收集现场,反映了一场覆盖教育全周期的形式主义做法,不仅未能有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反而可能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学生学习动机的扭曲和教育诚信的损害。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当警惕形式主义的陷阱,避免让教育变成一种空洞的表演。教育行业和相关产业应时刻牢记:真正的教育应当注重实质内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成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作者:之谦,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教育问题 形式主义 空牛奶盒 空笔芯 素质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