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WHYLAB 2025-02-28 23:09 广东
这可能是最后一款没有涨价的小米 Ultra 旗舰了
▼ 以下为图文版本
我总觉得小米在产品上越来越像苹果了,小米15 和小米15 Pro,虽然都是对应价格下不会出错的选择,但总感觉缺少了某方面极致的产品力。
今天小米15 Ultra 在我手里了,作为今年甚至近几年影像堆料最狠的超大杯旗舰,终于又给了我一种为「为发烧而生」的感觉了。
相机硬件方面最明显的提升就是这颗超长焦了,2亿像素 HP9, 小米选择了一个比较甜点的焦距,100mm,既兼顾了一部分的人像拍摄需求,又能依靠更长的原生焦段,获取比别家更强的远摄能力,大底+长焦+大光圈的组合,也可以让小米15 Ultra,在不依靠算法的前提下,仍能获得不错的光学景深效果。
主摄这边依旧是一英寸底的 LYT-900,综合来看,仍然是目前最强的手机传感器之一,传感器部分算是升无可升了,所以升级的重点,还是放在了传统的光学性能上。
3 倍长焦在这套影像系统里的主要作用,还是填补主摄和超长焦之间的焦段空白,以及提供微距能力。
相机硬件上的升级看完了,现在,再一次性把这 4 个相机同时摆出来,我只能用贪心来形容 15 Ultra 上的这套组合,在有限的空间内,这是既要大还要长,甚至还想兼顾光学素质。
具体表现嘛,还是先看我们的实验室数据。首先还是徕卡影调,我们这里测量了从第一代徕卡,小米12S Ultra 到 15 Ultra 的色彩饱和度,虽然不能完整的展示徕卡影调,但也不难从中窥探一下,这些年小米影像风格上的改进。
和别家相比,徕卡影调仍然还会是更饱和的取向,但一代一代下来,徕卡生动都会变得更加克制一些。
绿色这边的调教已经很成熟了,浅绿色的色块做了饱和度强化,深绿色呢则是做了饱和度的削弱。
反映在照片上,植被部分更有层次感。
值得注意的是,15 Ultra 上一些洋红 橘红色,也有一个小削减,样张内则是出现了饱和度降低,而明度增加的现象。不过总的来说,色彩饱和度这块 15 Ultra 代际变化并不大。
解析力测试使用 T-E268H 标板,通过 26 个西门子星图,来读取画面的各个部位的解析力,除了绝对数值以外,从中心到边缘的变化,也能很好的反应相机的光学性能。
15 Ultra 的主摄在这个环节得到了大幅提升,从中心到变焦,甚至都可以得到细节丰富的图像,在同一焦平面内,这种光学素质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取消可变光圈带来的劣势。
默认画质下,直出的样张是这样的,放大看其实已经可以得出,小米15 Ultra 画质更好的结论,但具体好多少呢,从中心到边角的衰减,又优化了多少。
样张导入分析软件,电脑就会一层一层将图片从形象变得抽象,最后计算出 MTF50 和 MTF25。
MTF50 对应人眼最敏感的细节,MTF25 则反映出更复杂的场景,小米15 Ultra 不仅数值更高,从中心到边角的画质衰减,也显著更小,在同一焦平面内,这种光学素质的提升,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取消可变光圈带来的劣势。
当然在实际拍摄中,这不仅会带来更好的对比度和更多的细节,在一些极端场景下也会带来更好的鬼影控制,这里重点关注一下和光源中心对称的鬼影,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长焦环节就不用 HP9 欺负小朋友了,这里选取我们投票环节的第一名 X200 Pro,同样的 HP9,谁会在解析力环节获胜呢?
强光下两者表现都很优秀,整个图像下都有非常好的解析力表现,但如果参考人眼最敏感的 MTF50,那么显然小米会更有优势一点。反映在照片中,无论是白天的绿植还是夜景下的广告牌,小米都有更好的细节表现。
再来看主摄的亮度均匀度,小米会比较特殊,徕卡经典下拥有光学暗角,徕卡生动则是通过算法进行补偿,徕卡经典下,边缘失光图是这样的,看起来很离谱是吧,听起来也很离谱,像是-我们主动保留了一种光学缺陷。
但这又恰恰是「徕卡味」或者说「德味」的一种重要表现。所以这里我们还是简单参考一下,徕卡生动下主摄强光弱光下的区别,shading 值呢,分别为 0.3 和 0.2。
最后噪点,使用视觉噪点来评估。这里的 VN1 VN2 VN3 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观察态,数值越低越好,小米15 Ultra 强光和弱光下的数值都比较低。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小米15 Ultra,能打过演唱会神器 S23 Ultra 上的原生 10 倍长焦吗?
30 倍远摄场景下,小米15 Ultra 确实有更多的细节和更好的光学素质,但在植物和文字上,还是能看出一些 AI 介入的痕迹的,S23 Ultra 这边则是出现了对比度降低,和比较严重的色散。
夜景十倍,细节上小米略优一点,但观感上的差距就很大,谁赢应该不用我多说了吧,不过三星的也有优势,即使拉到 30 倍,取景也很跟手,可以说是指哪打哪,15 Ultra 这边会有一点粘滞感,微调构图有点吃力。
不同于上代 14 Ultra 使用 3个IMX858,全套 SONY 传感器,这次的 15 Ultra 使用了 2 三星 2 SONY 的方案,从 0.6-3 倍,变焦过程足够丝滑,但在切换到 4.3 倍超长焦时,还是会有一些顿挫感,不过对于拍照来说问题不大。
这次的 100mm 超长焦,最近对焦距离大约为 25cm 左右,微距能力较弱,离被摄物体较近时,会自动切换成对焦距离更近的 3 倍长焦。
小米15 Ultra 也首发搭载了全新的相机界面,整体布局做了简化。
但也有一点小的槽点,首先景深合成在 15 Ultra 上出现的不够积极,在小米14 Ultra 上则没有这个问题。
二.HDR 选项被隐藏在了二级菜单内,由于小米没有一个强制 HDR 选项,所以很多时候,我没法判断是否正确启用了 HDR,希望在之后的更新中能有所改进。
小米15 Ultra 并没有在机身上增加独立的相机控制按键,启用街拍模式还是之前的操作,快速连按两下电源键,即可完成抓拍+开启。
默认街拍模式下新增了视差矫正框线,这种框线,其实是用于弥补旁轴相机取景视角,和实际成像视角的不同,是旁轴相机的天然「缺陷」,也是旁轴拍摄乐趣的一部分。
当然在纯数码的手机上这更多的还是一种仪式感,如果你购买了摄影套装的话,15 Ultra 也给了一个额外的选项,可以获得一个更加贴近徕卡的相机界面。
就像我之前说的,小米终于领悟到了颜值才是第一生产力。我手里的这台 15 Ultra 使用了银色和绿色的拼接,显然灵感来自徕卡,对应旁轴取景器的位置设计有一个 Ultra 字样,使用的是 SU7 Ultra 同款字体,横向握持时辨识度拉满。整体算是小米 Ultra 系列的颜值巅峰了。
作为一款定位 Ultra 的产品,那肯定还是会为强劲的影像牺牲一些东西,这次的 15 Ultra 重量,整机厚度,相机模组尺寸均略有增加。
不过反直觉的是,相机部分的凸起其实是比上代更加克制的,手感方面也会比上代更加「拟人」一点,非常舒适那肯定谈不上,但除去硕大的相机模组以外,整体的手感已经非常接近一台常规的旗舰手机了,值得好评。
这代小米15 Ultra 的电池做到了 6000mAh,使用了 10% 硅含量的金沙江电池,对比上一代电池容量提升了 700mAh。在我们的续航测试模型下,无论是五小时剩余还是直接测到死,成绩都会比上一代提升不少。
15 Ultra 屏幕形态,依旧是等深四微曲屏,不过内在则是换上了一块华星光电的 M9 2K 屏。
实测数据这块我是越看越眼熟啊,从亮度到色准再到蓝光都和小米15 Pro 保持了一致。
但我们手里这台 15 Ultra,专业原色模式下,即使了做了白点校准,124 色平均 Delta E 也会偏高一点,大概率是早期固件的原因。色彩管理这块其实还有一点小小的刀法,标准 6500K 色温下的色彩管理,目前是 Ultra 独占的。
性能方面依旧是骁龙8 至尊版+LPDDR5X+UFS4.1 的组合,不过使用了重新设计的均热板,具体游戏内的表现我就简单展示,整体调度比较保守,你可以暂停看一下。
总结一下,小米15 Ultra 的影像提升,最瞩目的还是长焦和光学,在大家都在追求计算摄影甚至更极端的 AI 生成的时候,小米15 Ultra 却跳出来说,光学和长焦才是称王的理由,在细节和观感上,这次的小米15 Ultra 确实更纯粹一点,算法有,但整体做的比较克制,更像是一台影像旗舰,而不是一台算法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