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伙儿要集体涨工资了!
今年开年的第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李强做了开年工作部署,再次重点提到: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为此,各省就动作频频,目标直指涨工资!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该《通知》自2025年3月1日起执行。
广东各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不同城市涨幅不同,但涨幅区间大概在130-200元/月之间。具体区域标准如下:
福建省,从今年4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开始上调,涨幅还不小。
这次,福建最低工资调整非常明确,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设立四个不同档次的最低工资标准。从2265元到1895元不等,平均水平也提高到了2100元!
年均增幅在4%左右。
事实上,去年,一份“顶格”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就明确提出: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
当时,就已经有很多城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据国家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湖南、吉林、云南等地均上调了最低基本工资标准,涨幅都很明显。
比如,湖南省最低一档从1550元,上调到1700元,涨幅也达到了9.7%。吉林省最高一档从1880元,上调到2120元,涨幅高达12.8%。
据统计,2024年,大约有16个省,纷纷上调了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最低工资上涨,其它待遇也都会受到影响
很多人对最低工资的感知会相对较弱,因为很多人的工资线都超过了最低工资,但其实随着最低工资的上涨,很多待遇都会受到影响。
加班费和社保缴费基数
随着最低工资的提高,加班工资的最低计算基数、社保费的最低计算基数也要相应提高。
试用期工资待遇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经济补偿金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病假工资待遇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给他们上涨工资与我有什么关系?”
有不少人,目前工资收入没有变化,可能心里会想——“给他们上涨工资,与我有什么关系?
特别是看见有些论坛、贴吧、微博、朋友圈的网友,留言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补发的工资——
这个说“每月补发250”,那个说“一个月涨了700块钱”…那是相当热闹!
其实,这里面多是一些体制内的人,相比普通打工人,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涨工资要容易一些。国家下指令,国企涨工资,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你别说!他们涨工资还真是和你有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这背后蕴含着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乘数效应”。
简单来说,乘数效应就像在平静的池塘里丢石头,你丢一块小石子,它溅起的水花会带动周围一圈圈的水波,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
比如,政府给公职人员涨薪,公职人员手头宽裕后,就会增加消费。
假设一位公职人员原本每月外出就餐2次,涨薪后增加到4次。
这多出来的就餐消费,会让餐馆老板的收入增加。餐馆老板赚了钱,可能会扩大经营,比如多雇一个服务员,这就创造了一个就业岗位。
新入职的服务员有了工资,又会去消费,比如购买衣服、看电影等。
这样一来,最初公职人员涨薪引发的消费行为,就像滚雪球一样,带动了餐饮、服务、零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对经济产生的带动作用远远超过了最初涨薪的那部分金额 。
简单来说,一个人的消费,构成了另一个人的收入,以及企业的收益、政府的税收。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循环往复下去,花出去的100元,最后变成了1000元,经济就实现循环螺旋向上了。
反之,如果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的财富在缩水,这个人就会不自觉地压缩非必要开支。
而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内部挑战,就是需求不足。
刺激内需,是被寄予厚望的关键一招。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要先给公职人员涨薪呢?
那是因为,给不同群体发钱,效果是不一样的。
如果给富人每月多发500,其实不疼不痒,用经济学术语说叫作“边际效益无限趋近于零”;
如果给体制外的普通打工人每月多发500,很难保证大伙儿不存起来,以应对将来的未知,比如失业;
而如果给工作更稳定的体制内的人员每月多发500,对拉动消费的作用,大概率会比另外两个群体强。
所以,如果是身在普通民企的员工,想要工资上涨,最切实际的,就是希望国家能努力让经济好转起来。
或者,掌握以下4个赚钱的思路,从零开始,一步步变现。
普通人提高收入的4个思路
1、用“信息差”赚快钱:抓住别人不知道的机会
很多人并不是没钱,而是缺乏信息和时间。如果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自然就能赚到钱。
比如,你对装修行业比较了解,你可以开一个“装修咨询服务”,帮客户筛选靠谱的装修公司、谈价格、控制预算,每单收取上千元的咨询费。一个月接个几单,也能月入上万。
2、搭建“复利型收入”:让钱为你工作
复利型收入的核心在于:一次投入,持续收益。
比如,小刘花了一个月时间,写了一本电子书,教人如何通过副业赚钱。
这本电子书定价99元,发布后第一周卖了500本,收入近5万。之后,这本书每个月还能带来几千元的被动收入。
3、用“合作”放大收益:不要单打独斗
宝妈李娜,是做水果生意的,越做做大,后来发现自己没精力跑那么多单,于是招募了一批代理,给他们批发价,自己赚取差价和管理费。
通过这种模式,她每月的收入翻了两倍。
4、持续优化:用“试错”找到最赚钱的模式
李娜在刚开始做水果生意的时候,也踩过很多坑,比如货源不稳定、客户退单、物流损失。但她没有停下来,而是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
改进进货渠道,找到更稳定的供应商;优化销售流程,提前收定金,减少退单风险;学会数据分析,找到最畅销的水果种类,集中精力推广。
试错、优化,再试错,直到找到那个最赚钱的点。
不管政策如何调整,落实到普通老百姓这里,无非就两件事:
一是对眼前的收入有信心。
二是让未来的保障能持续。
相信2025年,工资全面上涨,只是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晓芳说职场”(ID:XF-SZC),作者:王晓芳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