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翠翠 2025-02-26 12:04 广东
▲ 2025年2月17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3492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北京“体育八条”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很多指标都有明确的量化要求。例如,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其中有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小学每班每学期开展班级联赛不少于5场,初中、高中则分别不少于4场、3场……
五六年前,学校的体育课被占用是常态,特别是临近期末考试时。但是现在,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魏翠翠
南方周末实习生 黄炜彤
责任编辑|钱炜
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大力开展班级联赛——这是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体育局在2025年2月17日对北京市的中小学所提出的新要求。
文件全称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包括八条具体的措施,也被称为北京“体育八条”。从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再到“体育八条”,这一系列措施无疑传递出明显的信号,体育的重视程度被进一步提高。
1
被纳入必修
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其中有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小学每班每学期开展班级联赛不少于5场,初中、高中则分别不少于4场、3场……
北京“体育八条”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很多指标都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对此,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解释,文件关注和聚焦解决当前中小学体育工作中的突出短板和具体问题,尽可能推出量化指标要求。
在量化指标之外,“体育八条”也对体育课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小学、初中要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高中要开设“三大球”模块教学。学校要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活动,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应将冰雪内容列入体育课内容。
东北大学体育部副教授贾海波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之所以选择足篮排三大球是因为它们的普及率较高,受众群更广,深受孩子们喜爱;而且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对较灵活,便于落地实施。“此次以三大球作为推手,未来可能会涉及更多项目。”
陈跃在北京市顺义区的一所小学担任体育老师,他认为三大球选其一纳入必修,并非新鲜事。因为体育学科教师用书的内容本身就包括三大球,他此前就在课上教授篮球。
此外,文件要求学校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班级联赛,比赛项目由各校根据区域特色、学校传统、场地条件、季节气候等条件设计安排,但需至少组织1场“三大球”班级赛。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像开展学生班级联赛等内容是在总结提炼北京市各区和学校的成熟经验及有效做法的基础上,首次在市级文件中提出。
早在两个月前,教育部在合肥召开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座谈会时,北京市教委在会上就提及开展班级联赛,并强调班级联赛要体现对抗性,突出全员参与和全过程参与,提升比赛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贾海波认为,班级联赛是体育育人的重要体现,从开始学习到参与比赛需要积累,个人专项技能需达到一定基础,才能实现团队配合。
另外,北京“体育八条”除了进一步强调落实体育课时要求,还要求学校进行课内、课间、课后服务一体化设计,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开展球类、跳绳、踢毽、跳皮筋等不少于10个项目的轮换活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
具体到体育课的课时安排,陈跃表示不会大幅调整。2022年新课标落地后,他们学校已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要求。而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各区多数中小学新学期每天都安排了一节体育课,也有未达到标准的学校在接到“体育八条”通知后调整课表,将每周体育课增加至五节。
2
落实的挑战
在落实这些政策时,场地和师资是绕不开的挑战。
陈跃举例,北京市中心城区的一些学校场地相当有限,有的甚至没有运动场,办运动会时需要去工体这样的公共场馆。
即使不在市中心,学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同样会面临场地困扰。北京市通州区的体育老师周斌介绍,他们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共有四千多名学生,校园有四个篮球场和一个足球场。即使采取分学段错峰授课,上午第一节课便开始体育课,也会出现20个班级一起上体育课的情况。
至于班级联赛,周斌说,目前在他们学校只能局部开展。学校初中部在2024年就举办过一次比赛,仅有部分班级的学生参与。“学生过多,无法满足比赛所需的场地、器材和人员配置”。
“场地问题的确存在。”贾海波指出,尤其在人口密集地区,有的学校在校生几千人,仅有一个400米的田径场和几个篮球场,肯定达不到所有班级体育锻炼的需求,就需要学校合理安排。
针对师资问题,北京市教委提及,将实施体育教师培训提升计划,到2027年年底,各区要对体育老师轮训一遍。与此同时,引导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学校体育工作,编制不足的学校可聘用“银龄”教师和编外兼职体育教师,还将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定期安排体校教练员和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
在该文件颁布的四天前,也就是2月13日,陈跃他们就得知文件中的要求,学校开会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开展班级联赛,目前还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陈跃所在的小学共有四百多名学生,校园有一个足球场、两个篮球场和两个羽毛球场。在场地、师资充足的情况下,他们操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参赛热情。
他以足球为例,一二年级学生只学习基本运动技能,并未涉及专项技能,如何针对他们组织一场简易足球赛;三四年级学生只学习简单的基础技术,设计比赛时需要降低难度、简化规则;五六年级学生技术掌握相对全面,就能利用整个场地进行较为正规的比赛。
除了针对不同年级段的赛制设计,陈跃他们还需协调不同班级的比赛时间,赛程安排、时间场地、报名方式、参与人数和奖励方式都需要一步步落实。
当然,除了这些硬件条件,还有更深层次的挑战。
北京市西城区一位初中物理老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学校目前能够保证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学校硬件条件也不错,但真正落实“体育八条”依然困难重重。一方面,即使学校将这些体育活动玩儿出再多花样,也不会影响教委对学校的最终评价;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核心诉求依然是成绩,将成绩提上去才是关键,“家长花大价钱买学区房难道是因为学校的课外活动搞得好吗?”
3
越来越重视
体育正在越来越被重视。
陈跃身边的老同事有明显的体会,“体育课更加正规了,工作内容也有明显增加”。他举例,小学四、六年级的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统测成绩会被纳入过程性考核,影响最终的体育中考成绩,那么,体育老师日常需要定期测试,分析学情,并针对各个项目的薄弱点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像课后延时服务、大课间都有体育老师的身影。
周斌说,五六年前,学校的体育课被占用是常态,特别是临近期末考试时。但是现在,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
作为体育老师,周斌还曾参加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会,目的是让家长们开始重视并提前准备,让孩子应对即将到来的四年级体测。
北京朝阳区的初中语文教师李婕观察到,除了每天体育运动时间的延长,还有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多样化。学校在2025年年初引入一位具备武术特长的体育老师,“日常开展的体育项目也更多元,不再限于体育中考要考的科目。”李婕说,学校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坚持采购新的体育器材,除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学校前段时间还采购了手球。“文件里说让每个孩子都能动起来,猴子和大象不能在同一个舞台,如果想让每位学生参与自己擅长的项目,就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样的选择。”
从全国层面来看,自北京、福建等地在2024年秋季学期将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后,江苏、湖南、海南、河北等地从2025年春季学期也开始施行这一政策。
周斌观察到,在体育课之外,学校也会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比如,这届初三学生5月份要参加体育中考,学校就要求他们每天早上6:30到校,训练一小时后开始早自习。
体育地位的提升,离不开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北京体育中考的总分已经从之前的40分提高至2024年的50分,并将在2027年、2029年分别提高至60分和70分。
贾海波指出,不管是将三大球纳入必修、开展班级联赛,还是将体育中考分值提高,都要求学校和家长给予体育课与文化课同等的重视。“通过一代人对体育的重视,促使下一代养成好的运动习惯。”
虽然大部分家长是因为升学缘故不得不重视体育,但周斌也观察到,有越来越多家长逐渐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如果哪天没有体育中考,所有学生依然喜欢运动,那才是真正的重视。”他感慨道。
(应受访者要求,陈跃、周斌和李婕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