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仁打造百亿级变电产业链

图为江西明正变电设备有限公司车间。 抚州市科技局供图
【一城一业】
◎本报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周伟翔
抚州市崇仁县,是一座地处江西东部的小城,素有“机电之都”美誉。其百亿规模的变电产业,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十八把榔头”。当时,崇仁县手工业合作联社组织18名工人,凭着18把榔头创立崇仁电机厂,该厂成为全国最早生产变压器的企业之一。50余载风雨兼程,崇仁变电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锻造“智”造新优势。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探访以江西明正变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正变电”)为代表的崇仁企业,了解“机电之都”转型升级之路。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过去,工厂受限于传统工艺,生产加工速度慢,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良品率低,而且造成的污染很大。如今,我们通过积极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依托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上新了一批智能化生产设备,建成了智能制造车间,成功打造了4.0数字车间。”明正变电技术经理熊海桥说,“现在我们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污染问题也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的崇仁变电企业还有很多。江西伊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发电力”)借助5G+互联网大数据,与高校院所合作打造智慧工厂;引入先进柔性生产流水线,升级管理系统并与国家电网平台融合,同时采用“标识+智能化”管控模式,推动生产模式转变,实现数实融合。
伊发电力首创的高低压开关柜柔性生产线使产品不良率下降15%、产能提高超5倍,多项生产指标大幅优化,年产值达10亿元左右。在多方支持下,该公司联合高校攻关,实施科技项目,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供支撑。据统计,崇仁已累计实施21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近年来,崇仁出台《关于支持变电设备产业做大做强的意见》等政策,鼓励企业以高端、数控、成套、智能生产模式替代旧模式,激发企业智能制造内生动力,满足国家电网等企业的采购要求。
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崇仁全力推进变电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崇仁县科技局局长吴银昌说,崇仁变电设备产品丰富,300余个品种的零部件配套齐全,产业链基本成型。
为了推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崇仁率先在江西省实施“一企业一博士、一产业一团队”柔性引才工程,破解县域人才难题。自2022年实施柔性引才工程以来,当地先后引进院士6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团队11个、博士78人、博士团队5个、产业技能型人才团队15个,引育“双千计划”等省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24人,使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人才优势不断显现。
同时,崇仁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与南昌大学等50余家高校院所合作,引导高校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崇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企业研发与技术改造。在这一系列举措支持下,崇仁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崇仁培育了人民电器集团江西变电设备公司等龙头企业。其中,江西恒翔电气有限公司2024年营收达36.57亿元,其生产线的投用,降低了崇仁变电企业对外地电磁线原材料的依赖。2024年,崇仁65家规上变电企业实现营收102.1亿元,占规上工业营收的比重达到69.4%;中低压变电设备在江西省市场占比八成以上,全国市场覆盖率居行业前三。
“崇仁将秉持创新理念,深化科技赋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变电产业向多环节延伸,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吴银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