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生活里的决策密码【37%法则】
比如我想问你,怎么找到一个满意的对象?
其实科学科学研究已经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做出“最满意”的选择,不管是找对象还是做生意,科学上已经研究出了关于决策的“黄金比例”…
这个底层原理是著名数学家梅里尔·弗勒德提出的【37%法则】
拿找对象举个例子,比如你打算在30岁前找到一个理想的对象,而你现在是20岁,按照37%的原则,也就是你在将近24岁之前,都尽量多的观察和接触,而不要轻易“私定终身”,目的就是在此期间获得足够多的经验和样本,知道什么样的对象对于你自己是“足够满意”的,即便看到再好的也要忍住
接下来在剩下的37%之外的时间内,只要你遇到了与之前观察和接触的最好“样本”足够接近的甚至好一点的人,你都可以赶紧做决定了,而不要一直拖着想着以后还有更好的
这样的决策方式是从数学概率上最不让自己“后悔”的解法,其核心逻辑是放弃了“完美情节”和“情绪起伏”,凭借客观的概率来辅助你的决策,既让你有足够的观察时间,也不会因为过度纠结错过了选择遗憾终身
同样的,这个决策方法也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
假设你要找一份工作,打算面试10家公司。那按照37%法则,你需要先考察总数10家的37%,也就是4家公司,在这个阶段你不要做决定,也是看到再好的也要忍住,在过了37%之后,从第5家公司开始,只要遇到一家比之前的公司都好的,就赶紧做决定
所以,也许关于决策的真相就是,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终极答案和最佳决策。人生嘛,总有遗憾,“皮实耐用不罢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