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2月18日
我国高温超导研究重大突破!镍基常压超导体系诞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领衔的团队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自然》期刊发表。该团队成功使镍基材料在常压下实现超导,成为继铜氧化合物和铁基超导体之后的第三类。他们通过自主研发的原子尺度薄膜生长技术,在极强氧化环境下制备出常压超导镍氧化物薄膜,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这一世纪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该技术的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实验设备和技术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突破,镍基材料成为第三类常压超导材料体系。

🌡️超导条件:科研团队成功使镍基材料在日常压力环境中,且在零下233摄氏度以上实现超导。

🧱技术创新:研究团队研发出在极强氧化环境下,纳米尺度“搭原子积木”的技术,制备出常压超导镍氧化物薄膜。

🇨🇳设备自主:实验设备全部基于国产设备,实现了超强氧化能力的原子尺度薄膜生长技术,是我国自主发展实验技术的重大创新。

快科技2月18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

这一发现使镍基材料成为第三类在常压下实现超导的材料体系,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世纪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突破口。

今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了该研究成果。

据介绍,镍氧化物是高温超导体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此次南方科技大学团队的科研发现,让镍基材料在日常压力环境中,并且在零下233摄氏度以上就能实现。

他们如何能把高压下才能稳定的原子结构移植到常压下来呢?

报道称,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在极强的氧化环境下能实现在纳米尺度上“搭原子积木”的技术,制备出这种常压下实现超导的镍氧化物薄膜。

薛其坤表示:“我们用到的仪器全是基于国产设备,而且实现了超强氧化能力的一种原子尺度上的薄膜生长技术,是在我们国家自主发展实验技术的一个重大创新。”

薛其坤还称,争取在常压下让它的温度也能高于液氮。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温超导 镍基材料 薛其坤 《自然》 国产设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