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生活的处方》一些农村或者乡镇青年的迷茫,会在他有一天会考不上高中便放大,焦虑,然后它会像候鸟一样进入工厂去打工,成为流水线的工人,然后受不了枯燥无聊,决定跳出命运的牢笼,要做一次勇敢的尝试,但那种勇敢的尝试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判断不足、智力不够、勇气不够、机会不够或者财力不够,转化成一场让全家人承受代价的悲剧。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然后也会有极少数的人,在那种惊现一跳中,成功跳到了对岸。名利双收,然后衣锦还乡。这些故事总能从身边找到很多影子,我小学2个班50人,我是小学里面为数不多考上本科大学的人,那本科率多低啊。再到当老师,再到名利双收,成为行业佼佼者。我们能够顺利长大成年,接触到很多的人和样本,过上写字楼里面的生活,这在我看来普通的生活和发展轨迹,在很多人眼中已经不具备普遍的参考意义。我们从中读到了一代人成长生命中的很像的东西,例如我们谁家孩子考上北大,谁家孩子考上985,211的?极少数人。每年1千多万的考生里头,清华北大2个学校一年撑死了招一万人,985,有39所学校,一个学校按5000人算,撑死了一年招收18万人,多数是剩下的1千多万人的故事在哪里?从这个思考切入,我从中会想到一些人,想到身边很真实的一些人,还有一些听起来很夸张很毛骨悚然的人。我有的同学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他们就因为离奇的人生经历,做过一些非常勇敢的,疯狂的尝试,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有人失去生命为代价。我感到很震惊,听父母提起以前哪个同学还来过我家里吃饭,现在怎么怎么样了。好像一路走一路丢,把旧的朋友丢完了,把自己旧的人生也丢的干干净净。走到最后成了非常窄瘦的玻璃片,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感慨,这样的人生经历很相似,很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