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31日
百洋医药付钢:以源头创新激活医药行业新质生产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指出,中国医药产业正经历从仿制药到源头创新的转型。药企未来成功的关键在于加强研发创新能力,并寻找现有支付政策下的增量市场。百洋医药董事长付钢认为,科技创新是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战略将聚焦品牌、创新和国际化。百洋通过产业基金投资孵化创新企业,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24年是医药产业转型的关键年,企业需适应变化以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医保政策对仿制药企产生巨大影响,药企应在零售和院外市场寻找发展机会,并加大创新投入。中国医药市场面临新药准入和市场导入周期长的挑战,院外市场将带来新的商业机会。一个良好的创新药生态依赖于多要素协同作用,百洋希望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发挥“催化酶”的作用。

🚀 药企转型关键:文章强调,药企未来取胜需夯实研发创新能力,并找到支付政策影响下的增量市场,这预示着行业竞争格局的转变和对创新能力的新要求。

💡 百洋战略布局:百洋医药将发展重点转向创新驱动,聚焦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同时通过产业基金投资孵化创新企业,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这体现了企业在转型期的战略选择。

💰 支付端政策影响:医保政策对仿制药企产生巨大影响,促使药企在零售端和院外市场寻找发展机会,并加大创新投入,这是在现有政策环境下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 创新生态构建:文章指出,一个良好的创新药生态依赖于医生、科研人员、生物工程专家、产业人才等多要素的协同作用,以及资金、平台、价值观、合作伙伴和成果等要素的齐备,强调了构建完善生态的重要性。

对于包括百洋医药在内的所有药企,未来取胜的关键,一方面是夯实自身研发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找到现有支付端政策影响下的增量市场。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仿制药阶段、Fast-follow阶段、靶点竞争阶段和源头创新阶段。而对于包括百洋医药在内的所有药企,未来取胜的关键,一方面是夯实自身研发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找到现有支付端政策影响下的增量市场。

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认为,中国经济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结构性转型的关键时期,科技驱动是实现这一转型的核心动力,医药健康产业亦不例外,同样需要以科技创新、尤其是源头创新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年是百洋成立20周年,在公司发展的第三个十年,百洋也迈入到第三个发展阶段,战略关键词是:品牌、创新、国际化——以品牌引领夯实企业根基,以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动能,以国际生态拓宽业务版图。

付钢告诉E药经理人融媒体,目前百洋已管理数十亿元的产业基金,主要用于创新企业的投资孵化。且在未来,这些创新成果在落地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将通过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

付钢说,2024年对中国药企而言,关键词是“转型”,是标志着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关键年。转型意味着淘汰赛已经开启,那些能够成功适应变化的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失败的则可能被淘汰。

以下是E药经理人融媒体与付钢精彩对话:

Q=E药经理人融媒体

A=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 付钢

Q:2025年是百洋医药创建20周年,你认为公司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

A:百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十年:以品牌打造为核心,推出如迪巧、泌特、扶正化瘀等品类领导品牌,为企业奠定了稳健的盈利基础,相当于“挖了一口井,有了水源”。

第二个十年:转向平台化发展,构建第三方商业化平台,依托客户资源向上游开放。这一阶段百洋成为了国内首家以商业化为主营业务的医药上市公司,实现了规模和盈利能力的跃升。

在即将开始的第三个十年,百洋已将重点转向创新驱动,聚焦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研发。通过与“国家队”合作,百洋积极布局源头创新,并获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百洋已管理数十亿元的产业基金,主要用于创新企业的孵化。未来,这些创新成果在拓展中国市场同时,也会通过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

此外,百洋医药的创新部分经过数年铺垫后,将在2025年加速推进,这既是外部环境发展的要求,也是百洋内生资源不断累积的结果。

Q:百洋做创新投资,是如何做战略规划和差异化布局的?

A:百洋的投资战略焦于以科技创新优化临床医疗场景。作为“产业投资人”,百洋基于对临床医疗场景的洞察,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携手国家级科研院校,挖掘基于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和具有First-in-Class潜力的创新成果投资孵化。

百洋专注于和“国家队”合作挖掘高潜力早期项目。我们会深入研究项目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模型和团队背景,并详细分析已有的数据和实验结果,以科学严谨的方法评估来避免风险。为确保投资决策的审慎性和精准度,我们也设立了每周的科研论证会和多学科联合评估机制(“六科会诊”),评估团队包括临床验证专家、赛道分析师、专利研究员等。我们每年评估约200-300个项目,最终投资的仅有2-3个,过会率极低。目前,我们与北大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阜外医院等合作搭建生态化产业集群,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和研发平台。

对于项目的选择,我们根据技术成熟度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对于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的技术,我们通常通过联合实验室形式进行早期投资。随着技术进入成长阶段,我们会加大投入,合作成立企业并推动产品商业化;而在技术成熟后,我们通过IPO等方式进行退出。这种梯队化的布局使我们的投资具有层次感,能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同时保持长期的持续发展。

因此,百洋符合中国特色的生物医药创新资本生态体系能更好地吸纳和孵化国家队的科研成果。

Q: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2024年医药产业的观察,你认为哪个词?为什么?

A:我选择“转型”这个词。

2024年被认为是中国医药创新的重要转型年。虽然2023年被视为“创新元年”,但2024年真正标志着医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稳中有进,且每季度创造的经济增量逐步扩大,凸显了企业在加速研发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的积极态势。仿制药企业,因受限于价格被压低且创新不足,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零售企业也正在经历转型,线上消费的强势增长也正促使传统消费模式不断进行调整与适应。因此,2024年是企业在转型中的关键一年,那些能够成功适应变化的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失败的则可能被淘汰。

Q:你认为近几年的中国医药市场政策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什么?

A:当前最大的政策变化来自支付端,特别是医保政策,这对许多仿制药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并非坏事,反而是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支付环境下,百洋的应对策略是:首先,我们在零售端和院外市场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在预防和保健领域,我们有自己的核心品牌产品。其次,我们加大了创新投入,致力于以颠覆性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不仅要推动国内的创新,还要将我们的创新成果推向国际市场,以实现更大的价值释放。

Q:你觉得对于当前的中国医药市场,未来几年最大的挑战会是什么?

A:一个新技术要被广泛应用,并融入医疗场景,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医疗领域尤其如此。中国的医疗产品准入和市场导入周期长,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较慢,因此这可能是医药市场最大的挑战之一。

Q:在产业政策上,你希望2025年,或者未来有哪些积极的变化?

A:中国的医药产业处于转型期,未来能够真正优化医疗场景的产品将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在医院集采政策的推动下,非专利药品的价格已经降至非常低的水平。与此同时,院外端(如居家医疗)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主要集中在预防和康复等领域,基本上这些服务不再局限于医院内完成。这部分的增长不受支付端政策的限制。

院外端的成长将带来诸多商业机会,这些机会不仅仅局限于药品,也包括其他健康相关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因此,真正拥有品牌运营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会在这一市场中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

Q:你觉得一个良好的有助于创新药的生态应该是什么样子?如何构建这样的生态?

A:目前,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积极推动创新,特别是二十大后,更加强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逐渐摆脱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和低成本生产模式的依赖,转向更加倚重科技创新的驱动。

对于创新药的发展而言,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依赖于各个要素的协同作用,比如需要有能够看病的医生,也需要有进行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还有生物工程学方面的专家,以及推动产业发展的产业人才。这其中,资金就像是生态系统中的水源,平台则像土壤,价值观和方向如同阳光,合作伙伴像树林,而成果则是最终的果实,机制则相当于温度。只有这些要素齐备,创新才能茁壮成长。

作为“产业投资人”,百洋希望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发挥“催化酶”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持续赋能医药创新,帮助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实现价值的飞跃。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医药产业 创新转型 支付政策 产业生态 百洋医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