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渐成 01月24日
满城都是投机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讲述美股各板块走势,如生物医药、消费、科技股等,还提到家庭账户持股情况,同时探讨了对小红书事件的看法及教育理念。

📈美股多板块走势:生物医药、消费、科技股涨跌情况各异

💼家庭账户持股比例:科技股占比上涨,生物医药股占比下跌

📕小红书事件看法:是成功营销,应引导定性舆论

🎓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内核及内在心理素质

原创 天玑 2025-01-22 09:14 上海

美股继续微涨,标普和纳指分别上涨0.88和0.64%,继续修复之前的跌幅。


生物医药板块,联合健康涨了2.99%,收盘价524.99美元;礼来和诺和诺德分别涨了2.29和2.97%,默沙东下跌1.72%;


最近老美启动医保谈判,可能会有利空来袭;且接下来一个月,各巨头公司陆续会出财报。


如果财报数据超市场预期,可以和医保谈判的利空做对冲,走势会更震荡;如果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叠加医保谈判的利空,下跌幅度会更大,捡漏的机会自然会敞开。


消费板块的走势也是微涨,典型代表是Costco和沃尔玛。


家庭账户的Costco之前在990+美元减仓一部分后,就开始一路下跌到920,最近慢慢修复到947.7美元了。


MSTR剧烈震荡,价格一度跌破368美元,最终收盘价389美元。看了一眼大饼,价格一度下跌到10.2万美元,现在10.6万美元。


作为大饼影子股的MSTR,一方面受大饼的价格走势影响,一方面受市场情绪影响很严重。


这两个我都清了,后续就不再写了,除非我再重新入场做多或做空,目前没有看到什么机会,因此排除掉,避免对自己形成干扰。


科技股板块,整体普涨,个股分化。


谷歌涨了1%,收盘价199.6美元;英伟达涨了2.27%,收盘价140.8美元;亚马逊涨了2.1%,收盘价230.7美元;台积电涨了3.4%,收盘价218.7美元。


整体都在预期范围内,没什么变数。


博通涨了1.2%,收盘价240美元,我在前些天大跌后买了500股进来观察,准备和AMD一起做英伟达的备胎,后来就没有再遇到加仓的机会和价格,索性作罢,继续等。


苹果继续大跌3.19%,收盘价222.64美元。我个人账户和家庭账户都没动,但两个新账户在225.05完成了苹果的建仓。


这两个账户买入都是小比例买入,基本上建仓就10-20股,加仓会随着下跌幅度的不断加大而加大,如225建仓10股,219加仓15股,213加仓20-25股。


因为预算有限,50万美元需要买7-8只个股和2只宽基指数ETF,还要预留40-50%资金作为弹药,为后续可能潜在的大跌做准备。


所以整体的预算就紧巴巴的。当然了,这两个账户会出手买的股票,都是因为我觉得它们有价值,能且值得长期持有的。


不做任何短线,只买值得的、有价值的公司。预算原因,我将范围限制在美股七巨头+台积电+QQQ和SPY这10个上面,每个预计买2.5-3万,余下的资金留下后续抄底备用。


这两个新账户,最终是要交到小孩手里的,最快也是七八年后的事了,我只能做价值投资,偶尔买一买,不会频繁操作。


截至目前,已经完全美股七巨头和两个宽基指数ETF的建仓,只差台积电没有建仓。后续根据市场的震荡情况,再慢慢加仓,如果遇到大跌,而基本面没有恶化,那就大幅度加仓。


很多人买美股,会带着大A的思维和习惯去炒,这其实很不好,容易一通折腾后,收益还不如中长期持有不怎么动的人。


我在大A和美股,差不多各18年,大A略早一两年,如今已经彻底退出。不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只能说从赚钱方式和效果上来说:


前者适合投机,后者适合投资。前者满城都是投机者,后者投机投资鱼龙混杂。


过去的2024年,是我在美股上操作最多的一年。


不仅有调仓的原因,如不断卖掉英伟达等个股以降低成本,有建仓台积电并不断卖出降低成本,有逢低加仓Meta,卖出特斯拉,做MSTR短期的波段套利…


整体来说,就是让持有的七巨头+台积电+两个宽基指数的比例,更均衡些,整体维持在4-11%左右。


目前只有英伟达的占比过高,达到了约32%,不过这货完全是靠自己涨上来的,两年时间不到,涨了10倍。


未来的一段时间,除非出现大跌的情况,不然我应该会很少操作了,因为仓位持股的比例已经趋于完美,目前7.8成仓。


家庭账户的持股比例就很均衡,集中在科技股、消费股、生物医药股三个板块,占比分别45%、35%、20%,和之前比有一定变动,主要是科技股占比上涨,生物医药股占比下跌,这是由股价涨跌变化导致的。


… …


昨晚,孩子们自己收拾完行李,准备今天下午的行程,出发去滑雪,然后出去外面过节。


收拾完行李,我们坐在一块聊天,我突然想起最近热度很高的小红书事件。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很成功的营销,是多方助力下的结果。


按照正常的事情发展来说,本来最终会指向互联网存在的“墙”,再进一步到它怎么来的。


所以这时就要先下手为强,先去引导和定性这事的性质,这样舆论就不敢也不会跑偏了,才好引导。


甚至可以指责老美在小红书难民涌入这事上,是因为老美不顾中美两国民间友好,公然倒行逆施,做破坏两国民意的事(手动加文字版狗头)。


嗯,其实没那么复杂,只要看最终目的,很多事就会明了。


而小红书上涌入的,假洋鬼子也特别多,典型的有两种,一眼假:


一类是有些账户之前历史发文记录的IP还在内地,后来就变成了海外;另一类是一天更新五六七八条,精力和创作力堪比种马…


当然也有真的,真真假假能有各一半的比例,就很好了。


两个没什么可类比的群体,在算法的作用下,又形成了新的信息茧房:


老美的以为我们的生活都是小红书那么精致(假),我们以为老美的生活都是水深火热,一天打两份工,收入三千美刀,生活成本高得活不下去…


有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场景,也会觉得很有意思,如果我们几亿收入1000元以下的群体,跑到外面的网络平台上吐槽,那会是什么场景?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圈层,本身就没有什么可类比的,也没有意义。


我有时不太明白,这有啥好自嗨的,不都是常识?


我们是生产大国,不是消费大国,物价和劳动力低廉,一直都如此,最终买单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同胞。老美则相反。


不看广告看疗效,要看资金和人口的流向。


要不,你让老美的人润过来试试,看他来不来?反正他们在那只能是底层,还不如来这,说不定有机会改变命运,“树挪死人挪活”嘛。


有时觉得大众觉醒了,可换个外壳,又被套进去了,挺有意思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人是看不到超过自身所处层次的东西。


世界/事物是多维度的,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而已。但要记住,你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面、一个视角,并不是全部。


多听听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全方位地了解这个世界/事物。


而不是红着脖子与人撕扯“它就是这样的”,这种非黑即白的二极管,生活中尽量远离,往往属于偏激的群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一直提倡的,“中产群体,最好是外面赚钱里面花,而不是里面赚钱外面花”,不过如果你能外面赚钱外面花,那就另当别论。


至于富豪和底层的穷人,看他们去哪就知道了,不需要多说。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内核,更重视他们耐心、韧性、抗压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内在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比学习成绩,这些显然更重要,再配合足够丰富的经历和阅历,他们才有机会培养出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不至于被愚弄和活在信息茧房中。


如果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好的大学,那我也不太所谓。学习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


在接下来的时代里,咱们积攒下来的物质资本,对后代的助力程度要远甚于他们自身所拥有的学历。
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好一个人,而不是培养出一台学习机器。


就这样吧。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美股走势 家庭持股 小红书事件 教育理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