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7月13日
“妈妈要我休学一年”:用家庭温情包容焦虑的年轻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社会焦虑愈演愈烈,年轻人在“不敢休息”的压力下喘不过气。而“妈妈要求我休学一年”的视频,以及家长晒高考低分的行为,打破了这种焦虑,倡导“生活快乐”大于“出人头地”的教育理念,为孩子提供容错空间,并展现了亲子关系的新可能。

🤔 **教育理念:生活快乐大于出人头地** “妈妈要求我休学一年”视频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生活快乐”的重视,打破了东亚教育中父母“规划”孩子的惯性。这种理念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教育理念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出人头地”与“自我效能”的思考。父母应该意识到,人生不是一场比赛,追求结果的绝对高度不如拥抱体验的无限精彩,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把握当下、是否有所进益。 视频中女儿休学一年,并非是“拿女儿的前途开玩笑”,而是为了让孩子在高压的环境中喘息,找到“自己的活法”。正如视频中所言,“教儿育女的意义,不就是让孩子开心吗?” 东亚教育要改变的首先是父母,要改变“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心理,要理解孩子需要“为自己而活”的权利,要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而不是仅仅追求功成名就。 父母晒高考低分,也是对“优秀”标准的突破,证明了只要孩子努力过,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的成长和体验。

😊 **容错空间:家庭温情与社会时钟的拉扯** “妈妈要求我休学一年”体现了家庭温情抵抗社会时钟的压力。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时钟不断催促着年轻人,到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而“休学”则为孩子提供了喘息的空间,让他们能够从高压的环境中抽离出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彻底放松下来。 休学是家庭对孩子的一种温情,也是一种容错机制。社会规范并非枷锁,孩子可以选择“中止”、 “重返”或“延时”来打破社会时钟的束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父母在社会规范下,选择用家庭温情为孩子打造一个小小的容错空间,允许孩子在过程中犯错、成长,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

🤝 **亲子关系:打破愧疚不安,走向共生共发展** “妈妈要求我休学一年”视频中,母亲对女儿的安慰,打破了传统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子女的无休止付出,以及子女对父母的愧疚感。父母应该明白,孩子不是“欠”他们的,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不必为了父母的付出而感到愧疚。 亲子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用“为你好”的口吻来控制孩子。 建立对话机制,克制自身权威表达的欲望,尊重孩子的合理诉求,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共生共发展”的亲子关系,意味着父母与孩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父母应该用“让自己过得好”的能量辐射家庭,用温暖有爱的氛围来提升生活幸福感,而不是用“愧疚不安”的道德捆绑来束缚孩子。

4月份,“我要求女儿休学一年“登顶微博热搜;6月高考查分,“妈妈开心晒女儿高考438分”热搜,再次打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教育期待,孩子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这看似教育理念的差异,实则是打破社会焦虑的话题表现。勤劳致富的良言,在物资丰盈的今天成为人们束手束脚的魔咒。

“不敢休息”这四个字,在近两年互联网热词中频频出现:被质疑啃老的“全职儿女”,被嘲讽不愿奋斗的“躺平青年”,被学历歧视、认为自己不够努力的二本学子,被贴上“整顿职场”标签、不再任劳任怨单休过日的职场新人,不敢请假的休息羞耻……

而“妈妈要求我休学一年”的视频、乐于在网上晒高考低分的父母,打破了这一魔咒,用长辈的视野提醒当下焦虑不安的年轻人人生不是一场比赛,结果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把握了当下、是否有所进益。

“休息”可以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没有达到世俗意义上的高分、并不意味着努力没有意义。与其追寻人生结果的绝对高度,不如拥抱人生体验的无限精彩,拒绝成为流水线上被标准化的产品,生活快乐最重要。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看到了亲子关系新的可能性。

一、教育理念:“生活快乐”大于“出人头地”

“别人家的孩子”、榜样的力量,在我们的教育中充满太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许。当出头人地需要以牺牲生活快乐为代价时,开明的父母选择了拒绝。“妈妈要求我休学一年”视频,恰恰是这一类父母的代表,打破了东亚父母长期以来“规划”的教育惯性,真正从子女成长的生活状态出发,提供解决方案。

正如该博主“耶比从娘日记”在其视频中表达的,“很多人说我在拿女儿的前途开玩笑,但是,教儿育女的意义,不就是让孩子开心吗?”这种理念,与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拼命催孩子上补习班的父母爱意,形成了强烈对比。

某种意义上,“妈妈要求我休学一年”之所以能引发中式教育的探讨,正是因为东亚教育中,家长期待远胜于孩子意愿。“虎妈”“狼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家长在学业指导上的强势,婚恋市场中公务员、老师等“铁饭碗”职业偏好也成为众多家长指导孩子就业的理由之一。

而这些,从“为你好”出发的家长期待,无一例外地忽视了孩子的合理诉求。即为在同龄人脱颖而出,是否值得毁坏常规生活作息为代价?而这一问题,正是他人指责博主“拿女儿的前途开玩笑”的核心论点,为未来的幸福可以忍受当下的痛苦,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可,为什么要成为人上人?一如凤凰网读书频道与梁永安、罗翔的对谈,以成为人上人的目标去奋斗是可怕的。因为金字塔顶尖的人注定稀少,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何必用大多数人注定无法达成的目标,去束缚自己的人生选择。

视频《【梁永安×罗翔×魏冰心】人生痛苦的来源,我们找到了!》截图与留言

从这个意义上,出人头地,是外界赋予的结果;而自我效能的提升,才是人生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在我们东亚教育里,有关“幸福”的体验、勾勒与想象是少见的,按部就班、或拔得头筹的标准规划才是常态。

因此,“东亚教育要改变的首先不是小孩,是父母”,才来得如此猛烈,直令弹幕评论“大义”。我们要生活快乐,功成名就是一种快乐,却并不意味着其高于其他任何一种快乐,否认普通平凡生活的满足感。

由此,家长在网上高考晒低分也不难理解,“女儿把最好的一次成绩给了高考”。也许这分不高,可唾手可得与拼尽全力的成果,并无高下之分,同样值得祝福。

二、容错空间:家庭温情与社会时钟的拉扯

可这种平凡生活,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也格外难得。当社会时钟总是在不断地催促着年轻人,到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妈妈要求我休学一年”,成了家庭温情抵抗社会时钟的一种表现,是小家庭面对容错空间越发狭窄的社会环境,提供的解决方案。

细看视频,这位妈妈选择让女儿休学的理由很简单,“像机器一样走完环环相扣的一生,她好像确实没有休息过”。妈妈理解了女儿的身心俱疲,也开始为处于崩溃之中的女儿搭建些许喘息空间:“休学一年”,用这一年的时间,从过往高压的环境中抽离出来,让女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彻底放松下来。

结果显而易见,女儿“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正如视频里所言,“我没有能力让她逃离掉教育闭环,但是歇一会,喘口气而已,休息一年而已,天又不会塌”。妈妈让女儿选择休学、而非退学,就是在社会规范下的折中之法,是家庭对被社会时钟挤压的孩子给予的一份温情。

事实上,在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琼、博士研究生郑小雪,关于逆社会时钟的探讨中,将逆社会时钟分为“重返”“中止”“延时”三种类型,休学显然是“中止”、考入大学不满意重新高考是“重返”、主动延迟毕业则是“延时”。

而在这篇《逆社会时钟:一项时间自主性考察》的文章里,观测到的逆社会时钟现象往往是个体的自主选择,即“为自己而活”、“自己的活法”两种叙事模式,常常是个人主观意愿主导下的产物。

文章也关照到了家庭的影响,“能够逆社会时钟而行的青年群体,既可能蒙恩于开放包容的家庭环境,也可能在遭受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下突破重围。”

事实上,在“妈妈要求我休学一年”的故事里,逆社会时钟的发起人是父母,希望孩子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找到“自己的活法”;而在网上晒高考低分的家长,则用实际行动表示社会规范并非枷锁,优秀不是只有一种高分标准,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为自己而活”也挺好。

从这个角度看,要求休学与晒高考低分的家长,都提供了容纳生活的多种可能的样本。即关注孩子的自我发展与个人体验,用过程的包容与理解,去消解结果差强人意、给孩子带来的挤压感,用家庭温情的方式打造一个小小的容错空间,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三、亲子关系:打破愧疚不安,走向共生共发展

在“妈妈要求我休学一年”视频所属合集“写给女儿的信”里,博主“耶比从娘日记”作为母亲,安慰休学外出游玩的孩子,不必感到愧疚:

“我的辛苦不是由你造成的,怪时代的尘封,怪父辈的失败教育,怪我年轻时的错误决定,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要对得起的只有你自己,我们的脐带剪断了,我的痛苦也不需要你来传承,孝顺不应该成为束缚你的理由”。

在以债为核心的人情社会里,传统亲子关系也常常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无休止付出,诸如“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的发言,某种意义上也成了孩子对父母的愧疚感重要来源。“妈妈要求我休学一年”视频之外,博主“耶比从娘日记”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母爱不是一场隐晦的pua,永远不要觉得对不起妈妈”,亲子关系不是束缚亲子之间的绳索,而应该是可以解乏的温泉。

在安徽师范大学牛雪梅看来,家长“为你好”式的教育方式,容易令孩子陷入“不做就是恶”的道德困境,在自我需要与家长期待中反复挣扎,直至彻底崩盘、亲子关系紧张。解决方案是,建立对话机制:克制家长自身权威表达的欲望、尊重孩子的合理诉求,理解与走近孩子的需要、有的放矢提供指导,减少强调目的、忽视手段适用性的情况。

一如博主的视频形式,用写信来建立对话机制。然这种动态平衡的过程,注定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某种意义上,“我要求女儿休学一年“与“妈妈开心晒女儿高考438分”话题,之所以能够在微博热搜中上榜、成为热议话题,就在于长辈视角共情晚辈的表达格外稀少。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然,牵挂与被牵挂只是一种相处模式,共同成长、相互依赖是另一种模式。

事实上,从拥有一个不扫兴的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到“永远不用觉得对不起”的传递,“共生共发展”的亲子关系探讨已是进行时。不必常怀愧疚,而是化为“自己活法”的理解与支持,用“让自己过得好”的能量辐射家庭,用温暖有爱的氛围来提升生活幸福感,比“愧疚不安”的道德捆绑来得有效。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教育理念 容错空间 亲子关系 社会焦虑 休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