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1月23日
没费用做促销、涨工资,有部门却在年底“突击花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快消企业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源于预算制度、部门设置及费用核销流程等复杂因素。为了确保来年预算,各部门在年底集中消耗剩余预算,导致资源错配,出现诸如高速路广告投放、非主打产品陈列等现象。这种“大企业病”表面上维持了企业增长,实则内部问题重重。各部门为保住自身存在意义,不惜在淡季突击花钱,造成资源浪费和内耗。同时,畅销产品线内部也存在费用竞争,加剧了终端执行的混乱局面。这种现象反映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部门增多、流程复杂带来的弊端,以及人情世故对销售行为的影响。

💰 预算驱动:为确保来年预算,各部门在年底集中消耗剩余预算,导致资源错配,出现诸如高速路广告投放、非主打产品陈列等现象。

🏢 部门林立:企业在发展中为安置老员工,设立过多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费用预算,为保证部门存在意义,不惜在淡季突击花钱,造成资源浪费。

⚔️ 内部竞争:畅销产品线内部也存在费用竞争,各部门为争夺有限的终端资源,互相倾轧,导致终端执行混乱,无法实现“力出一孔”。

🔄 流程僵化:费用核销流程过于注重表面效果,如终端排面和销量,导致企业在淡季进行大量市场投入,而非真正服务于销售。

🎭 人情世故:销售并非仅为销售,还包含复杂的人情世故,使得费用支出并非完全以市场效益为导向,业务员也只能配合执行。

“不到年底都不知道公司还有这么多口味,还有这么多费用”,快消公司业务主任老马抱怨道。老马说,他前段时间才配合着做完一个项目,而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花钱。只是,这个费用不是用来给经销商促销、也不是给终端买地堆排面,更不是为了即将到来的CNY做预热,只是单纯地投一些高速路或是镇上的墙体喷绘。

“总部的兄弟也很实在,告诉我们说就是因为2024年的费用没花完,得在12月全花掉,这样2025年还能编预算”,老马一边理解一边抱怨:“要是只投一些广告牌也没什么,只是总部的人还要求业务在广告牌投放期间,增加产品的陈列排面,主要是陈列的还是非主要口味,那就纯靠业务去终端刷脸了”。

说白了,就是企业有些部门在做预算时,编了费用,但一直没找到时间去花,只能在新年预算要执行前,找几个愿意配合的区域突击花一波钱,以保证部门转年有费用,保住自己的饭碗。

突击花钱

什么叫大企业病?

就是一个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增加的部门,增加的流程,增加的沟通,导致指挥的脑袋越来越大,在决策执行中,却因为各种流程,让下面业务执行起来越来越别扭。

大企业病的好处在于,一堆问题,但能保证这个企业还是沿着“壮大”的路走下去,你让它停下来,基本就是房倒屋塌,破产倒闭……你沿着“错误”的路走下去,企业还能像雪球越滚越大,当然,内部确实千疮百孔。能安慰自己的就是:“企业这么多问题,我们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长,不错了”。

病都是在发展中得来的。快消这个行业发展到今天,那些知名企业哪个没20~30年的历史。而老员工们多少都在发展中做出过贡献,你要给有功劳的同事安排下职位,但是职位有限,人无限,那就只能不停地加部门,成立一个个新组织,这样就能安排一串串的人,让大家“老有所倚”。

部门安排下来了,自然要有存在的意义,还要有费用。费用要花出去,这样明年才能继续申请,部门才算是落下来。但费用怎么花,什么时候花,有时是总部说了算,但有时又不由总部说了算。

比如,你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品项,那你在销售旺季业务肯定是卖那些畅销品,肯定是把畅销品的陈列弄好,促销力度给足。你说我虽然是小品项,但我可以把我的费用给其它大品项花,那不好意思,这笔费用比没花掉更可怕,“你存在的意义在哪里?”我把你这费用直接省下来,加大畅销品项的费用不就可以了?所以,你要部门有存在的意义,就只能在淡季突击花钱,毕竟小品项,费用也不会太高,基本在一个月时间,一个区域就能把费用花完。

但花费用也是有讲究的。这就是费用畅销的流程,你要花钱,而花钱就要有效果——对,这是一个看着特别正确的逻辑,其实仔细想一想,却是到处都有问题的“正确流程”。要知道,只要不是直接给业务去买排面做促销的费用,都有延后性,但流程是不管这些的。

你投费用,比如电视台广告、自媒体广告、高速大牌,你都要显示广告针对人群是有效果的,那就是终端店老板看着你的广告,愿意给你大的排面,给了你大的排面后,自然就要产生比同期高几倍的销量,以显示费用花得正确、花得值当——这就是费用核销。你要核销费用,销售业绩可以编,终端排面也可以摆拍,但是你得有,得要业务同仁去提供。

所谓,旺季做销售,淡季做市场。只是近年做市场这件事儿有点跑偏,淡季的市场投入,更多是为了花费用。“每个部门都要有这样一个过程”,不是每个单品生下来就注定是主角,有太多品项都是从“小单品”走向大单品,这就是传统企业的生存哲学,所以莫欺“SKU”卖得差,万一将来火了呢。

也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企业有了很多部门,很多卖得不好的SKU。你说连基层业务都知道那个产品卖不好,为什么总部还要花钱去烧这个品项?其实大家都是人精,销售从来不只是销售,它还有方方面面的人情世故。

反正总部的这些费用是不会给销售同仁做促销的,更不可能给销售同仁做业务提成加工资,所以你说它花在刀背也好,花在刀鞘也罢,但这钱是非花不可,业务同仁也只能当结个善缘。

费用竞争

突击花费用,主要是预算的不平衡性,多部门性。你在做业务的时候,会遇到年底突击花钱,有可能遇到这个费用跟终端谈得好好的要投三个月,可执行了一个月后,总部的人跟你说,这费用被砍了,因为在费用盘点时突然发现花超年度预算了。

这时候就要业务员去跟终端店老板解释。当然,尽量就是这个活动执行到这里,千万别想着未来的时候再给店老板来补费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拆东墙”这个费用公司会不会再有。

不止如此,我们发现企业畅销的SKU们花钱也是一门学问,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战争:自己人打自己人有没有。举个例子,通常一个企业的某个品项做大了,公司想的不是这个负责人能力强,给他增加人。相反,会感觉这个人能操控这么大的盘子吗?得把他的压力降一降,把他的口味再分出去一些。所以,你看到在日化企业牙膏和牙刷不是一个部门;在快消企业零食跟饮料不是一个部门,果汁跟茶跟咖啡跟水都不是一个部门,甚至有细分无糖的和有糖饮料不是一个部门,更有甚者,城市渠道和农村渠道都不是一个部门。

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要求,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费用预算。本来,将这些集中在一起是很大一笔费用,但实际执行过程中,自己跟自己的SKU就要先打起来。你这个费用是果汁的或者是老母鸡汤方便面的,你就要把果汁、老母鸡汤方便面的排面弄得大起来。其它的管你是红茶绿茶还是红烧方便面,都要让一让。无它,终端给的位置是有限的。

做饮料旺季有个东西叫冰柜的冰道,做速食、乳饮有个东西叫货架。通常,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预算区别决定了你这个企业在终端有多少位置。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像娃哈哈、白象,因为某些特殊流量,终端老板愿意不花钱把你的位置让出来,正常商业逻辑就是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各有各的排面范围。

在这样的排面范围内,企业内部各个细分口味再“争夺”起来。这就导致终端业务在执行各种活动的时候,特别尴尬。业务往往谈一个打包费用,比如我现在果汁有活动,明天功能饮料有活动,我把这费用谈给店老板,买下一节货架,而后我陈列十个单品。但总部的果汁和功能饮料部门可能就不同意了:你花我的钱,去陈列其它产品,我怎么核销费用?所以你就只能按公司的流程和活动内容,把这能放十个单品的位置,一半放果汁一半放功能饮料,谁花钱买的位置陈列谁。

我们说,企业都想着“力出一孔”,但在执行中是伤敌之前先“伤”自己人。这也是为什么年轻的企业冲得猛,可能等这些年轻的品牌上了年纪后,也会陷入到这些企业病中。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快消行业 预算制度 大企业病 费用核销 内部竞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