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全站热榜 01月21日
小语种热度攀升,岗位薪资高企,但学生却频频「劝退」,为何学小语种与就业间存在矛盾?什么导致供需错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小语种人才在招聘市场上的需求似乎日益增长,部分岗位薪资可观,例如电商、新能源等行业。然而,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却普遍感到就业困难,认为专业难学、工作难找。这种矛盾现象源于中国外贸重心的转移,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更多集中在具备行业专业知识和专业语言能力的人才,而非仅仅掌握日常用语。企业在招聘时更看重业务能力,语言水平只是附加条件。专业外语与日常用语体系差异巨大,学习难度高,加之应试教育下实际应用能力不足,导致了需求错配的局面。

📈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中国外贸重心从发达国家转向包括非洲、拉美、中亚等地区,以及东盟、越南、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部分岗位薪资也水涨船高。

📚 专业能力要求:企业招聘小语种人才时,不仅要求具备语言能力,更看重其在特定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跨境电商的运营能力、新能源行业的市场开发能力等,单纯的日常用语能力远远不够。

🚧 需求错配困境:专业外语与日常用语体系差异巨大,学习难度高,加上国内应试教育下语言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导致了就业市场需求与求职者能力之间的错配,使得小语种学生就业困难。

🗣️ 专业壁垒森严:专业外语与日常用语的体系完全是两回事,专业小语种的学习难度巨大,就像一口口深井,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很多学生难以快速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长期以来相对冷门、不受关注的小语种人才,颇有成为“香饽饽”的趋势。 招聘平台上,部分要求具备小语种技能的岗位薪资明显高于同类岗位,例如,某家电商平台提供的全球海外商家运营岗位年薪高达60万元,海外物流风控职位年薪超过50万元,而某家新能源公司招聘的海外国际技术支持解决方案岗位,年薪更是超过了70万元。 然而,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却对本专业“吐槽”不断。在豆瓣“大学生后悔学小语种小组“里,三万七千多名小语种人在警告着后来人”不要靠近小语种,会变得不幸“。他们吐槽的内容主要就是专业难学和工作难找。 就业市场的热度与求职者困境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与我国近年来外贸重心的转移有密切关系。 过去,中国制造业凭借成本优势,在以英语国家为主的发达国家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近年由于中国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变化以及美国制造业“全球规划”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商品的规模增长已经呈现出减缓的趋势。 从2017年到2024年5月,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占我国出口份额分别降低1.5%、2.3%、2.33%、1.5%,而期间其他包括非洲、拉美、中亚与中国经济的协同性和紧密度却在提升,其中东盟、越南、俄罗斯、墨西哥占我国出口份额分别提高了3.27%、1.17%、1.85%、0.21%。这些国家基本使用的都是殖民地宗主国语言。 相应的,我国商业贸易领域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就增加了。 但是因为近年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主要源自贸易往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他们具备各个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语言,而不是只会一些日常用语就够了。 例如在热门的跨境电商领域,企业在招聘时倾向于找那些既懂小语种,又具备运营能力或计算机技术背景的人才;新能源行业则更看重拥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市场开发能力的小语种人才;餐饮企业则可能注重供应链管理和语言能力的结合。 实际上,根据企业特性展开的业务能力是招聘考察过程中最主要的标准,而语言水平往往只是附加条件之一。 很多人都不清楚的是,中文之外,专业外语与日常用语的体系完全是两回事,专业英语、专业小语种壁垒森严,就像一口一口的深井,学习难度巨大。再加上国内应试教育下相关语言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存在疑问,多种原因的汇总造成了如今需求错配的局面。 小语种困境:出海很热,就业太难-36氪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语种人才 外贸转型 就业困境 专业能力 需求错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