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01月19日
和父母旅行,对我的挑战从订酒店开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作者计划带父母出游,因酒店预订问题引发的家庭观念冲突。作者追求旅行的品质和提前规划,而父母则注重节俭和临时决策。尽管在旅行中存在争吵、妥协和内耗,但作者仍能感受到父母对出游的期待。文章探讨了两代人在旅行观念上的差异,以及在亲情关系中如何平衡彼此的需求。通过多次出游的经验,作者逐渐学会理解父母,并找到与他们相处的方式,也提醒自己关注自身需求,避免内耗。带父母出游,既是亲情关系的磨合,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 消费观念差异:作者追求旅行品质,倾向于提前预订高性价比酒店;父母则秉持节俭原则,偏爱淡季出行和低价酒店,甚至以“便宜有好货”的观念教育子女。

🗓️ 旅行规划冲突:作者习惯提前规划,注重细节,而父母则更喜欢临时决定,这导致在酒店预订等问题上产生分歧,例如,父亲坚持到地方再订酒店,结果导致住宿困难。

👨‍👩‍👧‍👦 亲情关系的磨合:带父母出游是一场亲情关系的磨合,两代人因旅行观念不同而产生冲突,但也从中学会妥协和理解。作者逐渐理解父母的节俭观念和对开心的警惕,也尝试安放自己的需求,避免内耗。

💖 “真香定律”:尽管父亲嘴上抱怨酒店的价格和服务,但身体却很享受旅行过程,显示出“真香定律”的普遍性。这让作者看到父母并非不能接受好的酒店,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台阶”和方式。

🔄 循环与期待:尽管每次出游都伴随着争吵、妥协和内耗,但家庭成员仍然期待下一次旅行。作者通过模糊价格信息和强调优惠政策,减少父母的顾虑,让大家都能更开心的享受旅途。

原创 琢玉 2025-01-18 13:43 广东

▲ (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2077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琢玉

责任编辑|温翠玲


快过年了,我想着带父母出去放松放松,就提前订好了大年初二的温泉酒店,然后兴冲冲地打电话告诉我妈。

电话的外音有些大,我妈还没发话,就听见电话外我爸开始抱怨。即便是我已经报低了酒店价格,他只是听了“提前”“预订”等他认为的关键词和与他预期不符的价格,就开始抱怨:“怎么提前这么久啊?太贵了,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持家,没有钱的概念!”我妈试图掩盖我爸的正面冲击,拿着电话退到卧室继续跟我说:“你爸总是这样,你别理他,我再跟他说说。”我爸的习惯性抱怨总是把问题投射到别人身上,所以就变成了“是你有问题”,而又渐渐演变成“谁痛苦谁改变”,我妈还要思考话术如何让我爸的负面情绪平稳落地。

我本来还想解释几句不想去了提前可以退,但喋喋不休的抱怨将我的心情拉入谷底,我也发狠似的撂下一句话,不去算了,我已经退了。

成家立业以后,我有了掌控旅行中各个细节的主动权,喜欢提前做规划,住性价比高的酒店,不断对比各个平台的价格和评价,坚信“一分价钱一分货”。

我虽然每年有10天年假,但是能连续请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出游计划大多数与节假日连在一起。如果是以欣赏各地美食美景为目的的旅行,酒店的意义只在于休息,适当降低标准是完全可以的。但对于过年期间将温泉酒店作为度假小憩的重要媒介来说,酒店的档次直接决定心情,比酒店实际价值多出来的钱大概买的就是更专业的服务、贴心的细节、住宿以外的环境。旅游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路上的“好山好水好风景”,不是一天特种兵似的一路奔波必须值回票价,也许只是为了一顿精致可口的早餐、一场恢复身心的温泉放松、一次与烟花或喷泉的不期而遇,“情绪旅游”对我来说更为重要。

而爸妈两人出游时间总在淡季,订酒店自然不用提早规划。

我爸从来不舍得住贵的酒店,会把订到了便宜的酒店作为教育我的“案例”,试图告诉我不该花钱大手大脚。他给我拍图配长文字:“你看老爸订的酒店不到100块,跟你订的有啥区别?还是要学会节约,多方比对……”谈到价钱,他全然忽略了淡季和旺季的区别、地理位置的优劣、绝大多数人的评分。

虽然我妈在订酒店问题上不会过多参与,订到什么类型都可以住,但是她其实也是节俭的人,和我爸一样时不时“敲打”我贵的酒店不一定好,某种程度上和我爸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如果我订了较贵的酒店,她总以各种实际行动值回票价:一大早就敲门让我们吃自助餐,煮鸡蛋必须人手一个甚至两个;退房时对酒店的拖鞋、洗护装备、茶包、咖啡,甚至纸袋、一次性马桶垫都采取能拿尽拿的原则。

跟我父母出游是需要勇气的,我就像一个导游,他们开心才是最重要的,至少我知道此行不可能心安理得地享受。

去年中秋节,我准备提前订酒店,我爸却坚称到了地方再订完全没问题,怎么样也不同意我给他们订。争吵到最后,我提早订好了我们一家三口的酒店,自驾到了景点周边,他才发现附近能订的酒店所有房型都满员了。我爸显然低估了人们对节假日的热情,让我老公开车拉着他,逢宾馆就停下来问,好不容易在3公里开外订到一家环境很一般的宾馆。向来持调和和中立态度的我妈也明显不开心了,这样的宾馆已经跌出了她的预期,她悄声对我说,“以后再也别听你爸的了”。

但是,我发现父亲并非不能接受好的酒店。一是他始终对开心和愉悦保持着警惕,赋予这些情绪以松懈、堕落的意味;二是他不能接受酒店之间的对比,这样很容易瓦解他的“便宜有好货”论。

前年过年,我也带父母住了一天温泉酒店,至于价格我随口一说300元,他根本没有质疑。抱怨虽迟但到,我爸虽然整体还是高兴的,但还是从地理位置、老板服务态度等角度展开碎碎念,我已经修炼到只要他不大声抱怨就可以接受。我爸在抱怨过后对着酒店一顿拍照,嘴上不说一句好,但是身体的舒展已经暴露了心情,“真香理论”永远都不会过时。

后来,我从侧面得知我爸的反馈,才重新燃起继续带他们出游的决心。我爸的一个老同事和我一个小区,在电梯里和我聊,“你爸说你订的酒店环境好,有吃的有玩的,推荐给我呢。你咋订到这么便宜的酒店?”我临时编了一个“我是会员买了年卡,年底有年终优惠”的借口,匆匆逃出电梯,经不起继续追问。

每次出游,我们都在争吵、妥协、指责、内耗中不断循环,但我又在节假日来临前开始计划。我还是会提前订较好的酒店,模糊掉价格信息,一律告诉他们能退能换,有会员优惠或者是单位的协议价,这样他们就不会过多追问,只享受入住的过程。冷静下来,我仍能看见爸妈对和我们出游的期待,抱怨过后总有一段对本次旅行的复盘和下一次旅行的期待。我试图理解父母,安放他们的建议和需求。我也在不断提醒自己禁止内耗,不用没苦硬吃,也要安放自己的需求。带父母出游,本就是一场亲情关系的磨合之旅,是两代人不同观点的集中爆发,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作者为陕西地区证券行业从业者)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亲情关系 旅行观念 代际冲突 消费差异 家庭磨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