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1月15日
字节的硬件,难在哪里,如何成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字节跳动在硬件领域的探索历程,从最初收购锤子手机团队到大力教育台灯,再到重金投入VR和AI耳机,字节在硬件领域屡次尝试却屡次受挫。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公司做硬件的挑战,包括开发模式、迭代路径和成本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提出了字节做好硬件的三个核心要素:研发文化、一把手工程和供应链管理。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字节与其他科技公司合作的可能性,并指出软硬双料王的实现难度,以及字节可能面临的机遇。

📱 字节硬件之路始于收购锤子手机团队,后推出大力智能台灯,虽有亮点但未能持续。随后重金投入VR领域,但产品销量不佳,花费巨大。

🎧 字节在AI硬件浪潮中收购耳机品牌Oladance,推出智能耳机Ola,但市场表现平平。互联网公司在硬件领域屡败屡战的原因在于开发模式、迭代路径和成本结构与软件差异巨大。

💡 字节若想在硬件领域取得成功,需关注三个核心要素:一是硬件团队的研发文化和考核制度;二是硬件业务需要一把手工程;三是需要做好供应链管理,发挥供应商的能力。

文 | 董指导

 

今天聊一下字节的硬件业务,按照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结构。

01 硬件探索

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往往被认为是做不好硬件的。所以,字节最初踏入硬件圈时,也采用了收购的方式。

2019年用了近亿元收购了锤子科技坚果手机团队,该团队在内部命名为 “新石实验室”。

当时罗永浩正遭遇经营压力,正好字节也可以快速建立硬件基础,避免从0到1。所以也一拍即合。但是随后发布的几款手机效果不佳。2021年该团队被并入字节的教育硬件团队。

2020年,字节启动了教育品牌“大力教育”,教育硬件负责人阳陆育,也是因着收购加入了字节。大力教育的产品是大力智能台灯,具备拍照传题等功能,这个产品在字节内部被评为“蛮有亮点的突破”。

我也给孩子买了一台,但智能业务确实用的不多。多少也算是对其产品体验的例证。后来赶上教育行业整顿,大力台灯业务也就此翻篇了。

但字节的硬件试水并没有停。

2021 年8 月,字节重金收购了国内 vr 出货量第一的厂商 pico。这一笔投资,多少和Meta画的元宇宙大饼有关。当然,结局也很类似。

2022年PICO 4经过一番宣传后,销量不佳。这主要也是行业问题,VR所构建的使用场景,仍不是高频、刚需;产品的成本、重量等因素也还不够满足现实使用,所以整个VR赛道都又回到了探索的阶段。

字节在VR硬件这一波,估计花了200亿元。也是价格不菲的一堂课。

这波AI硬件浪潮,字节也入局了。2024年9月,字节收购了耳机品牌Oladance,随后就发布了一款搭载豆包大模型的智能耳机Ola。在竞争激烈的AI耳机赛道,几个月下来,也并没有看到非常惊艳的数据。

02  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

为什么字节在硬件领域,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

首先,不只是字节,不少软件起家的科技巨头,都有一颗做硬件的心。微软买过诺基亚、做过笔记本电脑;Meta甚至要all in VR;谷歌也尝试过手机、眼镜;百度、阿里也都有智能音箱的业务

纷纷尝试硬件的道理,也很简单。毕竟,硬件是各类应用的载体,是流量的重要入口。尤其现在消费电子陷入了一个混沌期,各路玩家包括苹果在内,都在寻找下一个国民级硬件产品。而AI大模型,又非常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才能保持领先。

因此,谁能率先找到新载体、形成新品牌,既是硬件的事儿,也是AI的事儿。公司的业务版图里,可能会长出半个苹果,也可能长出一个OpenAI。不管哪个,都是一笔巨大财富。

但硬件的路并不好走。互联网公司在硬件领域,屡战屡败的原因,也不复杂。

首先,开发模式大不相同。

一款应用的开发,可能依靠数百位码农就能搞定;也不需要什么合作伙伴。但一款硬件的开发,并不是一个团队就能成功的。一款产品,少则几十个、多则几百个零部件,必须和供应商一起进行设计、试错。

因此,也导致,一款应用的开发周期可能就是几个月或者一年,但一款硬件产品的开发周期可能要两年甚至更久。这对于习惯了快速迭代、投流就要见效果的互联网企业而言,非常不适应。

另外,迭代路径不同。软件产品可以迅速获得反馈,哪些数据好哪些数据差,如何迭代,很快就知道了。因此,也往往可以采用先试试再说的做法,成本也相对可控。

但是硬件产品就不一样了,很难快速获得反馈数据,往往只能等产品上市后的销售状况才能判断好坏。所以,小米才在早期通过发动用户广泛参与来减少试错成本。而伟大的硬件产品,需要尽力做好市场前瞻判断的时候,也往往也有不少押注的成分。

而且硬件产品的成本结构,和软件也不同。零部件,尤其是定制化的零部件,销量不同、成本差异也很大。经常会形成一个负循环:销量越不行、成本越高,成本越高、价格越贵,销量也会越惨。

所以,硬件、软件的差异,就是基因里自带的。

03 成功的要素

字节采用收购的打法,也是对的。但要做好硬件,也有三个核心要素:

第一,对于硬件团队的研发文化、考核制度,是按照硬件、还是软件来管理?

第二,考虑到成熟的应用业务,和探索的硬件业务,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硬件业务,也是应该是“一把手工程”。

对于创新业务,尤其是和原有业务差异较大的创新业务,往往只有一把手,才能在公司内部顶住不一样的工作方式、思维方法,在关键节点有魄力去做判断、做选择。

第三,做好供应链管理,发挥供应商的能力。这一点对于电子公司而言,就是比较大的机会了。2011-2014年,苹果带着电子供应链赚钱;2018年华为扶持了不少国产供应链转正;当下,市场也非常期待字节能带着供应链壮大。

而和供应商的利益、协作,也是技术活了。自己既是甲方,又不能纯当甲方。

目前字节在AI硬件上的资金投入,和之前相比,规模小很多。也许是因为大模型研发,依然需要投入重金;或者,经历了VR的滑铁卢之后,试错意愿降低了。但估计,一旦市面有爆款AI产品出现,字节应该还是会重金追赶。

如果字节真的放下了自己做硬件的执念的话,那就如之前传言,和苹果合作,成为其大模型服务商,也是不错选择。还有另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是:小米。

现在,小米如果想发力大模型,大概率是晚了些的。当然,电动车一战,也展示了,雷军不怕晚,真有能力逆风翻盘。

那咱们就假设小米不做大模型的话,和字节合作也挺好的,小米的手机、智能家居等等硬件,搭载字节的大模型,双赢局面、肉眼可见。

唯一尴尬的就是,用户如果要唤醒AI,是喊siri、小米、还是豆包。名字,可能是阻止这个双赢合作的唯一要素。

04 双料王

软硬双料王,很难实现。虽然苹果的软件业务收入也很高,但也是集成在苹果硬件产品上。跨平台的爆款应用,并不多。

谷歌有不少国民级应用,但硬件业务也是试了又试,仍未有起色。

2010年,小米推出了米聊,杀入即时通讯领域,但可惜,后来被微信截胡。不然,小米就会是国民级应用、国民级硬件的双料王。

如果认为WPS也算得上顶级应用的话,虽然小米没实现双料王,但雷军已经是了。(写到这儿,真的是路转粉。)

此时此刻,机会则留给了字节。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字节跳动 硬件业务 AI硬件 供应链管理 互联网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