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太理性,就容易对具体的人失去慈悲心。
你看这个人过得苦,是因为他小时候不好好念书,现在只是为他的学生时期买单,那个人过得苦,是因为他盲目听信他人选择了自己不熟悉的创业赛道。
被家暴的过得苦,是因为她嫁人时瞎了眼,被抓去缅北的过得苦,是因为利欲熏心,还没有辨别能力……
他找到的很多理由,并非毫无道理甚至有时候一针见血,但是在这个非常符合因果关系的逻辑体系中,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合理化。
这里有一个偷换的过程,就是把实然当应然,一个人因为没有谨慎选择伴侣所以她被家暴了,看上去都是自找的,但是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她“应当”被家暴吗?
这个问题直接决定了在面对家暴时,我们的关注重点在如何选择结婚对象,还是如何反对家暴。
前者是理论理性,后者是实践理性。
理论理性是有严密逻辑的,但是逻辑之外人类有朴素的情感,前者太强了,就会逐渐丧失后者。
老子说天地不仁,这是“道”理,但是王戎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