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想法圈子 01月11日
一个人太理性,就容易对具体的人失去慈悲心。 你看这个人过得苦,是因为他小时候不好好念书,现在只是为他的学生时期买单,那个人过得苦,是因为他盲目听信他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过度理性可能导致对他人苦难缺乏慈悲心的问题。作者指出,过于理性的人倾向于用因果逻辑解释他人的困境,如将贫困归咎于不努力学习、将家暴归咎于择偶不慎等,从而合理化了这些苦难。这种逻辑体系虽然看似合理,却忽略了人性的朴素情感,将“实然”当成“应然”,忽视了对受苦者的关怀和支持。文章强调,理论理性虽然严密,但不能取代实践理性,后者更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非仅仅追溯原因,并提倡在理性之外保留人性的温度。

🤔 过度理性使人习惯用因果逻辑解释他人苦难,将不幸归咎于个人选择,如将贫困归咎于不努力学习,从而缺乏同情心。

⚖️ 这种逻辑体系存在“实然”当“应然”的偷换,例如,即使家暴受害者在择偶上存在失误,也不应因此认为家暴是合理的,重点应放在反对家暴本身。

❤️ 理论理性注重逻辑严密,但实践理性更关注如何解决问题,在理性之外,人类的朴素情感和对弱者的关怀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人太理性,就容易对具体的人失去慈悲心。

你看这个人过得苦,是因为他小时候不好好念书,现在只是为他的学生时期买单,那个人过得苦,是因为他盲目听信他人选择了自己不熟悉的创业赛道。

被家暴的过得苦,是因为她嫁人时瞎了眼,被抓去缅北的过得苦,是因为利欲熏心,还没有辨别能力……

他找到的很多理由,并非毫无道理甚至有时候一针见血,但是在这个非常符合因果关系的逻辑体系中,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合理化。

这里有一个偷换的过程,就是把实然当应然,一个人因为没有谨慎选择伴侣所以她被家暴了,看上去都是自找的,但是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她“应当”被家暴吗?

这个问题直接决定了在面对家暴时,我们的关注重点在如何选择结婚对象,还是如何反对家暴。

前者是理论理性,后者是实践理性。
理论理性是有严密逻辑的,但是逻辑之外人类有朴素的情感,前者太强了,就会逐渐丧失后者。

老子说天地不仁,这是“道”理,但是王戎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是人性。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理性 慈悲 因果 人性 实践理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