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2024年12月30日
研究称人类思维速度仅为每秒 10 比特,远低于感官器官数据收集速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揭示,人类思维处理速度仅为每秒10比特,远低于感官器官每秒10亿比特的数据收集速度。研究人员通过信息论方法测量了人类在阅读、写作、游戏等活动中的表现,证实了这一低速。尽管大脑拥有庞大的神经元数量,但负责思考的内脑工作速度却异常缓慢,这引发了关于大脑如何过滤海量信息以及为何人类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情的疑问。研究还探讨了这一速度限制对脑机接口技术的影响,并指出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变化速度的相对缓慢。

🤯人类思维处理速度极慢: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处理速度仅为每秒10比特,与感官器官每秒10亿比特的数据收集速度形成巨大反差。

🧠内脑处理速度瓶颈:研究强调,尽管内脑拥有大量神经元,但其处理速度远低于感官信息输入,引发了关于大脑如何过滤海量信息以及为何人类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情的疑问。

🔬实验数据佐证:研究人员通过信息论方法,测量了人类在阅读、写作、游戏等任务中的表现,证实了人类思维速度仅为每秒10比特的结论。

🤔生存依赖环境节奏:研究指出,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变化速度的相对缓慢,每秒10比特的思维速度仅在最坏情况下才需要。

IT之家 12 月 30 日消息,加州理工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处理速度仅为每秒 10 比特,相比之下,人类的感觉器官以每秒 10 亿比特的速度收集数据

IT之家注意到,这项名为《存在的难以承受之慢:我们为何以每秒 10 比特的速度生活?》的研究论文,探讨了限制人类思维速度的神经基质,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以深入研究这一已被量化的“瓶颈”。

由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马库斯・梅斯特和研究生郑杰宇(Jieyu Zheng,音译)撰写的这篇论文,着重强调了外脑和内脑数据吞吐量之间的巨大差异。他们质疑,尽管内脑拥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大脑神经元(大脑总共有 850 亿个神经元),但为何负责思考我们所经历的大量数据的内脑,其工作速度却如此之慢。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采用了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方法来测量人类的思维速度,应用了基于信息论的各种技术。除了进行自己的实验外,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还测量了人类在阅读、写作、玩视频游戏和解魔方等任务中的表现,从而得出了每秒 10 比特这一主要结论。

梅斯特承认这一速度“非常低”,“每一刻,我们都只从感官接收到的万亿比特信息中提取 10 比特,并使用这 10 比特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并做出决定。这引发了一个悖论:大脑是如何过滤所有这些信息的?”另一个未解之谜是,尽管我们的感官是高度并行的,但为什么大多数人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情。

“我们的祖先选择了一个生态位,在这个生态位中,世界的节奏足够缓慢,足以使生存成为可能,”郑杰宇和梅斯特在研究论文中写道,“事实上,每秒 10 比特仅在最坏的情况下才需要,而且大多数时候,我们环境的变化速度要慢得多。”

这项研究也对脑机接口(BCI)等技术产生了一些影响,研究人员思考神经接口是否也会受到每秒 10 比特的有效速度的限制。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思维速度 信息处理 神经科学 脑机接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