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2月21日
又酸又尬的古风小生梗,“笑得我一命呜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互联网上,“古风小生”梗爆火,评论区涌现大量以“小生”、“小女子”自称,使用“江湖悠悠”、“快哉”等古风词汇的留言,形成一种大型角色扮演现象。这种现象源于大家在年底摸鱼心态下对旧梗的反复琢磨,以及对早期短视频平台古风BGM的怀旧。这种看似宁静的癫狂感,实则是年轻人对自身情绪不稳定状态的调侃。大学生们迅速掌握了“古风小生”的说话套路,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场景,引发了广泛的模仿和传播。然而,这种模仿也暴露出部分人文化水平的不足,引发了更多调侃与反思。

🎭 “古风小生”梗以其独特的半文不白措辞和夸张的表演风格,在互联网评论区掀起了一股模仿热潮,大家纷纷扮演古风小说角色,用“小生”、“小女子”等自称,营造出一种荒诞中二的氛围。

🎶 该梗的流行与早期短视频平台的古风BGM有关,如《离人愁》和《公子向北走》等,这些歌曲的歌词和手势舞曾风靡一时,如今被重新挖掘并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古风小生”梗的素材。

😂 “古风小生”梗是对早期互联网文化的一种反思,它调侃了人们曾经热衷的古风做派,以及部分人装成熟的姿态,这种反思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同时也暴露了部分人文化水平的不足,引发了更多调侃。

🤪 “古风小生”梗的流行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一种心态,他们通过夸张的模仿和自嘲,来表达对现实生活和自身状态的无奈,这种看似癫狂的背后,实则是对自我的一种解构和调侃。

互联网有个定律——越接近年底,网上莫名其妙爆火的事情越多。

因为临近年底时,大家一般都无心于工作与学习,只盼着迎接新一年与元旦放假,摸鱼欲望强烈,会忍不住对一些搁过去看着平平无奇的八卦与段子反复琢磨,因此捧出一些奇怪的热搜。

对大学生们来说,考试周播出的综艺、电视剧莫名更吸引人也是这个道理。

不过哪怕知道这一定律,最近我刷到火得铺天盖地、遍布各大评论区的古风小生梗时还是愣住了。

料到年底的梗会抽象一些,但没料到能这么抽象。

相信很多朋友近期上网冲浪时,都能在留言区发现这样的评论,以“小生”“小女子”为主语,以“江湖悠悠”“快哉”“噫吁嚱”为关键词。

且在语句中时不时发出“哈哈哈”的爽朗大笑,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

评论区仿佛变成了什么迷幻的大型cosplay现场,所有人都在扮演古早古风小说里的角色,用着半文不白的措辞

大家不再留言“笑死”,而是替换成“笑得小女子/小生一命呜呼”;也不再留言“好好笑,艾特好友一起看”,而说:

“此帖十分有趣,令在下十分佩服,可否邀佳人同看,若有打扰莫要怪罪,哈哈哈快哉快哉。”

左边是普通人说话,右边是古风小生说话  via @结局总是be

“没事”可以替换成“无妨”,“好开心”可以替换成“快哉快哉”。

“睡觉了”可以替换为“歇息去也”,“笑吐了”换成“笑得五谷轮回之物尽数喷洒而出”,以此类推。

整个场面看起来相当荒诞中二,太过莫名其妙以至于让人不由得想笑。

既视感就像看一群二三十岁的大人在披着床单模仿电视剧、假扮古人过家家,抑扬顿挫地说些矫情台词。

原汤化原食,如果你觉得这样的评论区实在太荒唐,令人脚趾抠地看不下去,也可以使用“古风小生”的方式来表达抗议:

“洒家一铳崩了这个评论区。”

古风小生梗整体有一种看似宁静的癫狂感

虽然措辞里没有半点过激的用词,但任谁看了都会明白这又是发疯抽象文学的一员大将。

而且不是那种被逼到绝境后突然暴走的癫狂,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在深宅大院中已经疯了许多年的角色。

平时沉默安静、看着与旁人无异,开口说话时不着边际、漫无目的,这才被外人发现已经疯了。

很符合当代年轻人活人微死,又总在假装自己情绪正常稳定的状态,因此很快收获了大家的青睐。

魔性的古风小生梗由此在互联网上开始病毒式传播。

年轻人,尤其是期末周正缺乐子的大学生们迅速掌握了“古风小生”的说话套路,并开始结合生活场景组句。

早上睡醒后要从上铺爬下去,这可以形容为“晨曦微露,吾将悄然离榻”。

应对分手时正常人会说“你要是真想分,咱们就分了吧”。而古风小生会说:“若姑娘去意已决,那小生便一退了之,小生不才,未得姑娘青睐,臣退了,臣这一退就是一辈子!”

正常人吃面只会感慨一句“真好吃、今天好开心”,而古风小生则要为此吟诗数句:“此面只应天上有,快哉快哉,我应在江湖悠悠~”

如果丝毫不知道前因后果,乍一看“古风小生”梗会觉得像一团乱码。

有人把它发给朋友,朋友一眼扫过去还以为是砍一刀分享链接,直接习惯性复制打开拼多多了。

‍有博主玩大冒险输了被朋友抓着在地铁上念古风小生的词。

‍“小女子不才”刚说出口,原本站在他周围的人群‍立刻慌张惊恐地四散开来,中学生们反应迅速得像是看见了教导主任。‍‍‍‍‍‍‍‍‍‍‍‍‍‍‍‍‍‍

目前“古风小生”梗的起源尚未有定论,市面上有两种主流说法。

一种认为“古风小生”起源于博主@崩溃的红娘收到的一则离谱相亲贴投稿,相亲对象一上来就以“小生”自称;收到对方回复后,他又抛出震撼金句“呵呵,终是赢得佳人一瞥”。徒留女生茫然震撼:“你能不能正常说话。”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古风小生”梗是短视频平台的一次反向文艺复兴

证据是频繁出现的那句“我应在江湖悠悠,饮一壶浊酒”,是2018、2019年前后在短视频上流行的热门BGM《离人愁》的歌词。

当年配着这两句BGM火过一种古早手势舞转场,热门视频的点赞量高达1000万。

2018年的千万点赞,刷过短视频的都明白这含金量有多高。

除此之外,被用于玩梗的“小女子不才,未得公子青睐”,同样是早年火过的手势舞BGM《公子向北走》的歌词。

如今回忆起来,这两首BGM已经算是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土味黑历史之一。

《离人愁》被认为抄袭融合了周杰伦、许嵩等人的多首歌曲,网友调侃说它应该改名“清明山外红尘客栈夜听烟花冷”。

《公子向北走》则在当初走红后很快就被吐槽矫情:“凭什么要骂自己‘不才’,我偏要说老娘很有才。”

原歌词是“公子向北走,小女子向南瞧,此生就此别过了,难以忘怀”

不论“古风小生”梗的起源究竟是这两种说法中的哪一个,它所指向的内核倒是一致的。

那就是通过夸张的模仿,对说话半文不白、拿腔拿调、自以为有格调的做派进行一番调侃调笑。

不得不承认,或许现在觉得土味、羞耻,但六七年前的互联网确实流行过这套。

能印证这一点的是,当年的著名校园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里,在古风游戏里相识的男女主,真实生活中也会用古风的“夫人”“夫君”调情。

杨洋饰演的男主肖奈时不时就会蹦出一句:

“夫人为何要咬我,在下可要讨回公道。”

“夫人这是在邀功?”

“还请夫人,高抬贵手。”

而这些放在2024年会被拿去榨油的台词,当年收获的评价是——好苏。

客观来看,它其实相当于霸总台词的古风版本。

都市霸总:“我已经好久没笑得这么开心”,古风小生:“快哉快哉。”

都市霸总:“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古风小生:“姑娘可否告知芳名。”

不只是偶像剧小说,同时期的现实生活中,“古风小生”做派也曾悄然流行。

就如同中二少年们青春期可能会把几句简单日语挂在嘴边,撞掉了同桌的作业本时脱口而出“斯密马赛”。

的确存在过一个时期,部分还在上初高中的小屁孩们通过说话文绉绉来装成熟,自以为清冷而斯文,“无妨”“但愿”“无碍”。

以至于古风小生梗火了后,不少网友看完没有哈哈大笑,而是脊背冒出了冷汗,有种黑历史被偷窥的感觉。

因为自己在最strong的年纪,是真的写过“干一壶浊酒”。

绝大部分人在长大后就迅速与青春往事做了告别,意识到自己当年就像是小孩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但也有一小部分人,长大后依旧保持着拙劣的古风小生cosplay,成为了古风老生。

严格来说,这类人群其实并不算太少见。

在玩梗的评论区下,有不少大学生晒出了自己学校表白墙上曾出现过的古风求爱帖。

调侃称“网上玩梗觉得好笑,线下真碰见就老实了”

也有网友想起了自己的古风前任,道歉时会说“这都是小生的过错”。

人有决定自己说话风格的自由,想当一枚古风小生当然可以。

只是在日常社交语境里,这种会让人感受到强烈自我表现欲的说话风格很难讨喜。

主要是模仿古人说话真的很暴露一个人的文化水平。

像前文出现的古风相亲帖,“赢得佳人一瞥”甚至打错了字,写的是一撇。

有一些段子专门调侃了古风小生错别字太多、胡乱引经据典:

“给我笑出成吉思汗了,拿吕布擦擦。”

目前,古风小生梗俨然有愈演愈烈、愈演愈疯癫的趋势。

已经不满足于只模仿“小生”“小女子”,还旁征博引地把许多无关的歌词梗、抽象梗也进行了引进,天下抽象一大家。

我尝试把古风小生梗引入职场,思考了一下古风打工人该如何说话,但立刻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奴感太重了。

正常打工人:“收到。”

古风打工人:“嗻。”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古风小生 互联网梗 文化现象 网络迷因 反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