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届厦门苏颂文化节上,专家倡议——
本报记者 符晓波
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港口及旅游城市,但鲜有人知,这里在1000多年前曾诞生过创造世界科技奇迹的伟大科学家——苏颂。12月10日,第十三届厦门苏颂文化节在厦门市同安区开幕,邀请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海内外苏氏贤达以及公众齐聚苏颂故里,开展学术交流、青少年研学等一系列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
苏颂是北宋著名宰相,其主持创制的天文仪象台曾是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学装置”,也被认为是现代机械钟表的先驱。不仅如此,苏颂在本草医药、机械图纸、星图绘制等领域均有开拓性成就,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科技遗产。
“苏颂兼具宰相和科学家身份,无论在家风、学风还是科学成就方面,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蓝本。挖掘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精神,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芦山堂苏颂研究会副会长苏灵通介绍,苏颂故里已连续举办13届苏颂文化节,从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多角度挖掘苏颂文化,让苏颂精神继续在当代发扬光大。
本届文化节以“科创典范 四海同安”为主题,各地专家学者围绕苏颂的科技成就和科学精神,探讨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康学伟认为,在创制水运仪象台时,苏颂突破技术局限,组织天文、计时、机械传动等多领域工匠明确分工、协同合作,最终完成这一浩大工程,展现出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苏颂尊重客观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届文化节期间,苏颂主题科技研学路线发布。该路线串联苏颂故居芦山堂、苏颂纪念馆、苏颂公园、苏颂书院、苏颂本草园等当地文化地标,集中展示苏颂科技成就。苏颂水运仪象台模型、苏颂文化纪念徽章等系列文化衍生品也在当天发布,让更多公众交互式体验苏颂文化。
厦门市同安区科技馆馆长高水满介绍,作为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馆内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及仿真模型生动再现了苏颂在天文、机械、医药等领域创造的7项世界第一,吸引全国各地研学机构到访。截至今年11月,该场馆已接待观众11.3万人次。
近年来,厦门市同安区积极重塑苏颂留下的文化印记,重建修复苏颂公园、苏颂故居芦山堂等纪念设施,使之成为游客了解苏颂的重要场所;当地还以苏颂命名天文馆、医院、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项目,推动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和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厦门同安一直努力挖掘并展现苏颂在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让更多人通过苏颂的科学实践、通过件件具体鲜活的创造发明,领略这位伟大先贤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厦门市同安区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永富说,苏颂不仅是厦门同安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科技日报厦门12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