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联社
作者:吴雨其
①在港股行情回调的同时,外资机构也逐渐卖出部分港股止损;②南向资金正逢低买入,11月当月买入规模创下近三年来新高;③外资在避险需求下流出港股等新兴市场。
港股震荡回调之际,外资的动向如何?
自10月8日回调开始,曾经迅速反弹的港股,截至12月2日收盘已经回吐本轮反弹行情(9月24日至10月7日)近六成的涨幅空间。
此前大幅买入港股的外资机构有何布局?财联社记者发现,在港股行情回调的同时,外资机构也逐渐卖出部分港股止损。若以国际中介机构持股数量为口径统计,自10月8日11月29日,国际中介持股数量整体减少了170.05亿股。机构认为,外资在避险需求下流出港股等新兴市场。
虽然外资整体持有港股数量有所减少,不少港股也在回调区间得到了外资的加码,如 裕承科金 (00279.HK) 、 数字王国 (00547.HK) 、 出门问问 (02438.HK) 等。
在外资加速卖出港股的同时,南向资金却显现出截然不同的操作,11月当月买入达1250.2亿港元,规模创下近三年来新高。
港股回调之际外资整体持有减少
Wind数据显示,以国际中介机构持股数量为口径统计,截至11月29日收盘,全市场有国际中介机构持股的港股共有2635家,回调期间(10月8日至12月2日)卖出港股的外资机构共1453家,占比过半。
具体来看,被外资机构卖出数量最多的是北京能源国际,10月8日时持有量位93.03亿股,11月29日时仅剩9.29亿股,卖出超过83.73亿股; 建设银行 (00939.HK) 也被外资机构大量卖出,回调期间国际中介持股数量减少了17.16亿股,此外还有 协鑫科技 (03800.HK) 、 中国中药 (00570.HK) 、 工商银行 (01398.HK) 、 中国银行 (03988.HK) 等在回调期间被外资卖出超过10亿股。
股价走势来看,上述提到被卖出较多的 北京能源国际-新 (00686.HK) 在回调期间下跌了45.03%, 建设银行 (00939.HK) 下跌5.34%, 协鑫科技 (03800.HK) 、 中国中药 (00570.HK) 分别下跌10.49%、50.11%。
部分港股在回调期间仍得到外资机构的加码。如裕承科金,10月8日之时该股外资机构持有50.97亿股,而11月29日时持股达到了139.17亿股,被买入达88.20亿股。再如 数字王国 (00547.HK) 、 出门问问 (02438.HK) 等股票,在回调期间被外资买入9.15亿股、5.77亿股。共35只港股期间外资持股数量增加1亿股以上。
股价走势方面,在回调期间被外资买入达百亿股的 裕承科金 (00279.HK) ,在该区间也下跌了25.45%, 数字王国 (00547.HK) 区间涨跌幅为0%, 出门问问 (02438.HK) 下跌达到60.39%。
内外资对港股分歧较大
从指数走势来看,对比A股,港股从高点已回落近六成,但与外资流出截然相反的是,内资在港股回调之际正逐步加码。
数据统计显示,12月2日当日,南向资金大幅买入港股,单日净买入额达到196.54亿港元,该金额位列全年单日净买入金额第三。截至当日,南向资金已经连续13个交易日净买入港股,金额合计近930亿港元。
南向资金11月当月买入达1250.2亿港元,规模创下近三年来新高。拉长时间线看,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超过7300亿港元,创下同期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南向资金业已连续18个月净买入港股。
虽然内外资的对港股布局不一,但部分机构仍看好港股市场。
银河证券认为,目前来看,美国通胀水平居高难下,且市场预期特朗普执政后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将抬升美国再通胀风险,美联储降息节奏或放缓,在流动性方面给港股市场带来一定压力。但港股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水平,盈利能力体现出一定韧性。随着增量财政政策加码,国内经济逐步恢复,港股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中金公司研报也指出,对比A股,近期港股从高点回调更多,一是因为港股对外部扰动“特朗普交易”更敏感,二是外资的情绪变化也比国内投资者更剧烈。回调过程中,海外资金再度流出,尤其是主动资金低配中资股比例进一步加深也说明了这一点。
短期看,恒指19,000点仍有支撑,但外部不确定性仍悬而未决时上行空间同样有限。因此,短期市场在这一位置不上不下,也可上可下。“届时若出现大幅波动,我们认为反而可以提供更好的买点 ,毕竟相比当前‘不上不下’的水平,足够便宜的买点也可以对冲风险扰动,即跌出来的机会。”中金公司表示。
编辑/Ro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