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市值空间有多大?
原创 钱宇锋 锋谈慧语 2024-05-09 10:23 北京
这两天股价不给力,我在雪球上跟球友们交流的比较多,通过交流我发现,市场上有一种观点是普遍存在的,那就是春秋即便今年30,明年40亿利润,对应到当下也有13-18倍市盈率,这样的市盈率对于一个航空股来说也没多高估,所以春秋的空间并不大。
是不是很有道理?价值投资的第一要义就是基于保守的前提去测算估值嘛,看起来没有破绽呀。有没有问题?有问题,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春秋的估值,究竟适用于成长股还是周期股?其实无论用那种估值体系去套,春秋都是低估的,唯一自圆其说认为不低估的,是一种错位手法,张冠李戴出来的结果。
当我们说他是周期股的时候,周期股估值波动是巨大的,首先你要判断的是当下处在周期的哪个阶段?因为周期顶部给5-8倍市盈率也是可以的,周期底部给500-800倍,甚至负市盈率也是常见的。
航空股现在处在什么阶段?你看三大航,去年整体亏损,全行业都亏损。你看春秋,盈利历史新高。所以你从不同公司表现看,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一个认为还在周期谷底,一个认为现在已经到达或者接近周期顶点了。
当我们判断一个周期行业所处位置的时候,你说是看一家公司,还是看全行业表现呢?我想答案毋庸置疑。
你在看吉祥和海航的估值,因为他们两家也实现正盈利了,其他亏损航司咱也没法看。吉祥和海航如果也用15倍市盈率去套,吉祥海航都应该不到200亿市值,实际上现在吉祥接近300亿,海航是600亿市值。
所以你会发现,市场按周期股给航空公司估值的时候,是用了两种方法,其他航司估值按周期底部估值,春秋则按周期景气时估值,这是一种错位,就像拍电影时借助错位来营造的假象一样,当下的利润,和未来的市盈率,计算得出预期的市值。
我们不仅要发现这种错位,还要讨论这种错位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也不卖关子,是股价下跌后,投资者自己找到的牵强附会的一种解释。通过如此极端保守,甚至要用错位来解释市场有效性,恰恰说明当下的市场预期有多悲观。
说回来,春秋究竟该按周期股估值,还是按成长股估值?这个问题我们以前应该是探讨过的,再说一下,春秋是成长为主,但是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扰动因素,造成利润有些波动,本质上还是一只成长股。这从根本上,要跟那些只有波动而没有成长的其他航空股区分开。
这样的股最容易产生巨幅盈利的机会,为什么?因为你有机会以周期股估值买入,而以成长股估值卖出。
当下,就像上面讨论的,当我们给春秋13-18倍估值的时候,不就是以周期股估值买入吗?未来会不会以成长股估值卖出呢?什么情况下市场会以为他是成长股呢?
我们演绎一下后面的逻辑:
1. 首先要承认航空业现在仍然是供过于求,需求不振的底部区间,这个区间可能还要持续一年?两年?最多三年。
2. 这期间行业虽然仍在盈亏线上挣扎,但是春秋按照我们预期的利润表现,今年30亿,明年40亿,2026年50亿,快速增长。春秋增长的驱动力在于低成本的盈利能力和产能利用率的释放(飞机利用率的提升),我们不再赘述。
3. 当公司利润连续多年保持增长,这时候行业也慢慢走出谷底,迎来周期景气度的时候,说不定哪一年行业整体大幅盈利,叠加上景气度加成后,春秋一年利润可能再翻一倍,具体是80亿还是100亿,就看景气度哪一年到来了,来得越晚,利润越高,因为景气度来临之前,春秋一点也没闲着,还在持续猥琐发育。
4. 那时候的春秋,已经经历了连续多年的盈利增长,而且是高增长,实际上前三年是利用率恢复驱动的增长,后两年可能是景气度驱动的增长,市场看到连续多年的增长,会不会按成长股给估值,讲个动听的故事呢?利润80亿,估值30倍,一下就干到2400亿的市值了,不得不说,这很符合大A的调性。
以前我总说行业很差,春秋很强,所以我们对于春秋的预期,一直都是假设行业一直维持现状,赚的是春秋超出行业的阿尔法收益。基于这样保守的思维,大家慢慢已经忽视掉了春秋的贝塔价值,以至于都说春秋没空间。
这个帖子就是给大家测算一下,空间在哪里,既有贝塔价值,还有估值空间,对于我们保守的价投来说,是立足于阿尔法收益,等待贝塔收益和估值收益释放。贝塔收益和估值收益什么时候释放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只要我们把时间拉长,就一定会等到释放的时候。
本话题在雪球有75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