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疗保障局近日发布了《短缺药品价格的风险管理操作指引》,旨在规范短缺药品价格行为,保障药品供应。该指引明确,短缺药品价格仍由企业自主定价,但企业需要对照指引进行价格信息披露和风险自查,各地医保部门也将对新价格进行风险评估,不再完全信任企业。企业需要说明涨价的理由和用途,确保涨价合理,并将其收益用于保障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此举旨在加强对短缺药品价格的监管,防止企业利用药品短缺哄抬价格,维护患者利益和药品市场秩序。
🤔**短缺药品价格仍由企业自主定价,实行市场调节。**但企业在申请挂网时,需按照《操作指引》进行价格信息披露和风险自查,并对涨价原因和用途进行说明,确保涨价合理且用于保障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
🏥**各地医保部门不再完全信任企业,而是对照《操作指引》评估新价格的风险。**他们会对照企业披露的价格信息,评估新价格的合理性,并根据风险情况提供挂网服务,从而更好地控制药品价格。
📊**企业需向首涨省医保部门说明新价格的制定依据,包括与既往价格和周边地区价格的对比。** 这一举措旨在提高价格透明度,让医保部门更好地了解企业定价的依据,防止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不合理涨价。
🛡️**《操作指引》旨在规范短缺药品价格行为,保障药品供应,维护患者利益和药品市场秩序。** 通过加强对短缺药品价格的监管,防止企业利用药品短缺哄抬价格,确保患者能够获得价格合理的药品。
【国家医保局印发《短缺药品价格的风险管理操作指引》】财联社11月27日电,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近日印发《短缺药品价格的风险管理操作指引》。《操作指引》发布后,短缺易短缺药品价格仍由企业自主定价,实行市场调节。当企业准备按新价格申请在各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挂网的,要对照《操作指引》,做好价格信息披露和价格风险自查自纠等准备工作;各地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信任、照单全收,而是对照《操作指引》,评估新价格的风险,分类提供挂网服务。企业方面重点是通过价格信息披露来排除价格风险。具体来说,就是要向首涨省医保部门说明情况,比如新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新价格与既往比、与周边比是怎么变化的,把新价格打开来看一看,涨价的幅度与涨价的理由是不是匹配,涨价增加的收益是不是用在保质量、稳供应等正当用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