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圈子-产品经理的日常 2024年11月21日
一点互联网考古:新鲜事页timeline是怎么诞生的,似乎很少被讨论。讲讲自己童年印象,可能有偏差。 以QQ空间为例,05年诞生时并没有新鲜事,只有每个人自己的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回顾了互联网上“新鲜事”时间线的演变过程,从QQ空间最初没有新鲜事,需要主动访问用户主页查看更新,到Facebook的New Feeds借鉴校友录模式,展示用户对公共空间的编辑记录,再到QQ空间和微信的签名/状态功能,以及Twitter最终形成的个人作品列表概念。文章探讨了“新鲜事”时间线是如何从最初的被动访问转变为主动推送,以及“入口”和“推荐”等概念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演变的。

🤔 **QQ空间早期没有“新鲜事”功能**: 2005年诞生的QQ空间,用户需要主动访问他人主页才能查看更新,没有统一的“新鲜事”时间线来展示好友动态。

📘 **Facebook的New Feeds借鉴校友录**: Facebook的New Feeds灵感可能源于早期的校友录,最初展示的是每个成员对公共空间的编辑记录,例如更换背景音乐、使用皮肤等,而非单纯的个人状态更新。

📝 **QQ签名和微信状态的演变**: QQ签名和微信状态最初的设计思路是覆盖式更新,即每次更新都会替换掉之前的记录。

🐦 **Twitter开启个人作品列表时代**: Twitter将用户状态彻底转变为个人作品列表的概念,形成了一种持续更新的动态信息流。

⏳ **“入口”与“推荐”的转变**: 从用户主动访问“入口”查看更新,到“新鲜事”时间线和“推荐”机制的出现,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点互联网考古:新鲜事页timeline是怎么诞生的,似乎很少被讨论。讲讲自己童年印象,可能有偏差。以QQ空间为例,05年诞生时并没有新鲜事,只有每个人自己的主页,你必须主动进别人主页踩踩,才知道他最近更新了什么。facebook最初的New feeds灵感可能来自上古校友录,展示每个成员对公共空间的共创编辑记录,充斥着“张三更换了背景音乐”、“李四使用了空间皮肤”、“王五上传了99张照片”……而“赵六修改了QQ签名”只是其中之一,但后来却变成了绝杀技:动态,开启了web2.0时间吞噬黑洞。早期fb的status还只是倾向于描述“你正在做什么”,所以用户写的通常是“在考研”、“在上晚自习”,就很像前阵子微信搞的status。签名和status最早的思路,是写一个新的就替换覆盖掉旧的。发展到推特,才彻底变成个人作品列表的概念。个人主页踩踩跳转时代长大的人,思想钢印就会格外在意“入口”,feeds消解了它,并开启了“推荐”这个新钢印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新鲜事 时间线 互联网 社交网络 信息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