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这种3-10平米的快取店,15-20元一杯,价格上有星巴克下有瑞幸,贪点便宜又不丢人,曾是我们上海白领牛马的最爱。
Manner杯子要比其他家小,咖啡粉没少放,呈现一种醇厚感,价格取中,口味还行,常做联名,扩张可不就迅速咯?
以前看过一些报道,Manner单店月净利润在5-15万元,这是付完房租、水电、物料、工资之后的,极致控成本就成了资本宠儿。现在全国扩张到1200家门店,上海市区最屁的店我想也有3万元净利,依然舍不得多招一名店员…
Manner净利润率要比星巴克、瑞幸都高,可能超过15%,Manner估值已百亿人民币(28亿美元),但还没上市,现在也没了新股民做韭菜,不是一个上市好时机,可能就是有追逐净利润的执念,造成了单店员现象/门店忙时单量过载。
如今各种公司裁员,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
咖啡师牛马服务白领牛马,谁又比谁尊贵呢…
Manner咖啡师上班8小时造300-500杯咖啡,平均0.96-1.6分钟一杯,还分闲忙时,忙时得多累啊,5-8千一个月,全程站姿服务,跟驴没区别。
我觉得但凡发点怒的“上帝”都快成魔鬼了。
现在是一个全民反压榨的年代,也是一个工位难求的年代,manner其实不会缺员工的,所以它奉行了投诉三次下岗的机制,员工的繁忙与憋屈不会停歇,超载工作时,面对投诉+不尊重可能会激发暴怒情绪。
如果manner没有下调净利润率的打算,增加员工,增加些许工作弹性,它的负面依旧会被关注。
曾经的盛誉,在资本永不眠的裹挟下会快速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