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药明生物为例,探讨了上市公司估值计算中PE的争议点,即每股收益应该使用归母净利润还是经调净利润。文章解释了经调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的关系,指出经调净利润扣除了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股权、投资收益/亏损、汇兑收益/亏损、上市费用等项目。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重复计算“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股权”的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在药明生物的估值计算中,使用经调净利润更合理。文章还提供了药明生物的估值计算示例,并提示了其股本的动态变化。
🤔**经调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的关系:**经调整纯利=归母净利润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股权、投资收益/亏损、汇兑收益/亏损、上市费用等,这几个项目体现了公司盈利能力以外的一些因素,例如员工激励等。
💰**药明生物估值争议点:**药明生物估值计算最大的争议点在于每股收益应该使用归母净利润还是经调整净利润。文章通过举例说明,如果使用归母净利润,会重复计算“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股权”,导致估值出现偏差。
📈**药明生物估值计算示例:**文章给出了药明生物的估值计算示例,预计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55亿港币,年底股本保守估计为42亿,得出每股收益为1.31元,并计算了估值倍数。
🔄**股本动态变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药明生物每个月都会增发几十万上百万的股本,这会影响到每股收益和估值计算结果。
💡**结论:**在药明生物的估值计算中,使用经调净利润更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它剔除了部分非核心盈利因素,更能反映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
来源:雪球App,作者: 药明生物3000亿市值,(https://xueqiu.com/5885977847/313067559)
看到很多朋友对药明系的财务数据计算方式不太了解,准备开一个系列做简单的普及。这个系列和股价预测无关。
主要分三块:PE,PB,合联并表问题。
今天先讲PE,以药明生物举例,康德和合联可以参考。
药明生物估值计算最大的争议点就是每股收益应该用归母净利润还是经调净利润。
我们先看两者的关系:
经调整纯利=归母净利润扣除 1)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股权,2)投资收益/亏损,3)汇兑收益/亏损,4)上市费用。
我们假设一家上市公司去年赚了100万现金,股本是1万,股价50元,也就是每股能分100元现金。但是公司CEO老陈要公司增发1000股作为他的报酬(成本是5万元),这样每股能分100万/1.1万=90.9元。
注意,这时候的100万是经调整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变成了100万–5万=95万,如果用95万除以1.1万,相当于重复计算了“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股权”。
蛋糕并没有变小,只是分蛋糕的人增加了。
回到药明生物的估值计算:
1)今年的经调整净利润预计是55亿港币。
2)股本目前是41.55亿,我们保守一点,到年底按42亿算。*其实药明生物每个月都会增发几十万上百万的股本*
3)到年底每股收益是55亿/42亿=1.31元。
4)估值=15.02/1.31=11.47倍
$药明生物(02269)$ $药明康德(SH603259)$ $药明合联(0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