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王朝雄,(https://xueqiu.com/6052430783/313054690)
香港市场仍然一个价值洼地,有一批股票的中长期吸引力非常巨大,特别是香港的18A公司。资本市场的行情都是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这样才牢靠,这样才走得远。我们从高端白酒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来看,1%-10%以及10%-30%是快速发展阶段,也就是最佳投资阶段。下面,我们以中国的创新药未来发展进行分析研判:
1 技术变革:科学技术就是最好对的生产力,世界创新药也是一样,经历1.0时代已经到了3.0时代,现在处于2.5时代和3.0时代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最佳投资时期,康方生物的夏瑜、亚盛医药的杨大俊以及礼新医药的秦莹是时代的英雄。
1897年德国化学家发明阿司匹林的合成物,并于1899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开启了创新药1.0时代,中国创造的第一个化学创新药就是屠呦呦的青蒿素是在1972年;100年之后的1997年,第一款CD20单抗利妥昔获得美国FDA正式批准上市,利妥昔的商业化标志创新药进入了2.0时代,美国遥遥领先;2015年开始,创新药进入了入胞时代,就是创新药3.0时代,新兴技术时代的代表是RNA、细胞疗法、基因编辑等新技术,这些技术目前还在初期阶段,类似5岁的儿童。那么传统化学类创新药类似40-50岁的中年人(因为西方国家申请了大量的专利,中国没有任何优势),生物药则是30岁的巅峰青年,迸发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绝对优势可言)。
目前创新药2.0时代远远没有结束,就是因为2.0到3.0之间,还有一个2.5时代,就是生物制药的工程化改造,把生物制药的2.0时代延续10年:ADC和双抗为主的工程化抗体正在渐入佳境,包括马上进入临床的双抗ADC,根据测算双抗ADC产业2024-2033年,产业规模从80亿美金到2000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为39%。当今的中国,经过46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技术上具备创新,特别是工程师红利,那么中国是具有先天优势的2.5时代,造就了国产创新药的强劲动力和突出价值(国内强劲增长,国外稳步推进),有着一波强烈的价值再发。就在2024年11月14日,世界医药巨头默沙东宣布237亿人民币购买中国礼新医药的双抗LM-299的全球权益。
2 政策态度:把技术演变为需求,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才有比较好比较快的应用场景,我们必须相信政策的长期效果。2024年创新药政策环境,就是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7月份公布的全产业链支持创新药,就是2015年2月份的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一样。
记得2015年春节一来上班,国家就公布全方位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并且具体到了2025年需要销售多少台新能源汽车,要求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能低于多少。同样的事情发生在2024年7月份,国家颁布全产业链支持创新药发展,接着上海、广东、北京、四川、湖南等省马上颁布了创新药扶持的相关政策文件。文件非常详细,具体到了研发、审批、上市、进院、医保、结算等各个环节的打通,让创新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环境。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已经10年了,我们进行一下回顾,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仅有1.3%,全年销量33.1万辆,保有量42万辆;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连年飙升,2021年突破14%,2022年达到27%,2023年已超过33%。
有着非常好的发展环境,接着就是谁来购买谁来支付非常关键了,否则就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到2022年止,中国创新药占医保的比率大概是2%(报销的创新药大概是480亿,医保大概为2.4万亿),类似于201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为1.30%,未来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一般到了60%或者80%。中国从2010年全面医保以来,进步是非常大的,在发展中一直处理相关问题(2007年执行死刑的第一任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说明当时温家宝总理的决心),2015年毕井泉上任并加大改革,2018年成立医保局,到了2021年对支付环节进行重大改革试点,这个试点最底层的逻辑就是,真正能够满足老百姓满足患者的需求的创新药,医保是愿意出钱的,能够卖个好价钱,并且能够放量,例如艾力斯的艾弗沙2022年11月份进医保,2024年销售估计在30-35亿左右。我们医保改革经历的事情,非常类似于美国,美国1965年全面医保,1983年里根总统全面改革,现在中国创新药环境是美国1992-1993年左右,未来还有着非常美好的10年。
3 产业周期:因为产业前景非常好,并有政策扶持,那么资金蜂拥而入,自然而然形成了产业的自我周期。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外部环境在2022-2023进入冰点,很多创新药企依靠出卖自己的重要管线给跨国大型药企来维持生存,也有部分企业被迫破产清算,日子非常凄凉。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从“缺医少药”到以仿制药起家,之后成为了仿制药大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医药产业以附加值低的仿制药为主,难以在全球医药链条上占据优势地位。2000年初,中国创新药产业开始萌芽发展,历经二十余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从海外人才逐渐回流,再到药政改革、医保目录腾笼换鸟,资本市场敞开大门,在多方面助力下,整个创新药产业链有崛起的势头。
二十一世纪初,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肿瘤新药研发如日方升,但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在中国药政改革启动之前,进口新药获批的时间一般都要比发达国家晚5到7年左右。国内患者屡屡陷入苦苦等药困境。即使获批,这些抗癌药的价格居高不下,甚至比欧美市场还要贵,大多数患者还是买不起、用不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医药产业迎来留学生归国潮,他们不少是生物医药领域拔尖科学家,怀揣着“改变中国创新药产业现状和做百姓用得起的中国原创药”梦想,这就是中国创新药的萌芽时期。
2002年7月,在美国做病理科执业医师的丁列明,与在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的王印祥和医用化学博士张晓东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一个抗癌新药项目的推进问题,是在美国研发还是回中国创业?一个月后,丁列明告别家人,启程归国!2003年1月,丁列明和王印祥在杭州市余杭区创办了贝达药业,推进抗癌药物研发。
2003年,任职美国密歇根大学副教授杨大俊,与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王少萌创办了亚生生物。2005年,从美国高校辞职、带着光彩熠熠履历的杨大俊,回国建立亚生中国研发中心,这也是亚盛医药的前身。2009年,亚盛医药正式成立。
2010年2月,已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在北京的一次聚餐上,认识了美国人欧雷强相识,两人一拍即合,决心要在中国成立一家创新药企,开发可及且可负担的创新药物。次年,百济神州在北京成立。
夏瑜在2007年回国的第一站,是加入CRO公司中美冠科,担任高级副总裁并兼任太仓冠科生物分析检测有限公司董事及总经理。加入中美冠科后,她全面参与了公司决策及运营、团队及技术平台建设及商务拓展。这一段经历是夏瑜后来创立并管理康方生物前的“大练兵”,在中美冠科任职期间,她与王忠民、张鹏、李百勇三位博士结缘,后来他们在2012年成为了康方生物的共同创始人。
时间来到2015年,2015年被公认为中国医药创新元年,以国务院颁布纲领性文件《关于改革药品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为始,开启了属于中国创新药的最好时代,十年很长,长到中国创新药可以从“推倒重来”到全球第二。十年也很短,短到巨大的成就也没能完全抹去人们脑海中的固有印象,中国创新药很差,前天晚上同两位厅长吃饭,谈到中国创新药就摇头。事实和认识的巨大差距,就是中国创新药的未来,也给中国创新药投资带来历史性机遇,是值得期待的。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中国在研新药管线数量高达5380,在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以至于与第一的美国(5397)相比,差距已经微乎其微,而排在第三位的韩国,在研管线数量就大幅降到了738。
但是发展的过程是非常长的,也是非常曲折的,上次的狂热是在2020年,从2003年开始到2020年,一路狂飙,新冠肺炎把创新药推动疯狂的地步(2018年香港开辟18A制度,到了2020年中国很多创新药公司到香港市场,一家只要有故事就是200-500亿市值,故事比较好市值到了2000亿左右),当年(2020年)的融资高达2300亿,狂飙之后一路下降,特别是美国从2022年3月份开始快速加息,到了2023年只有600亿,这样中国的创新药品种,为了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重要管线被国外大药企收购,自己无法进行国际化,例如康方生物的AK112被美国SMMT公司收购,SMMT收购AK112之后股票暴涨50倍,AK112成为SMMT唯一的重要管线,公司总市值是康方生物的2倍以上。类似的案例还非常多,包括科伦博泰、亚盛医药、百利天恒等等企业。当然,当年在香港上市的18A企业,也是暴跌,基本上就是暴跌80%以上,很多就是95%以上的,有一些企业,我跟踪的一家企业账面现金超过50亿,但是市值只有18亿。所以,2022-2023年,随着美国暴力加息,把中国创新药企打入18层地狱。
4 市场规律:香港上市的创新药企业,经历2020年的疯狂泡沫的颠覆之后,随着美国2022年3月份加息,2022-2023年把中国创新药企打入18层地狱!本来就严重低估的香港18A创新药企业,随着美国2024年9月份进入快速降息周期,点燃香港市场的冲锋号创新药!
2018年4月30号,香港正式设立18A制度,中国一批创新药企业到香港上市,到2024年11月16日止,合计有66家公司。从2018年到2020年年底或者说2021年年初,香港创新药公司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只有一个故事就可以估值200-500亿,如果故事讲得非常好,那么市值可以到2000亿(根本创新产品没有进入三期临床),这是明显的泡沫!我们看看现在的人工智能产业,也是如此,寒武纪到2024年9月30号止,销售收入只有不到2亿,市值为2000亿,这样未来需要多少年才能够实现60-80亿净利润。
创新药从2020年年底开始进入调整,到2022年年中下降结束,并在2022年6-2024年9月份形成重要的底部区域。从美国2024年9月19号开始降息,正式进入上涨周期,部分时代徽章的公司已经走出寒冬,创出历史新高,例如康方生物,例如科伦博泰等等!还有很多公司在创新高的路上,例如云顶新耀、亚盛医药等等。中国创新药,特别是香港上市的18A公司,不管是技术趋势,还是政策变化,还有产业周期和市场规律四大因素共振来演绎春天的故事,她的拥抱她的疯狂还远远没有到来,未来10年是中国创新药的春天,类似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从2015到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