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11月12日,报道,电商巨头亚马逊正在为快递员开发一款智能眼镜。这款智能眼镜将通过一个小型嵌入式屏幕为快递员提供导航,以提升配送效率。
按照设计,这款眼镜能够提供沿途和每个站点的精确导航,甚至有下电梯后应该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小区里有哪些障碍物需要绕行等具体指引。知情人士透露,眼镜的内部代号是Amelia,是基于亚马逊的Echo Frames智能眼镜设计的。Echo Frames是一款音频眼镜,允许用户通过Alexa语音助手与其交互,但不具备视觉能力。
这个项目是亚马逊降本增效的最新尝试。从不久前发布的财报来看,亚马逊今年第三季度的运输成本上涨8%,达到235亿美元。多年来,公司致力于开发自建物流网络,包括航空公司、长途卡车车队和庞大的郊区仓库等,以减少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依赖和降低成本。2023年,亚马逊成为美国最大的快递公司。
目前,亚马逊专注于提升“最后一英里”的配送效率。“最后一英里”指的是将货物从配送中心运送到购物者家门口的终端配送。据估计,一件产品送到顾客家门口,一半的成本来自这个环节。“最后一英里”目的地分散、路线复杂、人力成本较高,也极易受到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因素的限制,被认为是物流链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为此,亚马逊近两年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建立了多个“最后一英里”配送中心,还推出了优化运输路线的新算法。
随着消费者对快递配送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商公司在“最后一英里”上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在美国“黑色星期五”大促到来之际,亚马逊的竞争对手之一沃尔玛宣布拓展InHome送货到家服务的范围,并推出了限时会员折扣活动。上周,沃尔玛还表示将为自雇的送货司机支付奖金,以鼓励他们在假期送货。
人工智能技术也在“最后一英里”配送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智能眼镜的导航可以为每个包裹的配送节省几秒钟,也让快递员不再需要手持GPS设备,每趟配送能够携带更多包裹。上个月,亚马逊还宣布将于2025年年初为1000辆电动送货车配备“视觉辅助包裹检索”功能,车内的聚光灯会在到达目的地时在即将配送的包裹上投射绿色圆圈,节省快递员整理包裹、阅读标签的时间。对于每天要配送数百万个包裹的亚马逊来说,这些措施或将带来可观的效率提升。
然而,要想把智能眼镜导航的设想落地,亚马逊还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如何说服快递员佩戴智能眼镜是个难题——智能眼镜可能会让人不适或分神,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戴眼镜的快递员。技术上,这种眼镜对电池的要求很高,不仅续航必须超过8小时,而且重量要足够轻,才能供快递员全天佩戴。除此之外,收集各街区房屋、人行道、车道等完整数据可能需要数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