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浩然斯坦,(https://xueqiu.com/7368170779/311778513)
有些白酒企业今年业绩衰退较大,有些白酒企业的经营比较稳,这时候哪类企业更值得投资,分歧其实是很大的。
如茅五今年业绩依然是向上的,大概率能够实现年初经营目标,经营非常稳健,一眼就能看出是好企业。投资这类企业固然是不错的,但是,这类企业的估值虽然依然便宜,对比其他酒企却不是最便宜的。
今年遭受挫折较多的白酒企业,经营上已经形成了低基数效应,如洋河利润从去年的100亿下滑至今年的80亿,因为基数低,明年或后年,可能会有一个巨大的反弹。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因为现在衰退严重,所以未来复苏猛烈”。
估值上来说,遭受挫折的企业的市盈率更低一些。从目前PE-TTM来看,茅台是24.8倍,五粮液是19.2倍,洋河是16.7倍,越好的企业越贵,越差的企业越是便宜。
市值=利润×市盈率。
导致未来可能出现一种情况,目前经营比较稳健的企业,因为利润基数较高,未来利润增速可能落后于目前遭受挫折的企业;虽然目前估值都是低估,但因为目前遭受挫折的企业的估值更低,一旦其经营回暖,未来其估值向上抬升的空间会更大。
假设明年茅台利润增长10%,市盈率抬升至30倍,则其对应股价增长为1.1×(30/24.8)=33%
洋河今年预期利润的83亿,假设其明年利润水平回到23年的100亿,市盈率抬升至25倍,则则其对应股价增长为(100/83)×(25/16.7)=80%
明明茅台的经营更加稳健,未来一路向上的确定性更强,明明洋河经营拉胯,今年经营上摆烂造出一个低基数,但因为它估值更便宜,只要25年回到23年利润水平,市场先生就很可能给出80%的投资回报。
坏人立地成佛,好人却八十一难,这也是投资有趣的地方。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遭受挫折的企业的业绩未来还会回来吗?你想赚什么钱?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遭受挫折的企业的业绩未来还会回来吗?
行业的发展必然是由初始阶段的自由竞争到中度垄断竞争,最终走向寡头垄断。在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内部始终发生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去弱留强。不断去弱留强淘汰掉大部分的企业,从而形成数个强者垄断行业的局面。
那些坚信现在经营中落败的企业未来会复苏的投资者,他从思维上否定了行业内部发生质变的可能性,认为行业的发展变化只有量变没有质变,不会引发行业竞争结构、行业地位的本质变化。
在他们看来,不同白酒企业的区别不过是谁早一点衰退,谁晚一点复苏而已。各白酒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相对市场份额不会发生根本上的变化,不会出现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彼此差距持续拉大,行业格局不会出现重构的局面。
在他们看来没有不断加深的强弱企业大分化,没有去弱留强的优胜劣汰,没有格局性的质变。
但是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行业发展必然是不断优胜劣汰的,很多企业的经营不善一旦开始,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一家白酒企业业绩下滑,但基础经营没有问题的话,通过调整持续复苏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合理的;如果业绩下滑是深层次问题导致的,那么就没有理由期待复苏会来,没有理由期待这次落败只是腾飞之前的最后一次蛰伏。
企业能不能持续复苏不在于业绩下滑的严重程度,而在于企业的品牌优势、管理层能力、经营模式是否良好。
为什么有些企业即便采用了相对正确的策略,经营状况也没有明显改善?依然是落后于对手?
这是不是能够说明其应对策略上的错误并不是导致其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反映了这些白酒企业在深层次的经营模式上有问题?
深层次的改革才是其复苏的先决条件,没确认之前,我建议慎言它不是被“优胜劣汰”的对象,慎言它会复苏,更慎言它未来会一飞冲天。
再说第二个问题,你想赚什么钱?
暴涨之后紧跟着暴跌,暴跌之后很可能有暴涨,许多人抱着赚快钱的心态入市,他从这个角度思考,买入业绩最差、估值最低的企业,意图谋求强力反弹,放在一两年的视角来看,收益还真不一定差。
在投资这座山上,其实有不止一条路可以走。
达摩达兰指出,投资者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投资理念,这个投资理念不仅符合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且与投资者的个性特征相匹配。
成功投资的关键因素不仅在于你能找到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方法,而且在于你需要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适合你的,同时还不错的投资方法,并能长期坚持、践行。
烂企业在业绩和估值的双杀之后,未来可能会有戴维斯双击,虽然不追随这种投资方式让我失去了无数潜在的挣快钱的机会,但我本来就没打算在股市上挣所有的钱。
我想赚的是陪伴优质企业成长的钱,这个方法适合自己个性,这比追求赚的最多的方法,强多了,靠谱多了。
对我来说,不做什么远比做什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