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必有一得,(https://xueqiu.com/8210242454/311640394)
最近很多保险股大V都忽略了一件事:
2024年4月,友邦保险宣布追加20亿美元回购额。将原本100亿美元回购增加至120亿美元,折合港币约1千亿要知道腾讯回购才1千亿,而腾讯和友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友邦一年的净利润才37.6亿美元。
相当于3年多的盈利全部拿来回购。
考虑到保险业「费用前置、利润后置」的商业模式:这120亿美金几乎就是在赌友邦的家底这120亿美金可是要全部注销的。
2022年回购3.66亿股,均价76.2港币,花费35.62亿美金
2023年回购3.74亿股,均价76.04港币,花费36.37亿美金
2024年10月底,回购4.50亿股,均价56.39港币,花费32.55亿美金。
友邦120亿的回购包,已用104.54亿,还剩15亿美金,按照每个月大约回购3亿的速度,预计明年3月份用完。如果算总账,回购成本约每股68.66港币,而今天股价才60.95,比回购价还低。
再来看友邦回购的估值:
第一轮百亿回购时,友邦估值1.86-1.25pev,管理层觉得低估才动手。第二轮追加20亿时,友邦估值是0.98-1.25pev,管理层肯定没想到股价能跌这么多,所以才愿意在100亿的基础上再追加20亿预算。
这就像我们买东西总会趁便宜再多买一点,简称:囤货
因此很明显,友邦董事会认为1.25pev肯定属于变态低估。友邦用赌身家的态度在向外界宣传自己被严重低估,那中国平安现在怎么样呢?
粗略给平安算笔账,中国平安市值1.05万亿,减去所持平安银行市值约1300亿、财险估值700亿,其他业务不计,寿险估值为8500亿。于是平安寿险现在的估值大概为0.93pev。问题就变成:
已知1.25pev的友邦严重低估,求0.93pev的平安是否低估?
当然,投资者不能光看价格,还要看价值。根据2024半年报数据,友邦新业务价值增长22%,新业务价值率53%;平安新业务价值增长11%,新业务价值率30%。明显友邦更胜一筹,但平安也不差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平安管理层的看法如何?其实平安也有过百亿回购,不过是百亿RMB,对比友邦的百亿美刀差太远不过好在两次回购也都注销,而非用于股权激励。
2019年6月-2020年3月,回购0.7亿股,花费59.9亿,均价85.62元。
2021年8月-2022年5月,回购1.03亿股,花费50亿,均价48.74元。
从估值上看,平安的两轮回购,一次PEV在1.41-1.06之间、一次在0.58-0.75之间。但这是整个集团的PEV估值,若拆开并单独计算,平安人寿的回购估值在1.22-0.62pev。其中第二次回购的起始点是0.81倍pev。
换句话说,平安管理层认为1.22pev属于低估,0.81pev是变态低估。
现在平安人寿的价值是0.93pev,并没有高多少。如果说还嫌A股不足够低估,那看看H股,平安人寿的估值仅为0.73pev。
再说个破天荒的消息原本平安的长期服务计划(即员工持股计划)一直买的是A股,已经5年,结果最近却买的是H股。管理层再次用脚投票。感兴趣的话,老必下次聊聊。
看到这里,中国平安现在的股价是否低估,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