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李林兵,(https://xueqiu.com/3149654718/311485578)
$格力电器(SZ000651)$格力电器估值为何那么低?7~8倍PE?
格力空调主业,传统产业,夕阳产业……
格力制造业,重资产,房地产下游……
格力空调产业,行业增长低,竞争大……
格力多元化发展,前途不明,周期长……
格力虽然目前300亿利润,业绩略微增长,但长远看,没有找不到潜在增长曲线,故而市场只给7~8倍估值。……
解读格力电器为何多年只有7~8倍估值的观点,真是篇幅累累。
只要格力电器一直徘徊在15倍估值以下,那些观点的输出作者,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你还真没法反驳。
我方观点
估值多少倍,真的那么重要吗?
估值高就说明企业有前景,值得投资吗?
估值低就说明企业没前景,不值投资吗?
估值低就是差企业?估值高就是烂企业?
反方观点,
格力电器如真像你说的那么好,难道市场会不知道,真的那么好,市场会那么多年一直给格力7~8倍估值?那么多年难道市场瞎了?
我方观点,
市场一直给格力电器7~8倍估值,就说明格力电器没有发展前景?就说明格力电器不值得投资?如果投资股票可以按此逻辑,那真是看估值投资了。
在A股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大股票估值低,小股票估值高。即便无敌茅台,号称大A股王,目前也只25倍估值。
而小股票,甚至没有利润,烧钱的小企业股票,科技类股票,30倍估值都是起步估值,50倍估值普遍现状,百倍估值也不奇怪。那茅台跟这类股票相比,岂不是有损..大A股王的封号?
银行股很多年都只有5~6倍估值,也有同样的观点解读银行为何低估...
银行深不见底,各种烂账,呆账,坏账,
让利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冲击……
投资者特别擅长从现实表象解读,各种为什么……为何低估,为何高估,前提市场都是正确的。
还有同样的现象就是,投资者也特别喜欢解读股价为何跌了,股价为何涨了。
格力这轮跌了,各种观点篇幅累累,
业绩不及预期,三家巨头,业绩增速环比下滑,行业下行了,业绩预期差了。
格力年初涨了,解读格力为何股价上涨,同样篇幅累累,价值回归,赚钱稳定。
你会发现,
无论股价涨,股价跌,市场涨,市场跌,估值高,估值低,业绩增,业绩降,都能找到对应的观点解读。
而在现实中,随便一个问题,都很容易被问住,不知怎么回答,不知道正确答案。
股市里,无论发生什么,都有篇幅累累的解读,没有回答不了的问题。
我们却几乎不思考,我们为何那么热衷于解读股市各种现状表象,
我们却很少反问,这些解读的正确性。
我们却在依据这些解读做投资决策。
如果真投资者把当下的观点写下来记录,再对比三个月后的观点,恐怕就自相矛盾了。从ICU到KTV只需要三根大阳线,根本无需三个月。
作为一个单吊格力电器6年的投资者。
常常被股票朋友问到:“格力电器为何一直那么低估值啊”?
我以前也因为这个问题,而感到内心愤愤不平,觉得股票市场眼瞎,甚至投资的理由当中,有一部分因素是格力被市场低估,将来某天一定会价值回归,我可以赚到估值暴击的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6~7年时间了,我慢慢的降低了关注股票度,曾经对格力电器有过的预期,均未如愿,便开始接受现实,进而反思当初对投资格力预期的合理性。
估值预期,业绩预期,第二曲线预期,均未如愿。
但我认为选择投资格力电器,是我正确的决定,因为在这6~7年时间里,格力电器没有暴雷,虽然成长速度不如曾经,却依旧非常稳健,且略有增长。
如果当初买的是质地差的企业,6~7年时间里,足够见鬼了。因为在投资格力电器之前,我还买过一家碧水源股票,当时股价22元,8年时间了,目前股价4~5元。
幸好自己卖出了碧水源股票(我特意还写了一篇投资碧水源的股票文章)这8年时间里,像碧水源这样的企业,恐怕能找到不少吧?
时至今日,我基于三点原因,认为自己投资格力电器的正确性。
1,格力电器空调主业,依旧是广大群众喜欢的第一品牌,格力空调好品质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未变。
2,格力的经营管理依旧稳健,每年赚钱都是非常稳当,每年给予投资者的分红回报并不少,算得上回报率丰厚的企业。
3,格力电器的管理层依旧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诚心经营,坚持创新突破,为企业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前景。
基于以上三点,投资者心中,平心而论,没有言过其实吧?属于实事求是吧?
既然如此,投资格力电器,如果感到不适,惶恐,犹豫,不忿,失望,其实是自身的原因,期望值过高了吧。
我曾说:“过几年格力电器如果价值回归到15倍估值,我真的会感谢自己在格力低迷的三年时间里,一直攒股”。
现在觉得即便格力电器一直7~8倍估值,我也觉得没啥不好,估值暴击的钱,是锦上添花,“横财”对应的是“横祸”。
有时想想,深深的想想,格力如果真的一直7~8倍估值,可能在格力电器的投资上,我会赚的更多。
现在工资比前几年多了三四千块,每月能够拿1万投资股票。每年分红再投格力股票,我的持股数量会增长更快。
40元的格力,一年工资买3000股,分红再买1000股。一年就能够攒4000股。两年半就能攒1万股。
可知道从2018年开始,至今7年了,我很省吃俭用的,有钱就攒格力股票,至今才攒到1.5万股。
如果格力涨到60~70元,手里100万股票。
卖了?我能花多久?怎么花?
投别的股票?投哪家?怎么避坑?
如果60~70卖了?接下来的问题是需要很用心去思考,才能做的好。一旦做错了,这么多年就努力攒股就白费功夫了。
所以深深思考后,真的理性的心理,我宁可格力就一直维持着40元以下的股价,我就安心工资攒股,分红再投。用不了几年时间,格力给我的分红就会追上我的工资收入。
也许那个时候我可以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因为这么多年打工,除了上一家公司,我的工作很清闲,我做了三年。我打工20年了,大部分年月里,我的工作都是忙的晕头转向的。
2003~2013年,平均工作时长12个小时,几乎没有周末。有时候都是15~16个小时。
2014~2020年,平均工作时长10个小时,周末偶尔休息。
2024年,文员说我,工作中没有一句废话,从来不闲聊。我根本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闲聊,脑子里算是事情。不过我并不觉得累,把事情处理好,感觉也挺爽的,这种就是充实感吧。
所以想着,真有哪天,分红收入赶上了工资收入。兴许我可以停下工作一年半载,36岁了,我都没有旅游过一次,离老家最近的旅游景点几十公里而已,我都没去过。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工作,我的时间感,越来越快,真的怕哪天一觉醒来,自己就60岁了。因为从26岁~36岁,这十年时间真的好快。
16岁~26岁的时间段里好长,有好多回忆。有时候走在路上,明明是散步走走,却发现自己越走越快,于是又让自己停下来,是自己心快了,总觉得有事要处理。
即便躺着刷手机,内心也慢不下来。
想着,哪天分红可观了,自己想做一两年农民,我喜欢种田,种地,小时候觉得苦累,现在觉得如果做一两年那是久违体验,喜欢睁开眼睛天宽地阔,喜欢田间地头的生机盎然,喜欢绿色健康的食物,喜欢劳累消耗之后美味饭菜。
这种自由,想种啥就种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啥时候干就啥时候干,可慢可快,不畏结果,纯体验。
而当下工作,这个节点,那个节点,要尽可能的赶在节点之前。唯一感到满足的是,按时完成任务了。
我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像董总那样的投入去工作,董总是为了自己的梦想。
那我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