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11月02日
改变香港恒生指数刚刚突破了今年三月初的高位,创下了今年的新高。但是自己的股票组合市值却比三月初的高位下跌了超过10%,落后恒生指数1%,我的心里很不是味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作者讲述了自己在投资中的经历与反思,包括股票组合表现不佳,对企业成长钱的错误追求,强调应寻找低估股票并换入,还探讨了一些投资理念和对不同行业股票的看法,以及对企业价值的理解等内容。

🎯作者股票组合市值落后恒生指数,反思后认为不应追求企业成长的钱,而应按投资理念换入低估股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并减少损失。

💡作者认为投资赚钱需用适当方法,如分散、低估、逆向、平均赢,还指出一些行业股票不能碰,如同质化加工企业,因其处于不公平竞争环境。

🤔作者对企业价值进行思考,认为股市长期向上的支撑是企业资产价值,今年走向理性企业投资之路,还对不同市场的估值等发表看法。

来源:雪球App,作者: 五招分众,(https://xueqiu.com/5661464220/310801496)

改变
香港恒生指数刚刚突破了今年三月初的高位,创下了今年的新高。但是自己的股票组合市值却比三月初的高位下跌了超过10%,落后恒生指数1%,我的心里很不是味儿。即使在去年九月底港股一度浮亏30%时,也未曾有过这种不爽的感觉。过去因为工作忙碌,选股没有现在般严谨,但是多年来全年投资表现都没有试过落后给指数。后来生意闲下来了,每天花十个小时以上阅读股票相关资料和文章,对手中持股也从来没有象现在般了解过,但是相对收益反而远不如以前了。最近一直都在想着这个问题,昨天看完博友一只花蛤的博文价值、成长与不可知之后,突然间找到了答案。我,不幸地爱上了自己手中的股票,竟然想去赚企业成长的钱了。
对于评估公司的发展前景,一直都不是我最擅长的活。记得07年底的时候,自己的公司业务还是红红火火的,对于公司前景我也高度看好,结果是两年后迎来了八位数的亏损。经历了三年的连续亏损后,自己对公司前景已经完全死心,开始把工厂的大部分加工工序“送”给了员工自行经营,又把三成的股份以红股的方式给了员工。今年初还是继续亏损,自己甚至连关闭公司的最后准备都想好了。今年八九月份时突然被告知公司盈利了,虽然只是区区的一百多万元,但是已经徹底暴露了自己对企业前景的判断能力。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竟然想去赚企业成长的钱,不死才怪!
按照我的投资理念中的模式,股票组合长期满仓着的我,应该不断寻找并换入相对更低估的股票。“寻找”这一个过程我是做了,但是并没有换入。我口里没有说出,但是心里却不自觉地给予了持有中的股票一定的相对溢价,这个相对溢价变相令自己失去了一些机会成本。
买股票应该等到股价打四折、五折的时候才买入,简单易懂。那么打六折七折的时候该不该卖出呢?如果市面上还有我能够确实的四、五折股票,我就该卖出进行换马!这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一旦股市突然逆转,也只有这个才能够将损失减至最小。
对我来说,股票市场最赚钱的部分肯定是去赚估值与估值之间差距的钱,AH同股之间互换算是一种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这个过程有点看美国小伙子用万字夹逐渐换取小屋的故事,是一个不断将内在价值最大化的一个过程。在于股票市场中,我希望能够用一个萍果从别人手中换取三个梨,然后再用三个梨换成两个萍果。两者的原理应该是一样的。
前辈教下来的一套靠判断股票估值差距之间投资方式,是长期行之有效的。这套方式能够在熊市中带来更多的防御性,在牛市中也有攻击性。但是我却不自觉地想去改变,改变的结果是这两年连资金机会成本都没能赚回来。这种改变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很显然是错误的。深入研究并没有什么错,但我并不应该因此给予持股相对溢价。找到更低估的目标,该放弃时就应该放弃,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也许这才是最适合我的投资方式。
又想赚市场的钱,又想赚企业成长的钱,结果投资方式变得不三不四、不伦不类。今天开始还原基本步,该做什么做什么……
---------------
投资慎防大忽悠
博友们大都知道我对于成长股不是一般的感兴趣,那可是相当的感兴趣--如果PB在1倍以下的话。但是没有几位博友相信我至今还不会计算未来现金流贴现法,因为我实在找不到动力去学习什么DCF?
好端端一大把现成股价接近甚至低于资产净值的股票不买,跑去DCF半天,找一些未来十年间累积盈利贴现后有可能比现在股价要高的股票。什么玩意呀?完完全全是个大忽悠!
现实生活中私人转让一家公司,PB是极少超过2的。如果卖家跟你谈什么未来现金流贴现法,不跟你谈资产值,肯定是准备把你当傻子!不是说盈利多少不重要,而且应该毛估估就能判断值不值得投资。
近年中国消费股热,不单止是中港如此,全球都在推销中国消费需求概念。市盈率动不动二三四十倍,PB更是五六七八九。我很难想象未来十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中国,一个人口结构倒金字塔的中国,如何能够大幅度提高内需比重?香港人均收入从三千元涨到六千元的那段时期,我没有看到有什么品牌销售额激增,反倒是房价涨了不少。
我看到很多博友喜欢比较国外同业估值。你看,米国XXX也三十倍PE呀!我完全不能够理解这种比较有什么意义?关你屁事呀。
本来还有很多话想说,想想还是算了,反正说了也听不进去。用适当的方法,投资赚钱是必然之事,无须天赋,无须幸运。分散、低估、逆向、平均赢,一切只在于你信不信。
---------------
有些行业股票不能碰
很多博友不明白为什么我只热衷于捡烟头股,其实寻找好股我不是不懂,而是太难了。我用了两年时间才弄明白为什么同仁堂是一只好股,不是从报表上理解过来的,而是有一天……我路过药店,看到百年宫廷古方“同仁堂”竞然以超过原材料成本的100倍的价格出售破壁灵芝胞子粉!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它的品牌可以忽悠出一个暴利来!因为我知道破壁灵芝胞子粉是什么玩意。不管什么忽悠的保健品,同仁堂都可以卖,而且卖价还能够比任何其他品牌更高!说回正题,有些行业的股票是注定没有将来的,特别是一些同质化的加工企业。读书时,教授告诉我,大企业是能够透过不断做大从而享有规模优势的,这个理论放在西方国家是没有错的。小企业无论招聘员工还是原材料采购,都会面对更高的成本。
但是在神国,这一切大不同。
大企业可以透过更好的管理、快捷和产能优势享有更高的定价权,但这一切优势都被神国的小企业成本优势给拿下了。在神国,有着大量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有着不一般的成本优势。它们不会交纳五险一金,生产时不用考虑社会成本,不用考虑税收杂费。有定单的时候急招人,没定单滚回家。这些小企业可以不择手段,而且数量非常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材料电镀含镍超标么?不打紧,无镍电镀成本高呀!产品表面喷喷透明光油就能够过测试了。排毒排污更是常见。它们也有着它们的小供应商,以更低廉的价格为它们提供配套。面对这种竞争对手,神国正规大企业处于完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这类上市公司如果不采取同样的手段,很难竞争。
在神国的港资厂,一般情况下都会比内资的工厂营运成本高出15%,有规模的工厂成本又可比小作坊高出20%,而一般上市公司成本又要加上5%!剩下的少数加工企业因为拥有技术、大量的模具优势或者巨额的投资门槛才能够幸存下来。朋友间流传着一句话:工厂做大就挨打。这是港商真实的写照。
别以为只有出口加工企业才有这个问题,无论养殖厂、仿制药厂还是家具厂……,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这种怪现象一日不除,这些行业都只会继续着劣币驱逐良币的游戏。这些股票真不能投。
-------------
企业价值
2012年,我继续闲了一整年,即使年底有点忙,也不是因为公司的业务,只是为了帮朋友。今年我虽然闲着,但感觉自己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投资上的理解,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今年犯了不少错误,主要的在于没有迴避不合理过高ROE的股票,均值回归后才醒过来。对于没品牌的工业股,我知道高ROE绝对不可持续,但我却陷入假品牌的陷阱当中。
我也因此开始反思什么是股票,又是什么构成了股价?为什么股市普遍估值标准总是市盈率,企业盈利能力又来自哪里?什么是资产,什么是商誉?哪些是国际分工行业,哪些又只是夜郎自大?今年,所谓的价值投资离我越来越远,我已经开始走向了理性的企业投资之路。
2011年大家跟我说成长,我跟大家说股票估值;2012年大家跟我说股票估值,我准备跟大家谈企业价值。
众所周知,从长期看,股市总是向上的。是因为盈利增长导致股市上涨的吗?看似给出了答案,但这个根本不是真正的答案。市场估值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给个例子,一家公司去年赚两亿元,市场给予二十亿元估值,今年只赚了一亿元,市场给予十亿元估值。看似很有道理的东西,细想之下,完全没有道理。明明今年公司资产增厚了一亿元,但是价值反而减少了十亿元?
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全球股市长期向上的原因是企业盈利增长了。如果有这么一年,上市公司全数亏损,支撑股市估值的会是什么?在我看来应该是企业资产价值。盈利增长率是一个乘数,而企业资产价值是一个加减数。当然,这里指的是有效资产。
不考虑商誉专利垄断的情况下,一般的企业盈利能力来自哪里?盈利=股东权益X股本回报率。
说来也搞笑,我今年花最多时间研究和反思的正是这一条最简单的公式。今年开始反思了ROE和ROA上面的均值回归,我慢慢开始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总的而言,在一个非常长期的环境里,社会上的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就是来自企业资产的累积增长,而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大概维持在略高于企业贷款成本这一个水平。
2012年中国的社会资源明显转向贫困人口倾斜,基建还是主调,我相信2013年还会继续。我不想讨论正字,但政经不分家。相信股票投资与正字无关的人,如果不是很傻很天真,那么肯定是无知。我相信中国未来的机会在于大众需求,而不是少数人的消费,消费升级只能慢慢来,中高端奢侈品短期内不看好,这批消费群体的钱只会越来越难赚。
今年底我开始尝试买入一些清算类的股票,主要会集中在美股。市场对于这些中概股票的厌恶情绪已经达到了极点,我打算买入一蓝子,就当成一只股票看待,然后持有一两年,不论盈亏全数卖出。
去年底,港股的弹簧已经被压缩到底了,但是企业的真实价值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变化,明显是市场先生送钱,所以去年底我可以肯定今年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已。
对于明年,我好难有去年底的那种极度乐观。港股从极度低估走向了合理偏低,离合理估值估计只有20%空间而已。我对于明年的A股比港股乐观,基于资金的限制与较佳的企业监管与審核,在短期的几年内,给予A股高于港股的估值是合理的。事实上,过去的很多年,A股的平均市盈率也一直比港股高,担心短期内A股的估值会完全与港股看齐是对中国制度的不了解。当然,我指的是A股整体十五倍,港股整体十二倍的那一种相对溢价。
今年A股熊市的时候大家听到了十万个原因为什何走熊,笑笑算了,不要过分较真,股市上涨之后就没有人会再提及的了。今年港股获利的博友们也不要沾沾自喜,不要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只是大行情向好,水涨船高罢了。因为个人原因,我不能够将A股的仓位增加太多,明年的回报率如果能够与A股大盘40%的升幅持平,我也就满意了。
这里补充一下,我看好的是A股蓝筹股和价值股的前景,并不包括浙江世宝大华股份这一类神仙股。这两只A股,我的目标价分别是四元及五元。仍然还是那句老话,我相信一个股市是能够走出两股行情的。
今年我又继续幸运了一年,有意思的是,常来这里的博友们今年也都特别幸运。格雷厄姆的大猩猩理论还记得么?如果幸运的大猩猩们大都来自同一个动物园,那么这肯定不是纯粹的幸运了。#五招收藏财主语录#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投资反思 股票估值 企业价值 行业股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