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圈子-产品经理的日常 2024年10月29日
恢复下沉思录的更新,用一种更轻量的方式保持思考和写作。 这期主要分享的是读《适时退出》的一些启发: 退出实际上是一个决策工具,是决定的一体两面: 1, 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撤退比进攻更难”这一主题,并以创业为例,阐述了在面对困境时,及时退出决策的重要性。文章借鉴了《适时退出》等书籍的观点,指出退出并非失败,而是根据新信息做出决策、应对变化的工具。文章还强调了区分关键要素的重要性,避免被无效进步迷惑,以提高决策效率,并最终实现目标。

🤔 **退出决策的重要性:**文章以创业为例,阐述了在面对困境时,及时退出决策的重要性。作者认为,退出并非失败,而是根据新信息做出决策、应对变化的工具,能让人摆脱过去决定带来的限制,专注于更重要的目标。

🚀 **区分关键要素,避免无效进步:**文章引用了 Google X 实验室负责人的观点,强调了区分关键要素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追求目标时,要找出最难的部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避免被虚假进步迷惑,从而提高决策效率。

💡 **退出并非失败,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文章总结了退出决策的积极意义,指出退出并非失败,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就像敦刻尔克大撤退那样,及时退出可以保存实力,最终取得更大的胜利。

📚 **相关书籍推荐:**文章推荐了《适时退出》、《管理》、《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等书籍,以供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

Lighthouse at Stora Bält by Anton Melbye @ 1846[1]电影《师父》中有一句台词印象很深:每日挥刀 500 下,这个数管住了我。在刘小野出生的两个月后,没有了产品沉思录履约的压力,也缺少了固定的阅读和思考的纪律,懈怠还是会不自觉地蔓延到时间的各个角落。最近和雨白[2]聊天时,她也提到策展内容本身就有其价值,而试图把一切内容都通过自己进行映射,某种时候也未必是好事,甚至是 EGO 过大的表现。所以打算以一种新的形式恢复「产品沉思录」的免费更新,暂命名为 ServicePack 系列吧(用过 win XP 的用户应该都懂),更多是为自己形成一种思考和阅读的纪律,每期内容主要有:•Thought:把自己最近思考较多的问题写出来,写清楚;•Reading:分享 3-5 篇有启发的内容,仅作简短推荐;有点遗憾的是,之前打赏理由「给见人嚎买猫粮」不能再用了。因为见人嚎看到刘小野平安出生后,放心地离开了呆了 15 年的地球,回喵星去了。这种内心崩掉一块的残缺感,竟已经有二十多年未见。? Music面对离去的复杂情绪,音乐可能比文字更能描述? Thought撤退比进攻更难2014 年第一次创业的时候,从美食相机转型到美食社区,再到外卖盒饭。妻子多次问:你明明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每天都不开心,为什么不放弃呢?旁观者清,但奈何当时年轻气盛,总觉得还有翻身的机会,毕竟彼时 O2O 还是热门,且还自己写了门店 Saas ,和旁边卖煲仔饭的大叔自然不是同路人。现实总会教你做人,其实在创业的第二年,就有许多迹象表明业务难以为继,比如资金链紧张、团队士气低落,但自己却始终不敢撤退。其实原因无非是害怕丢面子,毕竟创业失败不好听;沉没成本太多,金钱和时间都投入不少;不想面对未知,毕竟无法面对再做打工人的情况;所以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坚持到底。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虽然当时迫于现实不得不退出,但对其认识还是不够深入,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觉得退出是一种失败、耻辱、不甘。最近在看《适时退出》,才发现之前对于退出的认识过于片面。成功并不来自于坚持,而是来自于选择正确的事情坚持,同时退出其他事情。其实客观来看,退出是一个中性的行为,就像吃饭时看到人多,退出排队换一家餐厅那么简单。但是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坚持明显比撤退或退出更积极。这一点仅需要去朋友圈或小红书看看有多少人在号称日更、做 xx 的第 xx 天的内容量就能知道。从这个角度来看,退出实际上是一个决策工具,是决定的一体两面:•退出让人根据新信息做决策,应对变化,不必永远受限于过去的决定。•退出并不可怕,因为决策时信息不完备,所以及时纠正很正常。•退出能让你专注于原先的目标,而不是浪费精力在无谓的事情上。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格鲁夫向摩尔建议砍掉存储器业务,才有了x86架构一统PC江湖;•岩田聪带领任天堂退出主机性能战争,才有了Wii扩大游戏用户群体;•敦刻尔克大撤退保住了盟军数十万士兵,才得以继续抵抗德国的进攻;所以如果不能退出,那么我们每个决策都会变得无比沉重。而遇到环境变化时,也不能及时调整,最终在原本以为正确但实则错误的道路上狂奔而已。或许你会问,为何我们很难适时退出呢?书中给了许多原因,这里不加赘述。只聊聊对自己启发最大的一条,即:没区分关键要素,被无效进步迷惑。这个观点来自于 Google 的 X 实验室的负责人 Astro Teller,简单来说就是找出最难的部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谨防虚假进步。比如你想训练一个猴子在高台上朗读莎士比亚,重要的不是建造高台,而是确认自己是否有能力训练猴子朗读。如果这个关键要素搞不定,那么早点退出才是明智的。只不过我们习惯于坚持,所以就会选择相对简单的事情来做,让自己看起来在进步,虽然这些进步并没有效果。其实当时刚开始写《笔记的方法》,就做了很多无效努力。因为最难的不是写出来十万字,而是找到一个贯穿前后的主线,以及支撑主线的骨架。只不过当时沉浸在保持更新中,结果第一版写了几万字之后发给编辑老师后,才发现这个关键问题没有被解决,虽然看似坚持笔耕不辍值得敬佩,但实际上如果不退出当时的思路,那么这本书最终很难付梓。其实上述观点并不新鲜,在其他书中也有讲过,只不过「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比如德鲁克在《管理》一书中也提到类似的观点:规划开始于舍弃过去。如果我们现在没有投入资源,我们还会进入吗?如果是否定的,就该迅速退出。系统地舍弃过去,本身就是一项规划。想起成甲老师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退出并非失败,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就像敦刻尔克大撤退那样,依旧能鼓舞人心。参考资料:•《适时退出》 by Annie Duke[3]•《管理》 by 彼得·德鲁克[4]•《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by 安迪·格鲁夫[5]•《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by 郭士纳[6]☕️ Reading•先训练猴子[7]:如果教猴子基座上背莎士比亚,在训练猴子和建造基座之间,该如何分配时间与金钱?答案是完全不要去花时间建立基座,因为这个问题总能解决,而教猴子背莎士比亚才是重点。只不过许多人会去着急建立基座,这样老板来的时候就能有部分成果交差,而不是对老板说,教猴子说话真的很难。•沉思的艺术[8]:人们喜欢在雄心勃勃的时候一次性改变一切,充满戏剧性。但实际上持久的变化来自于小的但有意识的行动。去攀登一座山,而不是飞跃一座山。 生活不是匆匆而过,也不是比赛,不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仅仅是体验,而好的体验需要专注。这样,许多纷扰可以被屏蔽,复杂的问题得以一步一步解决。(via shaonan)•AI 是 AI 产品里面最不重要的部分:标题或许比较激烈,但观点和自己的实践感受比较接近。AI 并不擅于只通过少量的 input,却产出大量的 output。比如文生图,用户不知道描绘什么。比如旅行规划,用户不知道输入什么细节。要么用户不挑剔(算命),要么只让 AI 从大量结果中做选择(可画)。所以少量输入,需要配合大量专业知识,才能得到专业的输出。(via shaonan)•图解 Stable Diffusion[9] :一份关于 SD 原理的详细介绍,不需要技术背景也能看懂。而理解这些原理的目的,在于理解工具的边界和特性,以便更好地应用这些工具。比较有趣的是,SD 这类文生图背后使用的 Clip 的训练集,来自于通过从网络上抓取图片及其「alt(描述)」标签。? Quote•你渴望创造什么,就会关注什么。你持续关注什么,就终将成为什么。 via Szhans[10]? Tips•  点击阅读全文,可以在 Notion 上参与批注,分享你的想法。References[1] Lighthouse at Stora Bält by Anton Melbye @ 1846: https://www.wikiart.org/en/anton-melbye/lighthouse-at-stora-b-lt-1846[2] 雨白: https://web-next.okjike.com/u/BDA38FF9-7F47-4D85-9D98-422905ACFE09[3] 《适时退出》 by Annie Duke: 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63232be0813ab92adg0102f4[4] 《管理》 by 彼得·德鲁克: 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f16329105931f3f16bb816c[5]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by 安迪·格鲁夫: 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faf32320597c65faf1d56e6[6]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by 郭士纳: 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aa7323105cf11daa7acdf21[7] 先训练猴子: https://x.company/blog/posts/tackle-the-monkey-first/[8] 沉思的艺术: https://billwear.github.io/art-of-attention.html[9] 图解 Stable Diffusion: https://jalammar.github.io/illustrated-stable-diffusion/[10] via Szhans: https://web-next.okjike.com/u/B81A1705-9A6F-48C6-BF15-678405047F87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撤退 退出 决策 关键要素 无效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