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俱乐部 2024年10月09日
中国人才流动的过程、机制及效应丨周六直播·科学学读书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集智俱乐部联合多位学者发起「面向未来的科学学读书会」,探讨科学面临的诸多挑战,从8月25日起每周六晚进行,持续8 - 10周,内容涵盖人才流动等多方面研究

🎯集智俱乐部联合多学者发起读书会,旨在思考科学多元化挑战、开放性危机及新兴技术冲击,是新一季科学学读书会

🧐本次分享聚焦中国各类人才,包括人才的定义及理论思考、人才流动的格局及演化过程、驱动因素、地区效应等内容

📚文章还提到多种研究模型和技术,如特征向量空间滤波模型、时空滤波重力模型等,以及相关的可视化技术

🙋‍♂️读书会有多种参与方式,包括在腾讯会议进行分享、扫码加入社群等,成员还可申请成为主讲人

集智俱乐部 2024-10-09 20:54 北京

2024年10月12日(本周六)晚上直播


导语


为了思考和回应科学的多元化挑战、科学开放性面临的危机,以及新兴技术对科学的冲击,集智俱乐部联合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崔浩川、东南大学副研究员孙烨、田纳西大学信息学院助理教授李恺、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博士研究生刘逢源、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研究员古恒宇,共同发起「面向未来的科学学读书会」,这是继「复杂系统下的科学学读书会」之后的新一季科学学读书会。读书会从2024年8月25日开始,每周六晚19:00-21:00,持续时间预计8-10周。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参与!





分享简介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本次分享基于讲者多篇相关论文结果,聚焦中国各类人才,厘清核心概念,提出理解人才流动的理论思考,关注人才流动的过程、机制及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研究发现梳理政策启示及意义。





分享大纲



 





核心术语



 





分享人




古恒宇,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芝加哥大学公派联合培养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地理与区域发展、城市计算与城市空间治理。





交流嘉宾




崔浩川,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研究兴趣和方向:计算社会科学、网络科学、科学学。





参考文献




传统人口迁移重力模型广泛存在的网络自相关问题造成对估计模型违背独立性分布假设,导致内生性偏误。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较早将特征向量空间滤波(ESF)模型引入中国人口迁移研究。随后,利用面板负二项重力模型框架对固定效应的灵活估计,将ESF与面板负二项模型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时空滤波重力模型(ESTF)。还尝试将ESF技术与泊松伪最大似然估计(PPML)结合,提出一个解释力更强的ESF PPML重力模型,并将该模型拓展为面板模型维度。针对零膨胀问题,构建了空间Hurdle重力模型,在模型中加入ESF算子,并将该模型拓展为面板维度。基于传统人口迁移可视化困难等问题,提出Kaleidoscope可视化技术。


Gu H, Xu Z, Zheng J, et al. Visualising global current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etween 1999 and 2018[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Economy and Space, 2022, 54(1): 3-6.


Gu H*, Xu Z. Kaleidoscope visualisation of China’s internal migration, 1985–2020[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Urban Analytics and City Science, 2022, 49(4): 1341-1344.


Gu H, Shen T*. Modelling skilled and less‐skilled internal migrations in China, 2010–2015: Application of an eigenvector spatial filtering hurdle gravity approach[J].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2021, 27(6), e2439.


中国人才迁移流动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首先在新空间经济学的建模框架下,纳入对不可移动、不可贸易地方品质因素的理论探讨。反思了西方语义下的“舒适物”对人才迁移的影响,认为纳入户籍制度因素后,所得到结论与西方语义脱节。基于上述理论思考,围绕高学历、高技能、科研人才等迁移问题展开实证研究。


Gu H, Wang J, Ling Y*. Economic geography of talent migration and agglomeration in China: A dual-driver framework[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24: 102180.


Gu H, Zhao Z*. Rethinking the nexus between urban amenities and migrants’ hukou transfer intentions in China: the role of the hukou value[J].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24: 1-27.


Gu H, Jie Y*. Escaping from “dream city”? Housing price, talent, and urban innovation in China[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4, 145: 103015.


古恒宇,沈体雁*.中国高学历人才的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J].地理学报,2021,76(02):326-340.






参与方式




参与方式

本次分享将于2024年10月12日(本周六)晚上19:00-21:00在腾讯会议进行,也可以点击下方按钮预约直播。

扫码加入社群


扫码参与面向未来的科学学读书会,加入群聊,获取系列读书会回看权限,成为科学学社区的种子用户,与社区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与企业实践者沟通交流,共同推动科学学社区的发展。


报名成为主讲人

读书会成员均可以在读书会期间申请成为主讲人。主讲人作为读书会成员,均遵循内容共创共享机制,可以获得报名费退款,并共享本读书会产生的所有内容资源。详情请见:面向未来的科学学读书会:探索开放科学范式,揭示科学不平等的起源



面向未来的科学学读书会招募中


科学是研究实践、是理性精神,也是一个由学者、文献、科研项目、科学思想与灵感等一起构成的自组织、自生长的复杂系统。科学学这门学科,旨在深入理解科学研究的种种因素并推动科学发展。科学的迅猛发展在积累科学知识的同时,也遭遇诸多社会、伦理、政策问题:开放科学的范式如何影响科学研究的实践?阶层、性别、种族、国家等视角如何揭示科学不平等的起源?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如何塑造当今的科学活动?科学人口结构、人才激励、科技人才流动如何影响科学发展?AI大模型如何重塑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


为了思考和回应科学的多元化挑战、科学开放性面临的危机,以及新兴技术对科学的冲击,集智俱乐部联合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崔浩川、东南大学副研究员孙烨、田纳西大学信息学院助理教授李恺、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博士研究生刘逢源、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研究员古恒宇,共同发起「面向未来的科学学读书会」,这是继「复杂系统下的科学学读书会」之后的新一季科学学读书会。读书会从2024年8月25日开始,每周六晚19:00-21:00,持续时间预计8-10周。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参与!



详情请见:面向未来的科学学读书会:探索开放科学范式,揭示科学不平等的起源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读书会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科学学读书会 人才流动 研究模型 参与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