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预期提振市场政策的作用下,港股市场连续三天创下巨量成交额。截至收盘,恒生指数大涨近4%突破20600点,恒生科技指数盘中一度涨超7%,最终收涨近6%,本周累计涨幅已超过20%。
9月24日至26日,港股市场成交额分别为2423亿港元、2548亿港元和3029亿港元。而今日港股成交额已达到4457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

对于近日成交放量,机构认为,这显示增量资金争相涌入,部分长线外资、对冲基金、本地及内资明显相继跑步进场。在美联储降息的大背景下,港股本就对流动性更敏感,而政策组合拳迭出、港股估值便宜、回购热度高居不下,多方利好合力,推动了港股本轮强劲升浪。
其中,包括北水在内的多路资金持续增配港股,内地投资者借道港股通大肆扫货。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周四,9月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合计超300亿港元,今年以来合计超4900亿港元,较2023全年的2894亿元增长超56%。
9月北水大肆扫货阿里!卖出美团、腾讯
9月,南向资金流入量为300亿港元,环比前月有所萎缩,但仍保持着连续15个月的资金净流入态势。

从资金流入流出前五个股来看, 阿里巴巴-W (09988.HK) 纳入港股通后,成为南向资金“新宠”,遭北水疯狂爆买,累计流入金额超374亿港元独占榜首;获资金大肆买入的其他个股为 快手-W (01024.HK) 、 工商银行 (01398.HK) 、 药明生物 (02269.HK) 、 建设银行 (00939.HK) 。
另一方面,北水抛售居前的个股为美团-W (03690.HK),9月遭北水卖出超80亿港元。美团本月涨幅接近30%,年内股价接近翻倍,或有部分内地资金获利回吐。此外, 腾讯控股 (00700.HK) 、 中国海洋石油 (00883.HK) 、 小米集团-W (01810.HK) 、 中国移动 (00941.HK) 卖出金额亦较大。

根据国泰君安的测算,随着南向资金的持续增配,基金对于港股的持仓比例离2021年的高点已经很近。截至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配置占比11.5%。
内外资均争相涌入!港股反转来了?
多方利好助推港股绝地反击,南向资金未来或将更加踊跃。机构指出,互联互通机制开放以来,内地资金不断流入港股,不仅丰富了投资者多样性也降低了外资对港股的话语权。当前港股外资仓位与筹码出清或较为充分,而内资(包括中资中介和港股通)的持股占比不断上升,内资话语权再配置下或吸引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另外,外资也频频发出回流港股的积极信号。Wind数据显示,以国际中介机构持股数量为口径统计,截至9月26日,全市场有国际中介机构持股的港股共有2632家,近一周买入港股的外资机构共1001家,占比约38.03%。今年9月初,外资巨头安联基金在首只面向中国市场的公募产品成立,其将港股选为重要布局方向。
中信证券指出,美联储降息以及政策组合拳,将显著提振港股市场投资者信心,也有助于外资和香港本地资金回流港股。此外,经过近两周的估值修复后,当前恒生综指、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动态PE分别为8.9/8.7/14.0倍,处于2015年以来11.1%/11.5%/6.9%的较低历史分位。
分行业来看,可选消费、必选消费、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板块当前PE估值处于较低的历史分位,分别为0.5%/3.1%/10.3%/10.3%;而地产建筑、金融板块PB估值分位亦相对较低,分别为5.2%和8.7%,仍具备较大的向上空间。
编辑/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