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确定性成长投资,(https://xueqiu.com/7859098475/305817058)
7月10日-9月9日,中际旭创从159元下跌到约100元,回撤幅度深达35%。如此大的回撤,原因主要有两个:
1)市场怀疑北美CSP4大巨头的资本开支在2025年达到顶峰,后续没有持续性。
2)A股流动性越来越缺乏。
如今,两大下跌主因都已经被证伪。
1) 2024年9月12日,OpenAI发布最新模型o1,o1大模型对算力需求大增
o1与传统GPT 4o不同,重点在于通过强化学习RL(Reinforcement Learning)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推理、自我判断和自我优化,扮演的角色更侧重一个“推理”模型,在回答问题前进行思考,这部分隐含的推理环节(或“思考环节”)会消耗大额算力;在拥有“思考能力”后,大模型将更可应用于复杂的问答场景,比如数学问题、编码问题等,或更加适应高精尖领域如医疗、物理、生物等领域的高密度推理。
对硬件的拉动:RL背后是规模化数据集和算法策略的需求,是芯片数量的“堆叠之战”,万卡或仅是门槛。RL的性能提升符合一定的规模化法则(Scaling law),可以通过模型大小和训练计算量的增加而提高。强化学习模型通常需要通过不断尝试和错误来学习最优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模型的参数(如学习率、探索率、奖励函数等)需要不断调整以优化学习效果,同时参数调整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多次实验和评估来找到最佳的参数设置,以确保模型能够有效地学习并达到预期的性能。为了找到最佳的算法和策略,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优化,在更大规模的问题上寻找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扩大基础数据集的体量,对token的消耗会大幅提升。
o1大模型的推出是对推理侧需求的跨时代更新,在进入规模化时代后,“大力出奇迹”原则下对芯片数量、交换机数量、连接器数量等核心硬件数量的需求都有望指数级提升,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或将开启,RL对芯片的庞大需求下“万卡”或仅是个入门选择,未来硬件需求空间进一步扩大,AI叙事节奏或有望加速推进。
北美科技公司进入新一轮AI投资周期。2025年北美四大CSP的资本开支不是顶峰,2026年还将在25年的基础上再度明显增长,这个趋势已经在相关产业链调研中逐步明朗。具体26年资本开支增加多少,要到2025年年中才会有详细的订单指引。
2)A股流动性大幅改善
9月24日上午,一行一局一会联合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力度空前,大超预期。
创新政策工具前所未有,资金直接“输血”股市。央行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规模5000亿元,一个5000亿不够可以再来几个5000亿;还有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规模3000亿元,贷款利率2.25%,甚至比国债还低。
超预期的政策,瞬间扭转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市场反应热烈,24日沪深成交量0.97万亿,25日成交量1.15万亿,26日1.16万亿,抢筹大战开启。
25年目标价预测
中际旭创25年业绩预期非常喜人,500亿的营收,120亿的利润。
中际旭创作为全球光模块的龙头,高速成长的杰出代表,25年动态PE给到20倍一点都不激进。以此计算,中际旭创的目标价至少为200元。
前些天很多人已经离开中际旭创,有的去了铜缆被揍得鼻青脸肿;有的去搞了短线游资股两边挨耳光。
坚守大牛股,长期持有,适当做T和波段,这才是赚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