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2024年09月24日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中国人一定会站在月球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嫦娥五号的成功返回到嫦娥六号的“打水漂”再入技术,展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飞跃。胡浩总设计师回顾了中国探月工程从零起步的历程,强调了团队克服无数困难,最终实现“上九天揽月”的梦想。他表示,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为后续载人登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展望了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探月计划,为人类福祉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 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嫦娥五号的成功返回到嫦娥六号的“打水漂”再入技术,展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飞跃。胡浩总设计师回顾了中国探月工程从零起步的历程,强调了团队克服无数困难,最终实现“上九天揽月”的梦想。他表示,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为后续载人登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展望了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探月计划,为人类福祉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 嫦娥六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方式,即人们俗称的“打水漂”,这是中国独创的技术。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返回舱的速度和过载,确保返回舱能精准降落在着陆点,并为后续载人登月创造了条件。

🌌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圆了中国人的“上九天揽月”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为未来载人登月奠定了基础。胡浩总设计师表示,中国探月技术成果将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 中国探月工程的未来规划包括: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发射嫦娥八号,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中国将继续探索月球,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探月任务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载人登月也只是时间问题。嫦娥六号总设计师胡浩在接受采访时就坚定地表示:“中国人一定会站在月球上!”

胡总设计师从事航天事业40年,其中20年的岁月都投入在探月工程中。

在他看来,中国探月工程从零起步,一路走来,从跟跑、并跑到现在的领跑,“能够如期实现,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

他披露了一件不为人知的心酸事:从嫦娥五号评审会开始,就有专家现场表示反对,因为“那个方案太复杂,并环环相扣,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边都无法实现”。

他浩说:“在天上,在你没看到的地方,航天器动作特别多,精度要求特别高,动作特别复杂,容易受环境影响。”

最终,探月团队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中国人“上九天揽月”的梦想。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方式回到地球,即人们俗称的“打水漂”。

胡浩对此不无自豪,因为这个方法只有中国在用。

他解释说:“(航天器)在进入大气的时候速度很快,带来的气动加热和气动力影响很严重,也很复杂”。

因此,为了确保嫦娥六号的返回精度,让返回舱能精准降落在着陆点,技术人员通过“穿过大气,再出大气层,再再入大气这么一个过程”来减小它的速度,并对抗它的烧蚀程度。

这实际上就是利用大气来减速,以降低嫦娥六号返回舱再次再入大气层的速度和过载。

经过两次再入过程,返回舱的过载已经减小到人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也是在为后续载人登月创造一些条件。

此外,在月球上能够可靠稳定地着陆、能稳定可靠地上升、能够在月球轨道上实现可靠地交会对接……“这些都是为后续工程在铺路,以后载人登月也会用到这些技术”。

接下来,2026年将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将发射嫦娥八号,2030年中国将实现载人登月……

谈及未来,胡浩充满信心,因为探月不仅仅是为了圆梦,更是为了让探月技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人民。

他说:“中国人一定会站在月球上。探索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最终的目的,一定是增进人类福祉,让老百姓能够受益,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探月 嫦娥六号 载人登月 航天技术 科技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