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侯兵hoping,(https://xueqiu.com/1162446352/305233434)
中国光伏,多慷慨悲歌之士!
光伏的七位大佬,做客央视演播厅,今年的“盛况空前”,比以往都热闹许多。七位行业大佬还一同书写了一个看起来略带“勉强”的“合”字。
今年的央视盛会请来的光伏大佬,都是清一色的“光伏主材巨头”,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而这似乎意味深远。眼下,光伏主材激烈的内卷和价格战,不仅仅伤害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更深深刺痛其数百万乃至千万的投资者。
“大写的合字”,不仅仅诉说着光伏企业家们、这个行业甚至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心声。因为“疯狂内卷”而将中国光伏产业拖入“巨亏”的泥潭。本该在全球创造独特价值和坐享超额利润的中国光伏产业竟然以“贴补”海外碳中和为代价,令人唏嘘不已。
企业家们慷慨激昂,阐述着这个行业的“光明与未来”。但却难以掩盖“心中的不安和忐忑”。纵使是这七位顶级大咖,也无法左右光伏行业的发展态势,“唱”不出这个行业的“悲悯”。或许他们也是局中人,仍在艰难探索与求存。而眼下他们有四点急需要去做或者改变的事。
01 中国光伏的“不合”
如今中国光伏的内卷,始终离不开,这个行业过度的竞争和企业家们的“过于拼搏”。
今年行业充分竞争,内卷加剧之时,TCL中环、通威股份等企业仍然高举高开工率的旗帜,致使部分企业存货高企,硅片及硅料两大环节产业链价格击穿全行业现金成本。也包括这两家企业在内的全行业大范围亏损,他们的确“功不可没”。当然,在行业内卷之时,优秀企业依靠自己的资金、成本和产能优势,试图碾压竞争对手,加快行业洗牌,也是其经营策略,本无可厚非。但作为“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还是要对长期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有所警惕,不要过分加剧行业内卷甚至自身的困难。过往过于激进和自信的光伏前辈巨头们倒下的案例还少吗?
我们看到TCL中环于年中作出些许改变,以应对自身面临的经营困境。而隆基绿能也读懂了“TCL中环的信号”,而非常罕见的几乎同时提高硅片价格。这是避免过度内卷,释放友善的信号的一小步。
而眼下,我们知道电池组件环节正面临“至暗时刻”。华电集团和华能国际的年内第二次组件招标价格续创新低,表明了这个行业“内卷”仍在加剧,大部分行业的企业已经完全不顾“成本”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行业几乎所有参与者“都不顾成本”地疯狂内卷,这些钱难道不是钱吗?是地方政府和国有资本的过度纵容?是资本市场的过度放水和“不切实际的殷殷期盼”?是全行业大中小供应商的“怂恿”?还是企业家们“内心的膨胀”?
02 正视“供应商占款”和负债表安全
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发表类似的观点和担忧:光伏企业要强化自律和社会责任,企业家和主管部门应正视“供应商占款”和负债表安全,莫把房地产债务风险模式引向“光伏”行业,控制上下游占款规模。
七家光伏企业合计占有上游2444亿供应商占款,几乎与他们的净资产等同了,这还不包括预收货款这一项(虽然不多),即便减掉被占款项后,占款净值依然接近甚至超过自己的全部货币资金储备。甚为恐惧。
而一些二三线甚至更小一些的电池组件企业的供应商占款规模,更为可怕:
一道新能2023年期应付票据和账款及合同负债合计为140亿,为公司净资产的4倍有余!
这些上游占款不仅仅加剧了“行业的三角债危机”,也强化了这个行业中下游企业内卷的“实力”。多路资金源源不断地被消耗在了“内卷的漩涡”之中。
而上下游占款只是光伏企业资产负债表潜在恶化风险的冰山一角。随着光伏组件环节的“至暗时刻”到来,我更关心,这些债务风险,如何收场?
在行业内卷加剧之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为企业家们的底线!守住底线,自然也就可以避免过度内卷,转危为安。
03 光伏企业家们应努力避免“内心膨胀”
华电集团2024年第二批组件招标价格显示,TOP4企业(晶科、天合、晶澳、隆基)竞标均价竟然低于整体均价,让人大跌眼镜。
我们知道,此前TOP4企业竞标均价一般明显高于整体均价,特别是隆基、晶科的报价尤为较高。但当下TOP4企业却成为了“杀价主力”。
去年晶澳科技在组件市占率相对下滑的压力下,在去年Q4加大了低价抢单的步伐,为了维持自身的市占率和行业地位。而如今,TOP4在全行业组件电池至暗时刻之际,却又为了“市场份额”,而亏损也要做?
狂喊不要内卷的带头大哥们,如今却成了价格屠夫?
略有一些讽刺和奇妙。
在光伏电池组件至暗时刻已经来临之际,光伏企业家们还是要避免“内心膨胀”。就像年初两个高开工率的龙头企业,越开工行业价格越惨,自己亏得越多。我们自然不必怀疑,龙头企业的抗揍实力,但这样的内卷方式,不就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吗?
04 海外产能威胁与大考,应提早应对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近日公布了对华301条款关税细则,大幅上调了包括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多项中国产品进口关税。太阳能电池关税增加50%。而这一关税措施,新增了中国硅片及硅料的关税措施。
我们自然相信,建立在不能久持的贸易保护和强补贴效应下的美国本土光伏制造业未来可能出现“关门打狗的”情形和贸易保护政策的破产。但我有一丝忧虑:在中国内卷之时,大洋彼岸通过吸引资本或参股或技术授权等方式吸取我们的技术和资金,实现弯道超车?
所以,我们仍需对此保持谨慎,并作出适度的措施: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与光伏企业,特别是海外设厂与技术出口的企业的沟通与协调,评估影响,制定长期政策,呵护产业链技术和成本优势。
1、我们要支持中国光伏企业走向全球,建立本土化产能,参与全球竞争,以“击败”正在培育和萌芽的“国外光伏制造业能力”。
2、我们要评估光伏强技术出口限制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技术,如电池技术的(协作的相关设备、辅材,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硅片技术的保护等等。对于拥有核心技术和配方的辅材的合资或者技术出口也要加以研究。
3、支持中国龙头企业快速走出内卷泥潭,继续强化技术和成本的优势。
如果再不努力,我们的内卷使光伏企业身陷囹圄之中无法自拔,甚至不排除有一日被“赶超”的风险,真是仇者快亲者痛的事了。
05 中国光伏,多慷慨悲歌之士
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中国光伏,多慷慨悲歌之士!
中国光伏以全球独一无二的强大实力,全方位碾压海外,却落得深陷“内卷”泥潭,怎一个悲悯了得;
中国光伏,冠绝制造业,却将一些地方政府拉下神坛,债台高筑,怎一个悲悯了得;
中国光伏的企业家们强者如云,意欲独霸而逞强,落得今日深陷“内卷泥潭”和资产负债表困境中,怎一个悲悯了得;
中国光伏,内卷加剧,却似乎看不到任何改变的迹象,二十年如一日,怎一个悲悯了得?
谁之过?
过去终究过去,我们还要走向更远的未来。
“七大佬”的聚首,能否改变未来,哪怕带来曙光。这不仅仅是每一个光伏人的期待!更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期待!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