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发布了关于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的最新意见稿,对“禁止汽车单踏板完全刹停”相关规范进行了放宽。新意见稿规定车辆默认出厂状态下不能为“单踏板完全刹停模式”,但支持驾驶员设置工作状态。此外,新修订的文件还对能量回收的刹车灯点亮要求进行变更,旨在提高车辆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默认状态下禁止单踏板完全刹停模式**:新意见稿规定,车辆默认出厂状态下不能为“单踏板完全刹停模式”,但支持驾驶员设置工作状态。这意味着,车辆制造商应提供默认工作状态和可自定义的工作状态选择,以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需求。
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车辆在默认状态下保持传统的踏板操作逻辑,避免因单踏板模式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同时,也为驾驶员提供了选择单踏板模式的自由,但需要驾驶员自行设置并承担相应风险。
💡 **能量回收刹车灯点亮要求变更**:随着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新意见稿对能量回收的刹车灯点亮要求进行了变更。新规定要求,制动信号发出后,只要减速需求持续存在,该信号就应持续发出,但可在车辆静止或减速度降低至发出制动信号对应的减速度时被抑制。
这一变更旨在通过更加精准的制动灯点亮机制,提高车辆的制动信号提示效果,提醒后方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避免因单踏板模式带来的潜在追尾风险。
🚦 **网友争议不断**:对于工信部放宽单踏板模式限制的决定,网友们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单踏板模式存在安全风险,而反对者则认为,长期熟练使用单踏板模式的驾驶员不会在紧急情况下踩错踏板。
单踏板模式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支持者认为,单踏板模式容易造成驾驶员误操作,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无法及时踩刹车,从而引发交通事故。而反对者则认为,长期熟练使用单踏板模式的驾驶员已经形成了习惯,能够熟练地控制车辆,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
🧐 **单踏板模式的优缺点**:单踏板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化了驾驶操作,驾驶员无需频繁地在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之间切换,可以更加轻松地控制车辆。但单踏板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容易造成误操作,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无法及时刹车。
单踏板模式的安全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工信部放宽单踏板模式限制的决定,可能引发更多关于单踏板模式安全性的讨论,并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以提高单踏板模式的安全性。
快科技9月23日消息,工信部近日再次公开征求《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对于“禁止汽车单踏板完全刹停”相关规范进行了放宽。
新意见稿中,“禁止汽车单踏板完全刹停”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在默认工作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停车;
若电力再生制动系统具有一种以上的工作状态,每次上电后应重新进入默认工作状态或按驾驶人要求设置工作状态,车辆制造商应通过用户手册或电子数据记录等方式免费提供工作状态的设置方法;
你可以理解为,车辆默认出厂状态下不能为“单踏板完全刹停模式”,同时车辆每次上电启动后,应支持记忆默认出厂设置或者驾驶员设置的模式。

同时,新修订的文件还对能量回收的刹车灯点亮要求进行变更,随着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例如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功能,目前部分车型可产生较大的制动减速度,需要点亮制动灯以提醒后方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消除车辆追尾等交通安全隐患。

文件提到,制动信号发出后,只要减速需求持续存在,该信号就应持续发出。然而,该信号可在车辆静止或减速度降低至发出制动信号对应的减速度时被抑制。
此外,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滞后、平均、延时等),以避免因制动信号的快速变化而导致制动灯闪烁。
单踏板模式会被禁止,这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的车主表示支持这个决定,不过还有车主反对。
支持的人表示,这种模式太过于不安全,之前多起类似的事故就已经是很好的例子了。
反对的人则表示,真正长期熟练用单踏板的人,不可能在紧急时刻踩错踏板。
传统踏板逻辑是,刹车踏板控制车减速、急刹,加速踏板控制车加速。当你减速过多时,就需要切换到加速踏板轻踩一下补点速度上去,如果不小心加多了,又需要切刹车踏板控速备刹。
特斯拉单踏板逻辑是加减速都在加速踏板上控制,刹车踏板作用单一,只做紧急减速刹车,通常不用承担行驶中日常的加减速责任。
这样的好处是:你不需要频繁在两个踏板之间切换,两踏板的职责比传统踏板更加简单明确。由此,长期单踏板形成的习惯应该是:遇紧急情况首先一定是秒松加速踏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