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投资 ABC》。这是一档由有知有行出品的播客节目,每逢周一早上 8 点更新。每一期,我们会用 20 分钟左右的时间,和常驻嘉宾陈鹏博士一起,为你讲清楚投资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帮助你快速掌握投资中那些绕不开的知识,打好基础。
本期是问答特辑系列的第二期,我们从之前发布的问卷中筛选了 3 个与有知有行 APP 上的长钱账户、稳钱账户和海外长钱相关的问题。它们同时也有一定的普适性,譬如人要学到什么程度,才可以下场做投资?明明知道普通投资者基本做不好有效择时,但还是想择时怎么办?以及,挑选基金时,我们要如何看基金的跟踪误差与规模。
本期我们就来听陈博士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欢迎你继续点击文末的问卷链接,向我们提问。
一知羊
欢迎大家回到投资ABC,今天是问答专题的第二期。今天这一期还蛮特别的,一共有三个问题,但是全部都跟「长稳海三兄弟」有关。那这个长稳海三兄弟是什么呢?它就是在有知有行 APP 上面能够找到的三个投顾产品,分别对应的是长钱账户、稳钱账户和海外长钱,长钱账户顾名思义就是长期投资的钱,它大部分都是权益类的仓位。稳钱账户就非常稳健,对应的大部分都是像债券这样比较稳健的产品。海外长钱顾名思义就是为有海外投资需求的朋友们准备的一个投资海外市场的产品。
问题一:我要学到什么程度,才可以下场做投资?
这一期我们就专门回答三个和长稳海相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来自雪卤,他想问陈博士:
对投资要了解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分别对有知有行 APP 上的这三个投资组合,长钱帐户、稳钱帐户、海外长钱进行投资。虽然看了投资第一课、一直跟着听投资 ABC,但目前我对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是很有信心。
陈鹏
其实我们在做这些内容,实际上是为了帮助大家多了解一些投资的基础的逻辑和理念。但是并不是说您不了解,或者对我讲的内容不是完全理解,就不能做投资了。第一您一定要确定您自己心里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投资人,同时也要考虑您有能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投资人。这个其实很关键。您可以变成一个像巴菲特这样的专家,但是你也可以变成一个掌握一些非常基本的知识,然后利用您信任的专家帮助您投资。
一知羊
就是每一个知识层次的人他都可以做投资。
陈鹏
但我具体讲一下,我大概把投资人分成三种。第一种就是完全的 DIY,去涉猎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听《投资 ABC》,读各种各样的书,最后形成我自己的投资理念,再具体运用于实践。
一知羊
我觉得这个就是很多朋友理想中的自己。
陈鹏
这个最好的状态就是巴菲特,不但完全 DIY,甚至还能管理别人的钱,把它变成了一个职业,不过要做到这种程度就要花很多时间。第二种叫有帮助的 DIY。我有一定的知识,大概能够分辨出来哪个对我是合适的理念或者合适的投资方式,但是我可能没有时间,没有能力,我也不想成为这种专家。那有些地方我就可以外包出去找一些有能力的专家帮我执行。比如说报税,我们现在可能每个人都要报所得税,但是如果我的这个所得税比较麻烦,我可能就会去请一个会计师来帮我去做这个事儿。报税这件事实际上比较机械。如果我投入足够多的时间,按理来说我自己处理应该没有问题。但它太复杂了,其中很多方面需要专业判断,这时就要考虑我投入时间和精力是否值得,所以我可能会找专业人士来做。比如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报税我都是自己报,因为那个时候时间比较充裕,我赚的工资也没那么高。那后来时间越来越忙,经常要出差等等,我的税收也变得比较复杂,这时候就需要一位专家来帮我处理。
一知羊
就像美国有很多服务个人的财务规划师(finance planner)。
陈鹏
理财也是一样。第三个就是我这个能力可能更有限,时间更有限,我也不想了解太多,我就想找一个很信任的人,我对他的人品、专业各方面都很信任,我就把钱交给他打理就好了。就是说您要决定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你再去考虑我怎么样去寻找投资,比如说我想要 DIY,那我就要自己想办法,花时间去努力学,然后为自己预留充裕的时间和资源做这件事。所以说我建议大家先想清楚要在投资中花多少时间?你喜不喜欢?你有没有这个能力?你是这三种投资者的哪一种?然后再去做投资上的决定。那基本上来讲,绝大部分的人应该是做第二种和第三种。就是说稍微有帮助的 DIY,或者是我找到一个我信得过靠谱的专家帮我投就好了。
一知羊
我觉得陈博士你分的这三类特别好,但不是说你必须要选你现在要成为哪一种,然后你再开始投资,而是你漫长的人生阶段有可能会成为这三种人,最开始你就是一个完全需要别人帮助的人。然后你开始投资,未来 10 年的时间你都专注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上面,然后完全不要理这个投资,交给信任的人管理就好。你也可以在之后拥有更充裕的时间、资产更庞大的时候,自己去管理这笔钱。或者是说你不同的钱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管,就大部分的钱完全交给人家做,然后有一小部分的钱就自己慢慢去研究。
陈鹏
或者是分领域,比如说房地产,我自己多研究研究,但是股票市场我可以让别人做,反之亦然。就是说投资一定要跟您的时间、喜好、能力等等挂钩在一起,这样才会有比较好的结果。就像您讲的投资它还是一个实践课,我学了很多,但实践当中我能不能执行下去?我相对来讲算是一个 DIY 的投资人。但有时候忙起来真的是没有时间去做资产的再平衡等等。作为一个打引号的投资专家,所以我经常被我的家人诟病,你天天吹牛,你这样那样,怎么每次都是我们提出来你才去做一件事,所以说一定要把这些结合起来实践。为什么我说尽量早地开始实践,基本上所有的这些投资标的,不管是股票、债券、货币市场等等这些,不是有一句比较时髦的词吗?叫做时间的朋友,因为时间过去了,收益就来了,所以尽早地接触投资,尽早地把钱投出去,对整体都是有好处的。
一知羊
除此之外,我会觉得,如果你现在心里面有一些犹豫,不是因为你知识掌握得不够,可能还是钱没有分得太清楚。总想着说我一口气要吃成一个胖子,我要把这笔钱全部投出去。然后我从此就高枕无忧了。但不是这样的,你可以用一下有知有行 APP 上的家庭资产记账,分清楚你现在各个资产的占比如何,你真的可以用来做投资的钱到底是多少?就是你先把这个钱分清楚了。
陈鹏
这个也有帮助。我的看法是,先决定当前你是什么样的投资人。你的能力、你的时间以及你的喜好,你的精力是否允许你做好这些事,然后再去判断。我要用什么方式去投资?尽早把钱投出去。
问题二:明明道理已经看了很多,真到了实操中,我还是很想试试择时
一知羊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关于美股的,是叫小张的朋友提出的,他说
我在投资的时候,虽然知道要做资产配置,也看了海外长钱白皮书,知道买美股无需择时,但是真正做决定还是很难。想问一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说服我这种「明明懂得很多道理,却还是很难下决心」的人?
陈鹏
其实蛮难的,每个人的心理、经历各方面不太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在讲投资有理性的一部分,比如说到底市场是怎么样?但是也肯定要考虑感性,这部分我都理解,但是我就是下不去手,或者是这个市场跌了,我受不了,睡不着觉,那这个可能也是不适合您,所以说这两个都要相辅相成,那我可以再跟大家解释一下,海外长钱,它实际上是个长钱,是 7 年以上的投资,尤其大部分朋友我们又是给大家做了一个定投,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减少你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买入或卖出对你长期收益的影响。
如果我把长钱 7 年的投资看成是一场马拉松,那我在马拉松前 100 米跑得多快,对我整个马拉松的成绩其实是不重要的。什么意思呢?在 7 年的投资时长里,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的表现,实际上对我整个 7 年投资的整体收益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如果这个影响很小,我建议大家不要放太多精力在我是不是买到高点,我是不是马拉松刚一开始这 100 米跑得比别人都快,这其实都不重要。
一知羊
可以先投资一点,感受一下。我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买了一些指数基金,然后我投 100 块钱的时候,我会觉得赚钱这么容易的吗?然后变成 1, 000 块钱之后,我说它可以下跌这么多吗?逐步去感受一下它到底跌到多少,你心里面会不舒服。
陈鹏
这跟上一个问题有关,就大家要注重自己在操作时的感受,甚至我们说了其实择时很困难,但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不能择时,所以您要是觉得我就是很想做择时,或者你觉得我就是有这个能力,那就去做这个事,这也是可以的。
我刚一入行的时候也是受到了很好的学院派的教育,然后就是说你不能择时等等。但是在我投资生涯的最开始,我还是去择过时,结果几乎是一样的,市场跌得很低的时候,我坚持不住了,我把股票卖了,等反弹的时候我又没有跟上。
两次都是一样,一次是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时候,另外一次就是金融危机的时候。 2008 年我用了自己的钱,当然不是所有的钱,是从中拿出了一部分去操作,经历了这两次以后,我就觉得就像小张刚才这个问题说我明明都懂,但是就怎么就还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做这个事?后来我就坚决告诉自己,不花时间在这里面,花时间去研究别的,通过别的方式来把自己的收益提高,而不是去做这个市场择时,因为我确实没有这个能力,也承受不了,这个是通过实践学的一样的教训得来的。大家不要觉得下不了决心是特别大的问题,如果想要去尝试可以去尝试,搞不好尝试后发现,您就是那波又有择时选股能力又能承受住波动的少数人。那你就可以通过这种技能是赚钱,但是大部分是不能的,然后慢慢就找到自己的这个合适的方法了。
一知羊
对,我觉得犹豫非常正常。那不知道这个回答小张能不能接受呢?也很期待你给我们反馈。
陈鹏
其实投资就是要有一个大概的理念,然后再通过实践打磨它,最后变成自己的。到现在如果大家跟我说今天涨了多少?跌了多少?我听一听,去看一看,但是对我的投资完全没有影响,我不会受到这个影响去做任何的改变,尤其是短期的改变,反而是比如说我工作上有一些变化,或者我财务上有一些变化,我目标上有一些变化,这些会促使我去做一些我投资的调整。但是短期市场的改变,我现在可能一个月才会去看一次市场。
一知羊
关键在于需要把那个钱给分清楚。
陈鹏
对,就是实践上慢慢摸索出来要怎么去投,同时这个财富规划也很关键。
问题三:挑选基金时,什么样的跟踪误差、基金规模比较好?
一知羊
那我们今天这个长稳海专题的第三个问题是来自 M 同学:
海外长钱的 QDII 基金选择针对标普和纳指,如果不考虑成立年限和规模,那在跟踪误差和费率之间如何排优先级?
陈鹏
这是一个比较技术上的问题,简单的回答就是说跟踪误差和费率排优先级,我建议,在一定的跟踪误差范围内选择费率低的。因为我们买的是一个指数基金或者ETF,它的目标就是跟踪这个指数,那如果它的跟踪误差过大了,就证明它没有办法很好跟踪这个指数。这个对我来讲是不能容忍的,超过一定的跟踪误差,这个基金我就不能用了。
在一定的跟踪误差之内我会挑费率比较低的,这个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回答。那刚才这位朋友说,不考虑年限,不考虑规模。实际上年限可以不用太考虑,但是规模我觉得不能太小,太小的话买的底层的这个股票就会少,会影响分散。然后另外太小的规模运行费率也高,相对的流动性也不会太好。所以说还是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买,有了一定的规模。
一知羊
通过陈博士前面的讲解我就明白了。肯定是要把这个跟踪误差的优先级还是要放得比较高一点的,你不希望它偏离太多嘛。但是咱们能不能有一个具体的例子跟大家讲一下怎样的跟踪误差、费率以及规模是合适的呢?
陈鹏
那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某只沪深 300 的ETF,怎么看这支基金要怎么去挑选呢?因为它是一个指数基金,所以我们会比较关注它的跟踪误差。因为它又是一个大盘的 300 的指数,它的跟踪误差应该不会特别大,基本上我们挑的时候要挑跟踪误差 2% 以下的,甚至最好是 1% 以下的,这个才算是比较好的。
然后另外我还会观察一下它的规模,因为它需要跟踪 300 只股票,规模又不能太小,因为太小的话它就没有办法达到跟踪 300 只股票的能力和效果。一般来讲我会尽量看,比如说至少要 3 ~ 5 亿以上管理规模的基金,在这些基础上,就是如果我用跟踪误差 1% 以下,管理规模5亿以上,还有很多只基金,那我们要怎么再去挑呢?那接下来我就会关注这个费率,我就会挑选费率最低的,这个是给我们长期投资人来去挑选的一些参考。
当然几句话不能完全讲清楚,因为还包括一些主动性管理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等。其实我们在挑选的时候,主要就是用这些指标去跟基金想要管理的目标和想要获取的这些收益给它对标上,在这个区间里选最好的。
一知羊
感谢陈博士的补充。这让我想到最近稳钱账户调仓,它调仓的理由倒不是今天我们谈论的费率或者规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而是他买的这个品种有变化。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就是你买基金真的是一个技术活,有太多需要考虑的东西了,即使是像稳钱账户这一次调仓,这个产品明明就正在为我赚钱,但是为了长期的收益,我还是需要把这个产品换掉,换成一个更适合的。
陈鹏
对,稳钱账户其实刚刚调整了一个债券基金嘛。这支基金当时发现它不太合适,也是因为它的跟踪误差突然变大了,最后了解到它的风格以及它的目标有所改变,对这个稳钱不再合适了,所以就把它调出来了。
一知羊
我突然想起我们上一期节目当中其实跟大家介绍这个标普 500 等权重 QDII ,然后我想,也许这位朋友他是不是想学得更深一点?都是跟踪标普 500 ,怎么又有等权重,又有加权?如果你真正的问题是这些的话,也欢迎继续跟我们提问。
陈鹏
比较专业的一个问题。
一知羊
感谢你的好奇心以及提问,给我们打开了这么一个窗口。也谢谢陈博士的回答,感谢您的时间。
陈鹏
谢谢大家的提问,谢谢小杨。
? 相关单集
以为自己学会了,想不到打开理财App啥都看不懂...|我问陈博士01
? 问题收集
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节目中,筹备一个听众互动的番外特辑,用一两期(或更多)节目,来集中回答大家在跟着《投资ABC》学了这么久后,在投资学习之路上遇到的问题。
如果你有类似的疑问希望得到我们在节目中的回应与解答,欢迎你点击下方蓝字,填写表单。我们也将为被选中问题的伙伴赠予薄礼一份。 ? 听众 Q&A 问题征集
? 常驻嘉宾
陈鹏博士:陈鹏博士在 90 年代初期赴美求学,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 25 年时间里,他担任过晨星(Morningstar)全球资产管理部的总裁,管理过上千亿美元的资产;他也曾是 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DFA) 的亚太区首席执行官。
? 创作团队
制作 有知有行
嘉宾 陈鹏博士
主持 一知羊
后期 柯霖
设计 港港 耳总
统筹 星星
感谢志愿者步枫、饭粒、小马、小洲对本文的协助。
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独立作出判断。本文所涉基金及/或基金投顾组合相关数据来源于基金销售机构及/或基金投顾机构公开披露信息。有知有行提示您,基金及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详见《免责声明》。如转载引用,请遵守《转载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