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白酒,因为没有蒸馏技术,喝的都是低度酒,比如黄酒。武松景阳冈喝了18碗,如果是高度酒,早就倒下了。
蒸馏酒是少数民族传过来的,最多的说法是起源于元代的阿拉伯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写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表明白酒是起源于元代。
但是随后的几百年里,白酒依然不是主流,但其规模和影响仍不足以超越黄酒。民国时期,中国白酒的酿造技艺已然成熟,全国各地涌现出各大名酒的产地,白酒的规模和开始扩大。但即便如此,当时有身份的上层社会还是多喝黄酒,他们认为白酒燥烈,上不了席面。白酒的优势在于,用非口粮的高粱,一年四季均可酿造,容易保存,且度数高喝起来过瘾。
白酒到了建国后,才真正成为社会主流,原因是学习苏联,开始更多喝高度酒也就是白酒。另外跟苏联学会了灌酒的酒桌文化,这时候高度酒自然更合适。
PS,我们嗤之以鼻作为西方文化象征的葡萄酒,反倒历史比白酒更悠久,汉朝时候就有了。陆机的《饮酒乐》: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不过在古代,葡萄酒属于奢侈品,一般老百姓喝不到,比如历史上记载曹丕就特别喜欢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