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几千越甲,(https://xueqiu.com/3379591712/305185040)
自大宝小宝到香港上学,全家开始了深港之间的“摆渡”生活。每周五下午,全家坐上预约的过境七座车回蛇口,在深圳舒展两天,周日晚上又返回香港红磡的蜗居。往复循环。
之所以这样乐此不疲,原因蛮多。主要是在香港的住处面积太小,我与太太都认为周末跑一下,可以让孩子透个气,多少可以调节一下小孩的精神和情绪。此外,深圳的居住环境、舒适性、便利性都比香港强,特别是在购物和餐饮上更比香港强不少。香港的餐饮服务估计是全世界最差的,价格也比深圳贵几倍。购物也一样,在深圳可以坐在家里用手机下单,山姆或盒马一会儿就会送货上楼到家门口,货品新鲜、质量可靠、服务上乘、价格合理;而香港的超市(如百佳)周转相对较慢,时而会买到包装虽像样、新鲜度却乏善可陈的水果(价格还老贵)。
孩子们都喜欢往深圳跑。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却又发现了深圳也有短处。这就是互联网的墙——“长城”。
首先是大宝在叫唤,说(蛇口)家里的网络出了问题。我仔细询问和查看了一番,似乎如常。大宝说他一直在用的APP在家用不了。
我:“在香港下载的APP?”
大宝:“是的。”
我明白了。我告诉大宝,在互联网世界中,中国与其它地方(包括香港)之间存在一堵“墙”,名字也叫做“长城”,墙外许多内容在深圳是访问不到的。好在大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没有吱声。我其实生怕他失望,瞧不上祖国,脱口而出“垃圾玩意”。
后来碰到的情况就多了。台风“摩羯”那次,香港挂八号风球,学生不上学、远程上课。我们赶回深圳,结果发现Google Class在深圳左右用不成。最后只能用妈妈的香港手机的流量勉强与老师联系上,打了个招呼。
至于我自己,长城内外则影响更大。我的iPad在香港不仅可以上各种中英文新闻网站,而且有油管、推特(X),内容丰富,对形势判断、投资决策非常有用。于是忙得不亦乐乎,连暑假女儿Jenny在美国给我按上的电影片源Disney+,我几乎都没有时间点开来欣赏欣赏。然而一回深圳,所有内容都打不开了,电影一样也看不了,iPad几乎没有卵用,只能玩玩SUDOKU、俄罗斯方块,辅助打发时间。
尤其七月底以来,一些可能对投资、经济、社会乃至对自己人生和家庭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频传。身居香港时iPad几乎离不开手,一边(电脑?)放行情、一边iPad刷推特,常常刷到烫手。当然,有些传闻信息来源难以判断,分不清是“谣言”还是“遥言”。但是,由于内容可能对投资前景、对人生发展、甚至对下一代生存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辄是牵动神经,倾力关注。然而周末一回深圳,一切即如调成“静音”模式,一下子静了下来。虽然有点戒断焦虑,但也没有办法。客观上倒是起到了回家休养生息的效果。
摆渡深港。望长城内外,纷纷攘攘。我其实非常感激过去日子里那些亦真亦幻的内容。无论如何,它在沉闷的预期中撩起一串串涟漪,从而干扰、阻断了悲观和心理抑郁的进程,鼓励自己重新唤起迎接明天和应对是非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