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首个人形机器人“天问”正式亮相,其名字来源于屈原的《天问》。该机器人身高1.7米,体重65公斤,拥有36个自由度,其中灵巧手就有7个自由度。经过数月的调试,团队确定了强化sim2real和模仿扩散模型的技术路线,并实现了机器人稳定行走的功能。
🤖 **“天问”的命名由来:** “天问”这个名字取自屈原的《天问》,体现了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也暗示了这款人形机器人将用于科学研究和探索。
🏃 **“天问”的技术路线:** “天问”的研发团队采用了强化sim2real和模仿扩散模型的技术路线,分别用于下肢和上肢的控制。强化sim2real是一种将仿真环境中的学习结果迁移到真实环境中的技术,而模仿扩散模型则是一种模仿人类动作的技术。
💪 **“天问”的硬件性能:** “天问”机器人身高1.7米,体重65公斤,拥有36个自由度,其中灵巧手就有7个自由度。这表明“天问”具备了较高的灵活性和运动能力,可以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
🚶 **“天问”的功能特点:** 目前,“天问”已经具备了走、跑、跳等基本技能,并实现了稳定行走的功能。这说明“天问”已经初步具备了完成一些简单任务的能力,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其功能和性能。
🧠 **“天问”的未来展望:** “天问”的研发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对“天问”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例如在工业生产、医疗服务、教育等领域发挥作用。
🙌 **“天问”的意义:** “天问”的亮相,标志着我国人形机器人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也为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 **“天问”的潜力:** “天问”作为首个亮相的武汉大学人形机器人,其未来潜力巨大,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 **“天问”的挑战:** “天问”的研发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如何降低机器人的成本、如何确保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
🚀 **“天问”的未来:** “天问”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将会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
🤖 **“天问”的意义:** “天问”作为首个亮相的武汉大学人形机器人,其未来潜力巨大,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 **“天问”的挑战:** “天问”的研发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如何降低机器人的成本、如何确保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
🚀 **“天问”的未来:** “天问”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将会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
IT之家 9 月 20 日消息,武汉大学首个人形机器人“天问”亮相。据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李淼介绍,“天问”一名的取名灵感来源于《楚辞》中屈原的千古名篇《天问》。

▲ 图源武汉大学,下同IT之家获悉,今年 3 月 18 日,人形机器人“天问”项目正式立项;6 月完成样机组装、启动联调联试;如今熟练掌握走、跑、跳等基本技能。
经过数月的不断调试和修复,团队从整体结构、电路、算法等层面确定了下肢用强化 sim2real 和上肢用模仿扩散模型的技术路线,并初步实现了机器人稳定行走的功能。

“天问”机器人身长 1.7m、体重 65kg,拥有一双引人瞩目的“灵巧手”。整个机器人有 36 个自由度,其中灵巧手的自由度就达 7 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