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9月18日
它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国外的酒类数据价值几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以国外历史数据预估中国白酒发展的问题,指出简单套用国外数据存在陷阱,通过多个方面分析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

🌐以国外数据预估中国白酒发展存在问题。如用美日酒精消费数据论证中国白酒未来发展,但美国烈性酒消费量自1971年开始萎缩,日本则持续上升到2010年,两者情况不同,让人对结论产生疑问。

💰CPI和酒价的关系值得探讨。中国酒价除特定时期外遥遥领先,且自16年以来脱离CPI走势高飞,这与其他国家酒价和CPI基本吻合的情况不同,因此参考欧美日情况来预估中国白酒提价能力存疑。

🤔文化差异影响白酒发展的预估。外国人做生意讲究合规,中资企业更重人情,在这样的环境下,用欧美日数据推演中国白酒发展的根基和前提条件是否合适需深思。

来源:雪球App,作者: 枯叶先生,(https://xueqiu.com/1010392927/304891687)

一直以来,市场上流行着这么一个方法:当我们看不清前路时,往往会采用国外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然后用我们的数据与之对比,以此论证我们还有多少发展空间?这个方法初看似乎很有道理,毕竟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前人淌出了一条道路,我们只要摸着石头过河就好了。这也很符合我们一贯以来的传统教育,父母师长们都喜欢为下一代指路,用自己的经验来说服他们“顺从”。

但这种方法真的完全正确吗?许多年前,我也习惯用这套方法来预估天花板,比如用日本的空调数据来看看我国空调市场的空间。但后来吃了几次亏后,发现这套方法还是存在很大瑕疵的,比如,参考欧美保险业的发展数据来预估我们的保险业天花板,用欧美人均牛奶消耗量来预估我们牛奶行业的发展空间。殊不知,如此简单套用实际上掉入了很大的陷阱之中。比如保险业,欧美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我们大相径庭,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保险业是否可以直接拿来用呢?欧美的饮食习惯和我们差异很大,一个吃牛肉面包的民族和一个吃猪肉米饭的民族之间进行简单类比,然后想象着边吃米饭、边夹猪肉,然后拿起一杯牛奶一饮而尽。反正,我对这场景似乎很难接受。

因此,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引用参考国外历史数据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一直以来,我们都被灌输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多数人的学生时代对这句话也仅仅是简单背诵而已,更喜欢的是那种“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经过这几年对我国经济史的回顾,才发现“市场经济”其实也是有条件的,很现实的例子就是这几年欧美和我们之间的TG,这是一种市场经济的行为吗?如果你仔细回顾汽车关税的变化历史,也就能理解欧美对我们加征关税的行为了。其实,市场经济从来都是有条件的。对于“中国特色”的理解,方丈前段时间的文章《土地财政、居民收入与消费》就很好地体现了这四个字的含义。

因此,讨论一个问题之前,“条件”是很重要的。当根据某些数据和事实推导出一个结论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结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不假思索地将结论泛化,必然会引来南辕北辙的麻烦。

今天在雪球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文章通过列举了大量美国、日本的酒精消费数据,来论证中国白酒未来的发展。看完文章后,我将此文转发,以此想和球友一起讨论。

怎料参与讨论的人并不多。看看帖子下面的回复,很多人估计连楼主展示的数据都没有仔细核对过,瞄一眼图片,然后看结论去了。这其实是对自己钱包不负责任的态度。由于挖了个坑,下面就简单说说我看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吧。

一、问题一:从人均酒精消费量上看到的差异。

楼主在文中提出“中国人均白酒消费量还能提升吗”?接着给出了两张图:

(美国成年人人均酒精消费量)

(日本成年人人均酒精消费量)

根据这两张图,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根据全球酒精消费的趋势来看,人均GDP低于2万美元时,酒精消费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 人均GDP低于2000美元时,主要消费烈性酒;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烈酒开始萎缩,葡萄酒或低度酒崛起。但烈酒作为一种成瘾性物质,确实是一直有其基本盘能维持稳定,从‘名酒研究所’的人均酒精消费量来看,美日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烈酒消费量基本能够保持稳定。”

根据上述描述得出结论:“从饮酒结构上,白酒份额不能大量增长,但是能够维持基本盘。”

不知大家仔细研究过上面两张图没有?“Beer”应该大家都能理解,啤酒之意。“Wine”和“Spirits”是什么?词典是这样解释的“Wine指的是葡萄酒、果子酒或美酒”。“Spirits酒精饮料,特指烈性酒,如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等。这些酒通常酒精度较高,不含糖分或其他风味物质。” 显然,白酒应该对应的是“Spirits”。这下,问题就来了:

1、两张图中,第一张美国成年人人均酒精消费量,烈性酒“Spirits”从1971年就开始萎缩了,当年美国人均GDP5609美元,一直到1994年才趋于平缓,当年人均GDP为27694美元。如果单看这张图,结论似乎是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人均烈酒消费量应该是下降的。但是,我们看第二张日本成年人人均酒精消费量,烈性酒“Spirits”一直上升到2010年,期间并没有下降萎缩之势。而日本人均GDP在1975年达到了4683美元,在1989年达到25336美元,如此看来,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人均烈性酒消费量应该是不断上涨的。

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哪一个呢?

2、从图上看,作者还得出“人均GDP低于2万美元,酒精消费量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三组数据:

中国啤酒产量:

1997年: 1750万吨

2001年:2273.8万吨

2002年: 2300万吨

2003年:2400万吨

……

2010年:4483万吨

2012年:4902万吨

2013年:5061.5万吨

2014年:4922万吨

2015年: 4715.72万吨

2016年:4506.4万吨

2017年: 4401.5万吨

2018年:3812万吨

2019年:3765.3万吨

……

看到了吗?我国啤酒在2013年见顶。

中国葡萄酒产量:

2000年:20.2万千升

2001年: 25.1万千升

2002年: 28.2万千升

2003年: 28.2万千升

......

2010年: 108.8万千升

2011年: 115.5万千升

2012年: 138.2万千升

2013年: 117.8万千升

2014年: 116.1万千升

......

2021年: 26.8万千升

看到了吗?我国葡萄酒在2012年见顶。

中国白酒产量:

这张图用过很多遍了。我国白酒在2016年见顶。当年人均GDP达到8260美元。

早在2011年我国人均GDP就突破了5000美元,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却是: 人均烈酒消费量不仅没有萎缩,反而继续高歌猛进至2016年,而葡萄酒和低度酒(啤酒)反而于之后的2013年见顶,持续萎缩至今,并没有迎来作者原文中阐述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烈酒开始萎缩,葡萄酒或低度酒崛起”。

另外,从人均酒精消费总量上看,我国早在2016年前就已触顶反转,掉头下降,此时人均GDP只有8260美元,距离作者所说的“人均GDP2万美元”还很远,但我们的消费量就开始急剧下降了,这又是为何呢?不是说好的2万美元之下不回头的吗?

二、问题二: CPI和酒价的关系——中国白酒还能越卖越贵吗?

作者原文中帖了几张酒价与各国CPI之间的关系图,如下:

从这几张图上可见,除了1314那会酒价崩盘时期,中国的酒价可谓是“遥遥领先”,当然,这遥遥领先背后的故事另说。但我们细看其他国家,基本和CPI的走势相吻合,特别是英美,除了20年疫情影响和这几年的高通胀时期,其他时候基本保持平稳。但我们自16年以来,那可是脱离地心引力般地高飞,但我们的CPI却趴着不动。

那究竟是我们的地心引力不够呢,还是它国的地心引力够强呢?

如此,我们又怎能如作者原文所说的“中国未来二十年,白酒提价能力更应参考欧美日的情况”呢?

三、问题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否?

作者文中引用“美国政治学家李普塞特曾说‘只懂得一个国家的人,他实际上什么国家都不懂’”。意思就是我们也应参考其他国家,以其他国家为范本来看待我们的白酒发展。

但是“它山之石真的可以攻玉吗?”

大家是否留意过“中国人做生意”和“外国人做生意”的差别?

我有幸在中外企业都呆过,对此深有体会。外国人做生意讲究“合规”,何谓“合规”呢?就是要合规矩。在外企呆过的人都知道,每年至少会参加一次“合规”培训。但是在中资企业,感情、关系似乎更能行得通,这一方面,中国更懂得“人情”二字。看看那下班后喝得天花乱坠的场景,听听那深夜之中歌舞升平的乐曲……。待客送礼那也是一种很有深度的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懂的都懂)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经济润滑剂的白酒,拿欧美日的数据来推演我们白酒的发展,这推演的根基和前提条件是否还合适呢?

以上三个问题,几乎每一个都可归为一个问题“它山之石真的可以攻玉吗”?

大家下来自行思考这个问题!

$贵州茅台(SH600519)$ $泸州老窖(SZ000568)$ $五粮液(SZ000858)$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白酒 国外数据 发展预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