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icefighter,(https://xueqiu.com/1622002697/304748177)
回复@forcode: 说的不错。不要被很多宏大的看起来很正确的文章洗脑了。
军事很多时候比经济更加重要。
美国的一对历史学家都说了这点,他们提到清朝和日本在面临欧美炮舰的情况下,只好打开市场大门,这一刻欧洲文明终于成熟了。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欧洲文明成熟,不是工业革命这个科技和经济成功,而是他们的军事可以遥遥领先全球其他国家,可以让不愿意开放市场的国家屈从于武力。
美国作家写过一些书,介绍美国如何通过CIA等操纵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
这些东西,和自由平等,开放共赢的市场经济有毛线关系?
世界有明规则,暗规则(潜规则),明规则往往是给人洗脑的,暗规则才是底层逻辑。
永远记住一句话,这个世界本质上是丛林博弈,进化论才是最核心的底层逻辑,适者生存,赢者为王,历史是胜利者书写和美化用来洗脑普通人的。//@forcode:回复@Sandy53:看来李录对地缘政治和政治经济学的认知也有很大短板,被华盛顿共识有关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的政治外交宣传影响了,缺乏对美国历史和运行逻辑中某些真相的了解。这也不奇怪,他本身也是美国金融资产阶级选择和培养的,在李录刚进入美国没太久,纽约某大亨就说过要从他们这批人里培养出一些榜样,让一部分人发财、在美国取得成功,未来可以成为美国在中国的代理人……
1970年代开始的半导体、个人电脑、企业软件(企业信息化、办公软件、无纸化等)、PC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信息革命,恰恰是美国联邦政府和军方在《科学——无尽前沿》、拜杜法案、DARPA、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政府+市场的配合下长期培育出来的,Google、微软、思科、特斯拉、SpaceX等大量美国高科技巨头早期都拿过DARPA的钱,现在仍然与美国军方大量项目合作,很多重大研发项目直接就是用军方或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研发出来的,根本不是纯粹私营企业在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创造出来的,这是个谎言,也不符合美国的行为方式,美国历史上也是靠贸易保护主义、产业政策反超英国,至今也仍然随时可以搞贸易壁垒或挥舞金融制裁,所有自由市场、自由贸易、言论自由是美国对外宣传洗脑、撬开贸易壁垒、操控全球舆论、扼杀其产业竞争对手的需要,目的是让其他美国挑战者放弃产业政策、放弃贸易壁垒、私有化国企、不再保护其幼稚产业,任由美国主导的跨国巨头挤垮、收购、消灭、冷藏其国内竞争者,从而获取高利润。甚至放弃外汇管制和舆论管制,让美国金融资本可以任意操纵市场、控制舆论、,高当地房价、股价,然后高位套现后,美国金融资本再要求该国货币升值,让热钱赚完资产泡沫的钱,再赚一波汇率升值的钱,再配合国际产业资本一起扬长而去,给当地民众留下一地鸡毛……
需求与供给,是鸡生蛋、蛋生鸡,需求未必就总是因、供给未必就总是果,光靠全民发钱提振短期需求,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就算每个月全民发1000,都不能造就一个可持续、繁荣、高质量的消费内循环。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作为消费者的人,之所以能够有消费能力,不是靠发钱获得的,而是靠他作为生产者获取的可持续的报酬,报酬本质上是个人作为生产者从他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中获得的分成,只有作为生产者的个人劳动生产率上去了,才有可能持续获得更高的收入。所以,决定需求总量的是全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受教育水平、劳动者素质、国民竞争力,而光有高素质劳动力,却没有适合这些人的高薪工作岗位,也无法持续获得高收入,反而造成精英生产过剩、社会不稳定或人才外流,所以,还必须有大量高薪工作岗位,这取决于该国企业、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能否持续投入科技研发、品牌、渠道,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先发优势,建立起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品牌效应、技术专利等竞争壁垒,从而占据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环节,持续获取高利润率、高ROE,只有企业持续创造巨额利润,才有可能提供越来越多的高薪工作岗位、聘请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当一国可贸易部门在国际上具备越来越大的竞争力、出口获得高利润、给员工高工资、给股东高回报,该国非贸易部门的工资水平才能跟着水涨船高……
所以,需求不总是经济发展的主因,产业竞争力、企业附加值、劳动力素质等供给端才是决定该国需求高度、可持续性的根源,单纯靠发钱、甚至全民每月发钱,是不可能造就一个繁荣的消费内循环,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决策者显然比李录的认知高一个层级。
当然,同意李录所说的其他观点,中国应更加市场化、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更加包容、尊重产权等权利、更加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