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行业,只靠情怀是活不下去的,虽然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麦当劳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未停止,引发的消费者投诉也没有减少。
食品安全问题不断
据公开信息,早在2012年,央视“3·15”晚会就曾点名麦当劳北京三里屯餐厅存在过期食品翻新再售等违规操作。
2021年10月,有视频博主爆料麦当劳存在多项违规,如改标签、用发黑生菜等。麦当劳回应将核实并加强检查。
2022年3月,也有媒体报道称,南京某麦当劳门店更改过期肉品标签再使用。
2024年,4月26日,麦当劳苏州和南通区域负责人何女士赶到南通,代表麦当劳官方就侮辱性文字骂顾客一事正式向李先生诚恳道歉。
“说一套,做一套”这一做法,仿佛已经深深烙印在麦当劳的经营模式中,成为了其解决问题的“老习惯”。这一行为模式的频繁出现,不禁让人深思其背后的原因。
据业内人士分析,麦当劳看似屡错不改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如犯错成本低、门店受监管惩戒力度小等。首先,麦当劳的犯错成本相对较低。由于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门店数量和广泛的市场份额,即便某些门店出现违规行为,也往往不会对其整体运营造成太大的影响。
这使得麦当劳在面临问题时,往往更倾向于采取“说一套,做一套”的应对策略,而非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门店受监管惩戒力度小也是导致麦当劳“说一套,做一套”的原因之一。
在某些地区,可能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或执行力度不够,麦当劳的违规行为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惩处。这种监管的缺失,使得麦当劳在违规行为上更加肆无忌惮,从而加剧了“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
这些违规行为及“错而不改”的做法,使得麦当劳的承诺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信任,对麦当劳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投诉不断
近日,记者关注到,黑猫投诉平台在短短一个月内收到了超过80件涉及麦当劳的投诉,而12315平台公示的投诉量也达到了75件。这些投诉涵盖了食品安全、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令人担忧。
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公示的调解成功率仅为一半,这无疑暴露出麦当劳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品质控制方面的严重缺陷。
一方面,员工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培训和监管而未能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
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某些餐厅可能忽视了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性,选择了降低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利润。这些都是导致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这种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一旦食品安全问题爆发,将给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
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而在资本市场上,麦当劳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今年以来,麦当劳股价表现一直不佳,严重跑输大盘,该股累计下跌近10%,最新市值为1926亿美元。
麦当劳股价的下跌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于其品牌形象受损的担忧,也显示了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
对于麦当劳来说,此次事件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维护品牌形象和稳定市场的同时,平衡各方利益,将是麦当劳未来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麦当劳,这个全球知名的快餐品牌,自1990年进入我国市场以来,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已在中国大陆开设了超过5500家门店。
中国已然成为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市场。根据麦当劳官方发布的信息,该公司正朝着在2028年实现中国大陆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餐厅的目标稳步前进。
在消费选择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消费者是否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加诚信经营、表里如一的品牌呢?在这个问题上,餐饮企业需要审视自己的经营策略,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业绩增长,更要把食品健康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