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王朝雄,(https://xueqiu.com/6052430783/304717261)
要成为百倍牛股,必须从行业和公司的角度进行严格筛选:先是行业影响非常大,所选公司处于的行业是快速成长的行业,并且能够抵御外来竞争者的攻击;其次就是选择公司,高确定高成长的优秀公司,牢记成长是价值投资的精髓,没有高成长就没有百倍牛股,之后就是估值要合理,最好就是能够严重低估。
今天,我们试着分享一家香港上市的18A公司云顶新耀。
云顶新耀成立于2017年,并于2020年在香港发行上市(百济神州的三大重要股东中,有两位也是云顶新耀的股东),发行价55港元,融资37亿港元,上市之前进行了三轮融资4.2亿美金,累计融资66亿元,并且在22年8月出售拓达维给老东家吉利德科技回收4.55亿美金,扣除成本外能够赚上24亿,这样到现在合计投入90亿人民币。
一 云顶新耀处于创新药行业:中国创新药已经进入国产化的升级之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有着300倍以上的市场空间,同时得到了中央政府全产业链的大力扶持,还有外部融资环境的改变。
(1)创新药已经进入国产化的升级之路。先必须明确,所有国产升级替代行业,国内企业都必然在本土市场战胜外资企业,如果对产业经济稍作研究,就会发现一旦国内在某产业集聚了要素、利用了优势、启动了循环,就会迅速集体崛起,标志性特征就是在国内市场彻底战胜该行业的外资企业,最近就是中国电动车颠覆国外的燃油车!比较早实现的是通讯领域,华为中兴打垮了思科、朗讯、北电网络、西门子通信、阿尔卡特、摩托罗拉等,后面则有机械设备、动车、盾构机,甚至能在消费领域能逐步实现赶超!我记得非常清楚的一个典型案例就具有一定参照性(2012年在中南林大外,中国品牌大打折扣,大家还是喜欢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体育运动领域,这是我亲身体会的,耐克阿迪是跨国企业的王者,打进入中国起就一直领先,品牌力和产品力无与伦比,10年前的2014年,耐克大中华区销售额为20亿美元上下,阿迪为18亿欧元,而同期国内运动品企业集体从低谷中恢复增长,安踏为89亿、李宁为67亿,基本就是人家的零头,仅仅过了10年之后,2023年,安踏的国内销售额达到623亿元(在2014年,很多人断不会想到安踏能达到这个高度),已经超越了阿迪达斯,直逼美国耐克,而李宁也达到了276亿元的新高水平!其次就是创新药已经进入国产化的升级之路,以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伦赛为代表的CART疗法,以康方生物的104/112为代表的双免双抗(2024年9月8日,康方生物正式公布了AK112头对头世界药王K药的结果,形成了压榨式优势)、以泽布替尼呋奎替尼等为代表的小分子,以科伦等为代表的ADC,都在逐步实现低毒优效,在部分领域对mnc产品形成碾压优势,更主要的是,这些局部的突破,是人才、资本、市场、机制改革等优势的综合体现,只要给予足够时间,毫无疑问还会继续输出,会涌现更多的好药!最后我们可以试着推测一下,创新药公司的发展空间,我认为第一目标就是头部创新药公司国内销售额必然超过今天任何一个MNC国内销售额,这个目标已足够惊人,很多人不敢想象,2023年默沙东国内销售额最多,已达到67.1亿美元,接近500亿人民币,我相信大约10年就有头部公司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恒瑞医药确定在2026年实现创新药销售突破200亿);第二个目标,就是头部创新药公司国内销售额在超越mnc的同时,现阶段的最大值还将以超越同期经济增长的速度继续增长,即这个500亿将不断被刷新,最后一天由国内头部企业拿下冠军,就是有一天冠军可能是1000亿,2000亿,这似乎也不是天荒夜谈;第三个目标,就是头部创新药公司国内销售额将超越MNC在美国国内的销售额,这个是由中国的体量决定的,14人和3亿人的老龄化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别,国民收入仍将保持持续增长,我们的支付能力将继续提升,这将形成最大的医疗市场,将打造出最好的产品,最好的产品将形成赢家通吃,将来即使创新药定价为美国三分之一,也将完成同等的销售额,这个目标实现时间预计为30至50年!
(2)中国创新药面临300倍以上的市场空间,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创新药现在大概占比为8%左右,未来应该提高到60%左右,还有每年大概5-10%的自然增长,那么未来就是10倍以上的市场空间,更加重要的是,中国创新药大概占比世界的比率为3%,中国之外的市场还有97%,那么就是30倍以上的市场空间,所以中国创新药未来20年面临300倍的市场空间。中国创新药市场在过去10年迎来高速发展,按我们的估计,创新药在中国药品市场中的比重已经从约5%增加到10%以上,整个市场规模也从小几百亿增长到接近2000亿的体量,已经足以支撑起一批数百亿乃至一两千亿人民币市值的上市药企。但这样的规模体量放在海外创新药市场面前依然是不够看的:2023年海外创新药占药品总市场的比重接近60%,年销售规模折合人民币高达6-7万亿人民币,仅仅一款帕博利珠单抗2024全年超20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就能超过整个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体量,只是美国一个国家近3万亿的创新药市场就比整个中国创新药行业大10多倍。也就是说,中国创新药通过10年高速发展,在全球创新药市场的比重也就从1%-2%的份额提升到3%左右,即使以每15%-20%的速度再发展10年,中国市场占全球创新药的比重也很难超过10%。是专注于国内这3%的市场,还是打通国外那97%的市场?这里的选择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每一家有着远大志向的创新药企来说,“出海”都是必选项,因为那里的天地远比国内更宽广。
(3)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并且创新药处于历史性低位。2024年7月,创新药板块迎来“全链条支持”利好政策,相关细则在不断出台和落地(记得,类似政策在2015年1月份,政府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2024年9月,ESMO、WCLC等全球重磅创新药学术会议有望相继召开,继高层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以及上海北京广州苏州武汉珠海等地出台相关创新药支持政策后,CDE明显已经加速了创新药上市审批以及临床申请。时隔4年创新药板块有望王者归来,创新药未来一个月有望获得催化。截至2024/9/13,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PE-TTM)为18倍左右,处于指数发布以来1.4%的历史低估位置,比历史上98%以上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目前创新药企重磅新药收入高速放量,研发和销售费用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商业化进入加速收获期,创新药估值与筹码结构均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考虑当下基本面政策面的拐点位置,叠加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的成长趋势,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创新药中长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或已来临!还有一个重磅,创新药是非常烧钱的行业,美国开始降息对于该行业非常有利非常有利:当地时间9月5日,美国劳动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非农就业岗位增加14.2万个,略低于预期。由于就业数据略低于预期,投资者对美国在9月会议上大幅降息的预期进一步增强。媒体调查显示,101位经济学家中有92位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18日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5.00%-5.25%!美联储时隔4年或重启降息,创新药是非常烧钱的行业,研发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没投入就没产出。可近两年受全球高利率及经济形势的影响,给行业融资带来很大挑战,美联储降息在即,全球流动性预期改善,加上国内对创新药融资大力支持,行业融资环境将大为好转。
二 云顶新耀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初级阶段:已有四个重磅品种及2026年后上市的三个重磅,那么2030年销售100亿市值1000亿,更加重要的是MRNA,云顶新耀是世界第五中国第一,代表未来制高点,到2033年,还增加5-8款新药销售,销售200亿市值1800亿,恰好是2022年年底的100倍。
(1)未来5年左右,销售从2023年的1.26亿到2030年大概为100亿。云顶新耀的未来是比较确定的,近期已经上市或者即将上市的重磅产品,主要有耐赋康、依曲莫德、依嘉还有新一代头孢,到2030年销售峰值分别为50/20/15/15亿,合计100亿!到2026年之后能够上市的品种有,泽托左米、EVER001、EVER206三个品种,其中EVER001是属于全球市场,并且销售峰值不低于100亿,估计上市时间也是在2030年之前。
(2)肿瘤mRNA疫苗时代来了,颠覆性的革命技术,mRNA作为未来医药颠覆性技术,会诞生万亿美金市值的公司,说不定比苹果市值还要高,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的Moderna云顶新耀,自主可控的国产MRNA平台是最大亮点。 5年之后,公司已经构筑了世界前五中国第一的MRNA技术平台,并权益属于全球性的,体现公司高层有魄力有决心有行动保持5年之后的高成长。创新药是中国医药的未来,MRNA技术是中国创新药的未来,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云顶新耀布局的该平台,全球第五中国第一,现在有一款产品进入临床,下半年和2025年还有两块进入临床。mRNA技术在医药行业的意义就好比光伏在新能源行业的意义,都是颠覆性的,特斯拉CEO马斯克说道:“医学的未来是mRNA,基本上你可以使用mRNA治愈一切,它就像一个电脑程序,你可以对其进行编程以执行所需的任何操作。你甚至都可以变成蝴蝶。”云顶mRNA平台的成功会更加凸显云顶新耀价值。
继续说mRNA平台
要知道,全球能做出mRNA疫苗眼下只有两家,而能真正能实现从抗原设计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全世界疫苗厂家更是屈指可数,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透露道。很少有人知道,mRNA 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63个年头,背后有着长达数十年的技术积累。1961年人类就已经发现了mRNA,但由于mRNA本身非常脆弱,因此其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被业界视为是一种“边缘技术”。1978年,科学家利用脂质体成功将mRNA递送到细胞中,mRNA技术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的进步。1990 年,一批mRNA实验性疫苗开始在动物身上进行尝试,用于流感预防,糖尿病和癌症治疗等。2020年,世界上首款mRNA疫苗获准上市,短短三年时间使用量超过30亿剂次,在新冠疫情中挽救了无数生命。mRNA的未来与希望mRNA技术无疑是革命性的,并不局限于传染病防治领域,癌症治疗将是mRNA的未来数十年的发展重心,很可能会颠覆未来的药物研发格局。目前已有多款产品正式展开了人体实验,包括流感,疟疾等预防型的疫苗,以及数十款治疗型癌症疫苗。小编了解到,首款mRNA流感疫苗将于2025年前上市,首款癌症治疗型疫苗有望在2030年前上市。研发出首款mRNA产品的BioNTech公司创始人吴沙忻曾指出:“不出15年,所有新批准药物中有三分之一都将基于mRNA技术”。未来,mRNA药物可被用于个性化癌症治疗、再生医学以及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等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云顶新耀的转型之路,是从引进Providence的mRNA技术平台开始的。Providence是一家只有五六年历史的年轻公司,但它的三位创始人都在产业界有着20多年的技术积累。其创始人兼CEO Brad Sorenson曾是Arcturu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而后者是帮助Moderna实现mRNA产业化的重要合作方。另一位创始人则曾是Arcturus主管生产的高管。第三位创始人是专门研究RNA和DNA的首席科学家。可以说,Providence凝聚了三位创始人20多年的经验和积累。而在2021年,云顶新耀通过合作交易,将这项技术和生产模式带到了中国。彼时,正值新冠疫情爆发和对相关疫苗需求激增,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mRNA技术成了当时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也是自那时起,云顶新耀加入了这场mRNA疫苗研发赛,开启自主研发之路。
不过,中国并不缺乏对“革命性的技术”的热情。从2020年起,资本和企业就疯狂涌入mRNA领域,与走在前头的美国市场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想是美好的,但实操上,mRNA疗法一直面临三大卡脖子问题——序列设计、递送系统和放大生产。在罗永庆看来,如何实现放大生产,即大规模产业化,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难题。
(3)云顶新耀从2023年的1.26亿到2030年的100亿,也就是7年增长80倍,但是公司的股票价格现在只有70亿人民币,比当初90亿投入还打了8折,这是严重的低估,那么未来如何演绎呢?到2030年销售100亿市值1000亿,2033年销售200亿市值1800亿,恰好是2022年年底低点18亿人民币的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