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9月14日
投研理念|市场可能反转的10个信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探讨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提及市场见底信号、十个积极信号及相关观点

🏠房地产可能复苏,库存清空,抵押贷款利率下降,部分城市交易量回升,虽‘房住不炒’不变,但行业在慢慢向好

💸消费支出可能复苏,以旧换新计划扩大等政策促进消费,实际补贴让老百姓愿意消费

📈行业整合提升盈利能力,如电动汽车等行业,但整合后需看产能是否出清且可能带来裁员

📊2024年每股收益预计增长20%,但实现难度较大,需四季度超级爆发

💰股息支付和回购增加,现金回报率有望超5%,但实际有难度

📄监管改善市场标准,IPO流程和信息披露标准得到优化,惩罚机制加强

💳存款创历史新高,有资金入市潜力,老百姓有钱存银行,缺赚钱效应

💴全国社保基金等养老基金持有大量现金,资金面观点之一

📉美国债券收益率下降对港股有利,资金流动或因亚太地区驱动因素变化而改变

📈中国市场具相对价值,全产业链和生态优势不可比拟,投资价值存在

来源:雪球App,作者: 围棋投研,(https://xueqiu.com/3199838879/304629343)

最近很少再听到“3000点保卫战”说法,甚至都有点怀念那个时候,毕竟来到2700点,很多群里已经没人说话。

结合前几篇内容,头部券商合并、小范围调研没人、股票群里不说话,好像都是市场见底的信号,靠不靠谱?想尝试做个探讨。

很巧的是,有两位前辈都有聊过相关话题,先简单归纳下:

定性层面有4个观察点:银行股见顶、美联储降息、技术面超跌、大政策突发。现在是前两个基本兑现,后两个还需要等待。

定量层面是看市场估值:过去3-5年,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PE)最低点都在9.7倍,而现在这个数字大概是10倍。换句话说,在非常悲观的情况下,与历史最低点相比,市场可能还有5%下跌空间。

那就能达成共识,现在大概率处于底部区间。

但说到这里好像还不够,大家更关心是,什么时候能看到反转,涨起来才能真正赚到钱。

最近有家著名外资银行,就提到了中国股票市场好起来的10个信号,讲得很直接,很多内容都有共鸣。

就以此为基础,展开聊聊。

1、房地产可能复苏。许多参与者已经退出房地产行业,库存正在清空,抵押贷款利率正在下降,一些主要城市的二级交易量已经回升。

地产能称为中国经济的大贝塔,大部分行业都能吃到地产红利,直接影响到银行、建材、家电、机械、传媒等,间接影响有消费、旅游、酒店等,甚至科技。

为什么总说中产阶段在这轮经济下行里最受伤?有部分是薪资缩水,降薪裁员都不算稀奇事;还有部分就是房价下跌,有些是刚拿到手没几年就跌掉30%。

最惨情况,前两年薪资挺高,咬着牙凑了首付款,背着巨额贷款置换新房,结果这两年薪资减少,贷款丝毫不减,手里房子还在跌价,毫无盼头。

这种情况下,想想确实没心情去消费。

而这几年“保交楼”政策拯救了产业链,银行贷款利率下降拉动了交易量,地产行业是有在慢慢向好。如果真有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相信能带来更大底气去消费。

把地产放在第一条,很认可。但同时要牢记“房住不炒”不会变,因此我认为反转得不会太激烈。

2、由于以旧换新计划的扩大、促进服务需求的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网的改善,消费支出可能会复苏。

昨晚刚提到,家电复苏就是靠以旧换新政策,工业景气度更是离不开设备更新措施,这条是非常明确的信号。

比如,都说汽车报废影响范围很小,本来就没多少“老爷车”,实际政策出台后,申请报废的车辆明显增多,每天都有1万辆。

比如,都不相信消费者会为了几百块优惠去花几千块买新家电,实际线上平台订单爆了,身边朋友是先买了囤着,就怕这次不买吃亏。

再比如,超长期国债贴息给企业,都觉得企业倒贴都不想扩张,实际问下来很期待,有这么低成本的融资机会,谁能不爱呢?

真有实实在在的补贴,真能解决后顾之忧,老百姓们都很愿意接受,口袋里那些钱很难忍得住不花出去。

3、行业整合,如电动汽车、房地产、在线旅行社、药店和医院。整合可以提升这些行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这条太熟悉了:光伏龙头找机会整合二三线企业,电动车国内混不下去就找外资入股,锂电池合并不了却能逼着后排选手出局……

每一轮周期过后,都是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只要能熬过去,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都会上个台阶。

但要补充两个方面:

一是整合后要看产能是否出清,尤其是跨界大佬。网传宁王要收购某光伏企业,那收过来肯定是想要利用这些现成产能,不可能是为了把产线关停。先进产能整合落后产能,是比较利好的模式。

二是整合可能带来裁员,残酷的现实。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就有传闻说投行部门要砍掉一半,小作文估计会添油加醋,但两拨人确实很难都留下,总有些人被“N+1”。当年扩张得有多猛,整合时就有多残忍。

4、2024年每股收益增长20%。上半年,中国大陆的每股收益仅增长了5%,但市场普遍预计全年增长20%,这取决于第四季度的强劲复苏。如果成为现实,将为市场提供支持。

好像有点过于乐观。上半年每股收益增长5%,全年要增长20%,毛估估下半年就要增长35%。

现在三季度已过大半,看到中秋节飞天茅台不涨反跌,听到迈瑞电话会说国内需求恢复不足,估计三季度每股收益不会比二季度好到哪里去。

那么,相当于四季度必须是超级爆发,差不多增长50%才能带得动全年,都有点不敢想。

5、随着公司努力提高股东回报,股息支付和回购不断增加,总现金回报率将在2024年超过5%。

好像也略夸张。沪深300指数有聊过,股息率大概是4%,全A指数股息率大概是2.9%,现在回购动作确实是越来越多,但要现金回报率达到5%,难。

6、更好的市场标准。监管机构发布了新的规则和法规,应能改善IPO流程和信息披露标准。

这点毋容置疑,该出的政策都在出,市场想要的上面都给。很明显,今年IPO数量下降,退市数量增加。

投资者最诟病的惩罚机制,同样重拳出击。就在写文章时候,跳出很多家上市公司被立案、很多位高管被逮捕或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新闻。

还有著名事务所普华永道,最终被没收恒大地产2774万违法收入并没一罚十,再加上其他违规,共计罚款3.25亿,比之前3年对所有事务所的罚款总额还多。

往后,违法成本和代价只会越来越高,这点值得确信。

7、存款创历史新高。在香港,定期存款已飙升至相当于1万亿美元以上。在中国大陆,存款额是整个A股市场的两倍,有足够的空间购买更多股票。

8、全国社保基金等养老基金也持有大量现金。

9、美国债券收益率下降。这对港股,尤其是互联网股有利。

这三条都是资金面观点,就放在一起聊。

老百姓没钱的没钱,有钱的都存银行,确实有不少资金是能够入市的,缺少的就是赚钱效应。

险资是为数不多有投资潜力的机构余钱,但风险偏好也低,聊起来都是高股息。

相比之下,我更青睐外资。虽然北向改到每季度更新一次,但并不影响投资决策,人家该买的还是买,该卖的也果断,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都是跑步离场。

不管对地缘政治多担心,不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股息率足够高,吸引力就会提升,更何况估值还低。这三类资金里,我觉得外资会最先动手。

10、随着亚太其他地区或国家的驱动因素开始减弱,资金流动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市场提供了相对价值。

本质还是聊性价比,有点像之前说制造业逻辑,其他地区在某些细分或片面领域会超越我们,全产业链和生态优势是不可比拟的,大部分国家想脱钩更是不可能。

就这样一个和地球上大部分国家都紧密关联的经济体,哪怕和美国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谁说她没有投资价值,怎么都没道理啊。

简单做个小结:10个信号里,3个有明确趋势,5个刚看到苗头,2个是有些距离。

不能说已经看到了反转趋势,但至少结论是偏积极的吧。

站上“巨人”们的肩膀上,结合平时观察到和思考到的内容,我想说,大环境肯定不算好,但在真实世界里头部企业还行,在投资世界里,却都给一网打尽了。

#投资理念# #市场观点# #外资# $沪深300(SH000300)$ $贵州茅台(SH600519)$ @雪球创作者中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股票市场 市场信号 投资观点 行业整合 资金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