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部长王晓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将采取渐进式方式,并强调方案设计具有四个特点:小步调整、逐步到位;弹性实施、自愿选择;分类推进、有序衔接;统筹兼顾、协同配套。该方案旨在通过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并允许职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弹性提前或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
🎉 **小步调整,逐步到位**:从2025年起,用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用较长时间实施到位。这种渐进式的调整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冲击,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适应和准备。
延迟退休的政策目标是确保社会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延迟退休可以有效延长劳动者供给,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将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延迟退休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帮助职工顺利实现职业发展和个人规划。
🎉 **弹性实施,自愿选择**: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弹性提前或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这一特点体现了政府对职工权益的尊重和保障,让职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意愿做出选择,避免强制性的退休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弹性退休机制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职工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一些身体状况良好、工作能力强的职工,可以选择延迟退休,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一些身体状况不佳或希望尽早享受退休生活的职工,可以选择提前退休,享受人生的另一种精彩。
为了确保弹性退休机制的顺利实施,政府将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例如,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帮助职工更好地适应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需求。
🎉 **分类推进,有序衔接**:同步启动、差异化延迟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与现行退休年龄政策相衔接。这意味着政府将根据男女职工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延迟退休方案,并确保新政策与现行政策的平稳衔接,避免出现混乱和冲突。
考虑到男女职工在生理特征、社会角色和职业发展方面存在差异,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延迟退休方案,例如,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延迟,但要考虑其生育和育儿等因素,避免对女性职工造成过大的负担。
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将加强宣传引导,让广大职工充分了解延迟退休政策的意义和内容,并积极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确保政策的公平合理和有效实施。
🎉 **统筹兼顾,协同配套**: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保障各类劳动者基本权益,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延迟退休的实施,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和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确保职工能够顺利适应新政策,并享受到相应的保障和服务。
政府将加大对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职工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稳定就业。同时,政府将加强对各类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完善劳动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此外,政府将加快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完善的养老服务,为年轻父母提供更便捷的托育服务,减轻家庭负担,为职工创造更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我们将认真落实决定要求,广泛凝聚共识,精心组织实施,稳妥有序推进。**
【人社部:延迟退休方案设计有四个特点】财联社9月13日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13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充分考虑社会关切,体现自愿、弹性的原则,采取渐进的方式。在方案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从2025年起,用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用较长时间实施到位。二是坚持弹性实施,自愿选择。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弹性提前或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三是坚持分类推进,有序衔接。同步启动、差异化延迟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与现行退休年龄政策相衔接。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同配套。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保障各类劳动者基本权益,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王晓萍说,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我们将认真落实决定要求,广泛凝聚共识,精心组织实施,稳妥有序推进。